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研究

作者:左军 更新时间:2011-07-19 10:1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心理 正向互动 优化
【职称论文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与社会心理的优化有着密切关系,它们相互作用。调查表明,社会普遍认同的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积极因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与文化基础,但社会心理中也存在消极的因素。“大众化”就是要寻找合适的方法与途径,促使处于混沌

作者左军,嘉兴学院商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嘉兴3140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过程,既是党和国家以核心价值体系濡染与引领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心理的过程,更是广大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解、认同、内化并自觉指导实践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就是一句空话。所以需研究核心价值体系的民众接受与社会心理基础,研究如何优化社会心理,把原来抽象的思想理论转化为民众的心理共识和理性认同,进而凝聚人心,形成奋斗的合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并相互影响的主体反应”,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各方面环境发展变化而引起的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首先,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尤其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心理的产生与发展。第二,它是低水平的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存在比较直接、感性的反映,主要表现为情感、风俗、习惯、成见、愿望、自发的信仰和信念等,体现在人们普遍的生活情绪、态度、言论和行为之中,是尚未理性升华而处于混沌状态中的社会意识。第三,社会心理能相互影响,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文化思潮等发挥作用。由于对社会生活的任何变化人们都会自发的、直接而迅速的做出心理反应,所以社会心理又是社会结构系统诸要素中的感应器,它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形成,同时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本质要求,是高水平、高层次的社会意识,是人们理性思考的结果,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品格。它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多元诉求,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反映并代表着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价值导向,是促使社会民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与社会心理的优化有着密切关系。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心理起着引领和提升作用。一是思想的认知和引领。现代社会中,不同思想文化因其自身所内蕴的知识、价值、美感等品质的含量不同,以及知识的层次不同,所具有的势能和位能不同,从而形成“势位”的差异。这种差异推动思想文化由“高势位”向“低势位”流动,影响和改变“低势位”思想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然是“高势位”价值观念系统,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理论魅力。在社会转型期,部分民众思想认识模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能指导人们建立科学的认知系统,学会辩证地思考,正确看待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能引导人们认识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明确奋斗目标,形成“价值共识”,等等,所以它具有思想与认知上的启迪和引领作用。二是高级社会情感培育作用。高级社会情感是由人的社会性需要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社会成员容易丢弃远大理想和社会责任,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出现种种不理智的情绪和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共同理想凝聚人心,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激发斗志,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民众,可以提升人们的情感境界,使其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得到培育,幸福感、责任感等正面心理感受得到增强,进而摒弃低俗追求高尚。三是人格完善作用。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畸形的物质化人格是当前许多丑恶的社会现象滋生和存在的原因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着鲜明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辨析标准,为道德人格培养提供了价值规范目标和丰富的精神食粮,可以把盲目的社会心理提升到理性的层面,在整体上提升社会意识水平。
  其次,社会心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又具有很大的影响。民间的生活愿望和价值观念虽是一种隐形的观念,一旦流行便会形成心理共识甚至社会思潮,成为普通人的内在文化指令,对其行动给予暗示和支配。也就是说,“社会心理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诱发和导向作用”。比如儒家“和”文化和“中庸”观对个体心理的暗示,道家“无为”价值观对心理平衡的作用等,一直深刻影响着民众的行为。对目前社会而言,当人们感觉到国家与社会的政策符合自己的利益要求或有助于实现自己的愿望时,社会心理就会成为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反之,也会诱发消极的社会思潮。比如对改革中出现的贫富差距、腐败等现象,如果长时间得不到遏制和解决,民众中就会滋生消极的社会心理,对改革不满,甚至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这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可见,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包含并依赖于低层次的社会心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与优化社会心理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建立在与之协调一致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二、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心理基础与认同程度
  为深入了解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心理基础和认同程度,我们在浙江省杭州、金华、嘉兴三个地区选择了不同的社会群体(以企业管理人员、干部、大学生、社区群众为主),围绕对核心价值体系整体的认知与态度、对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的认同程度、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现状的认可程度、个人人生价值观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容程度等七个维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了1255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卷1168份,数据汇总后用SPSS15.0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是总体认知情况:被调查者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31.9%“很了解”、有51.1%是“了解一些”;有88%以上的民众认为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全部或部分值得坚持与追求。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认同情况:88%的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内容大致知道,有92%的民众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作用。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情况:有86%的民众赞同或基本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88.4%的民众对“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较好发展中国”持基本同意态度。四是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认同情况:有87.2%的民众认为弘扬爱国主(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