基于网络文化的大学生道德建设

作者:何伟军 更新时间:2010-09-17 10:0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网络文化;大学生;道德建设
【职称论文摘要】
网络文化在现代中国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网络文化语境中的大学生道德建设也在逐步发展和完善。网络的双刃剑特质,使得其在快捷、丰富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本文旨在分析现实生活中网络道德建设的挑战,提出合理的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而在这个时代洪流中,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体--网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规范网络行为,优化网络文化,推进和谐网络世界建设;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分析网络发展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如何借助网络载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当前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面临的一崭新的课题。
  一、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道德规范及其必要性
  网络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在平时的网络生活中形成的差异于现实生活的独特文化方式。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平台,网络发展迅速,受众主要为中青年,传播的速度是普通媒体的数倍,已经形成了影响整个社会的“网络环境”。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广大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网络文化的特性主要表现在:虚拟性、工具理性、超越现实性与现实制约性。网络的虚拟与超越现实赋予了网络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涵与魅力。一方面,人们能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另一方面,由于约束的相对较少,各种不健康的甚至腐败堕落的糟粕都会显现出来。由于网络又有着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的特性,这就更加突出了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网络社会的重要性。作为现代理性精神在虚拟网络空间的延伸,网络文化归根到底还是深深地打着现实的烙印,还是受到技术性、和目的性、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
  在一个网络行为剥去外在制约,可以自由表达自我想法和情绪的空间里,如何用一种基本道德规范来自律、控制自己的行为,也为当前道德规范建设与整体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全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公民道德建设形成新的高潮,以“八荣八耻”为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事实上给网络规定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它包含了若干基本价值关系,即:和社会的关系--怎样看待祖国、人民、社会规则,如对社会主义、对制度、法律的态度等;对他人的态度,如相互支持、诚信待人等。
  二、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
  基于以上几点的内容,在新时期大力推广网络道德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同样适用于网络,如热爱社会主义,倡导建设和谐社会,提倡真善美等;但网络文化带来的负面烙印也显著影响着现代社会,网络文化道德的建设与发展对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成型阶段的大学生健康成长影响显著。新时期网络文化中大学生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一是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淡化。全球化的信息传播使得大量西方意识形态涌入中国,网络的言论自由性在丰富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的强势文化侵略、主流文化的弱化和文化心理的失衡等现象。我国正处于网络道德体系的萌芽期,对于网络这样一个过分开放的空间,大学生普遍缺乏相应成熟的道德意识,理想信念很容易受到冲击,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感弱化。
  二是大学生道德意识和行为失范。自由平等缺乏约束的网络文化会引发各种网络精神垃圾的泛滥,加之现行网络法规的不健全状态,这些都是制约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有关调查显示,网上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有60%的青年学生是在网上接触到色情信息的。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每个大学生网民都持建设者的姿态,发挥自觉性、自律意识来推动网络道德建设。
  三是大学生的人格心理异化。从工具性层面分析,网络应用中匿名性、窥私性、速食性也深深地改变着当下大学生日常生活方式。虚拟实践往往会引起大学生交往障碍、多重人格、感情冷漠、网络沉溺等人格心理的异化现象。
  三、基于网络文化的大学生道德建设对策分析
  目前,作为网络用户主体的年轻人,既可以从网络上获取的既有丰富的信息资讯,又会受到思想观念、情感诉求、道德认知等方面的冲击。我们应该抓住目前网络大跨步发展的良好时机,推广文明上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网络的良好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社会道德主旋律
  作为一个未来人际交往的主题承载媒介,网络给大学生发展带来了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更多地尊重大学生成长的需求和个性发展的需求。而网络的发展和大学生心智等方面发展的密切相关,因此确保这个空间环境优良、信息先进犹为关键。对于不文明的网络行为,如发布虚假信息、色情暴力信息,恶意黑客传播病毒软件,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都需要以规范的社会主旋律道德来约束。自发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中共中央继续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这些都将成为引领大学生把握时代内涵,升华爱国觉悟,弘扬民族文化,吸纳人类先进文化的成果,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道德主旋律。
  2.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环境建设
  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前提。无庸置疑,网络文化正深刻地影响着校园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同时校园文化也必然反作用于网络文化。因此,可通过创建一种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其陶冶情操的作用并以此净化网络文化环境。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具有校园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虽然是一种区域文化和亚文化,但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比网络文化具有更大的优势。这是因为校园文化集中体现着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追求,是经过选择的优秀文化。它好比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着全体成员,其长期形成的传统风气如校风、学风等,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物质与精神力量,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因此,高校一定要充分重视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小到爱护花草树木,大到学校的建筑造型、优秀人物的塑造与宣传等,都应该体现较高的文化品位。另外,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必须考虑要符合大学生的特点,满足他们求知、求美、求乐的心理,使他们的精力、能力、智力得以释放。
  3.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队伍建设
  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还必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队伍建设,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主动培养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高校要凭借这支工作队伍,努力实践并着力打造“绿色网络校园”,即坚持弘扬“红色的”,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正面教育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德育主流;全力封堵“黑色的”,建立功能全面、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确保网络安全;坚决删除“黄色的”,严格监控管理,消除和减少网络中色情、暴力信息的污染和毒害,净化网络环境;着力疏导“灰色的”,对网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群众性问题加强教育疏导,把握正确导向,进而营造健康的“绿色”校园网络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在思政BBS上担任版主,或设立信箱,密切关注网上动态,随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有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努力提高大学生网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大学生网民的信息解读能力,引导大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辨别力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促使他们健康上网。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