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社会主义”的本质定位

作者:胡建 更新时间:2011-07-19 10:04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生态社会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生态危机 .生态文明
【职称论文摘要】
生态中心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质底差异乃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这具体表现为:第一,在生态危机的成因上,“生态中心主义”认为,正是建立在现代主体性哲学基础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造成了人类和自然之间利用和被利用的工具性关系,从而导致了生态危

作者胡建,浙江行政学院教授,哲学博士,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杭州
  311121)
  
  当今学术界对“生态社会主义”(又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着严重的误读,主要体现在将其理解为西方绿色思潮的一翼,甚至把它等同于“生态中心主义”这种后现代主义,而忽视了它的马克思主义本质。有鉴于此,本文欲厘清“生态社会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质底差异,还原生态社会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原貌。
  人们之所以会将“生态社会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相混同,是因为二者都对现代资本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这种“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从认识论的角度讲,人类主体乃世间万事万物的逻辑起点,自然离不开主体,只有为主体建构的自然才是有意义的;因此,人类主体不仅是对自然的一切认识的出发点,而且也是判定一切自然物价值的唯一标准;人完全有理由将自身作为中心,为自然立法并利用自然工具来实现人类目的。客观而言,“人类中心主义”并非一无是处。因为人的类特性就是通过“对象化”的实践方式——人在自觉的实践中将目的、计划、蓝图实现在客观对象身上——来实现自身的本质力量;因此,自然界不可避免地成为人类对象化活动的工具和依赖。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在他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但是,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的对象化活动表现为“过度对象化”,超出了自然对象的承受能力,这就使得人的本质力量发生了异化:人类智慧的发展使人过高估计了自己对自然界的支配能力,开始滥用人对自然的开发,而科技的无限演进也为人类肆无忌惮地榨取自然创造了条件,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生态危机并威胁到人类生存的自然根基。由此可见,“人类中心主义”的严重失误体现为:它给人们盲目地、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提供了某种“价值合理性”的解释和支持。这不能不引起“生态社会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对它的共同否定。
  然而,从质底看,“生态社会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却是两个根本异趣的生态流派。“生态中心主义”是当代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中的主流话语,本质上是一种生态伦理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奥尔多,利奥波德、霍尔姆斯,罗尔斯顿以及挪威学者阿伦,奈斯等人。而“生态社会主义”则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思考和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社会主义流派,本质上是以生态批判为切入点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本,阿格尔、詹姆斯,奥康纳、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戴维,佩珀等人。具体而言,双方赋有以下的本根性差异:
  
  一、生态危机的成因:人类价值观错位抑或资本主义制度
  
  在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上,“生态中心主义”将其归结为主要是人类对待自然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价值系统,而世界的自组织演化是一个不断创生价值的过程。任何生命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自然总体运演轨迹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因此,其生存活动均赋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都是某种意义上的“为我”活动。这正如罗尔斯顿所言:“活着的个体是某种自在的内在价值。生命为了它自身而维护自己,其存在的价值决不取决于它对其他存在物所具有的工具价值。由此可见,生态系统虽然不像生命有机体一样具备自主的调控中心,但同样赋有自组织、自协调、自选择能力,其自组织演化趋向于生存、维持更多的价值,因而具有自身的自然目的性。在这个意义上,生命以及生态系统都是潜在的价值主体。而人却是由此而进化来的,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一种存在性的价值关系:人与自然唇齿相依,自然乃人类之母,万物是人类的兄弟姐妹,可以说,没有自然的运化,没有其他生命的积累,就没有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人体实际上是一个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中心,自然生态系统的性质、存在状况以及演化过程,直接影响着人的自然本性、生态状况与发展前景。依据这种视角,人具有本然意义上的环境本性,自然生态系统对人具有“环境价值”。因此,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优化,即是对人自身生存质量的维护和优化;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就是对人自身生存状况的破坏。然而遗憾的是,人类并没有认清自身与自然的这种真实关系。自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建立在现代主体性哲学基础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把自然仅仅看作满足人类需要的被动客体,由此造成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征服和被征服、利用和被利用的工具性关系,这使得本来有益于人类的自然反过来惩罚人类,从而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由此可见,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人类对生态规律的漠视而建构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它引起人与自然价值关系的扭曲和错位,使人类为了自身的需求和享受,不顾自然的承受力(自然资源的存量极限和生态秩序的最大容忍度)而进行掠夺性索取,这就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不负责任的破坏。据此,“生态中心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一样,要求解构人的主体性并使人服从于自然系统。
  对于“生态中心主义”的这种观点,“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它的“自然赋有自身价值”的说法,多少具有自然人格化的意向,这有助于把人保护自然环境的努力上升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自律。然而,这类说教尽管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却毕竟不能替代对

问题实质的分析。事实上,人对自然的主体性改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行为,任何价值都是人类借助实践而自我建构的意义范畴;与此相对应,自然界是无意识的,其本身也无离开人类主体的价值内涵。据此,“生态社会主义是人类中心论的(尽管不是在资本主义——技术中心论的意义上说的),它拒绝生物道德和自然神秘化以及这些可能产生的任何反人本主义,尽管它重视人类精神及其部分地由与自然其他方面的非物质相互作用满足的需要。”当然,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和建立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有所不同,它是“一种长期的集体的人类中心主义,而不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短期的个人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社会主义”进而指出:在本根的意义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生态中心主义”把生态危机的渊薮归结为抽象的价值观,就是“忽视了社会思想与自然——物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因此切断了社会理论对人类和自然反映的真正联系。”这说明,“生态中心主义”未能见及:任何一种价值观的产生和社会效应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生态危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它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兴起与演化是同一历史过程。所以,我们应当到资本主义制度中去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而不应把这种根源简单地归结为“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即“应当责备的不仅仅是个性‘贪婪’的垄断者或消费者,而是这种生产方式本身:处在生产力金字塔之上的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