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人类究竟应当如何对待家庭?(3)

作者:陈学明 陈祥勤 更新时间:2010-09-14 10:3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家庭;强制性家庭;父权制家庭;自然的家庭;母权制家庭;性革命
【职称论文摘要】
赖希常常把极权主义家庭等同于父权制家庭,而又把母权制家庭作为他所说的自然的家庭的理想模式。这样,作为性革命的一项主要内容、家庭革命的中心环节的用自然的家庭取代极权主义家庭,在他那里又具体化为用母权制家庭


  
  赖希常常把“极权主义家庭”等同于“父权制家庭”,而又把“母权制家庭”作为他所说的“自然的家庭”的理想模式。这样,作为“性革命”的一项主要内容、“家庭革命”的中心环节的用“自然的家庭”取代“极权主义家庭”,在他那里又具体化为用“母权制家庭”替代“父权制家庭”。他不同意其老师弗洛伊德在弗雷泽对图腾制度研究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下述观点:人类文明开始时是父权制时代,而压抑性父权制是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必需。他根据摩尔根、恩格斯和马林诺夫斯基的有关著作,断定“母权制是原始社会的家庭组织形式”。在政治上,母权制家庭的主要特征是没有统治制度;在经济上,它相当于马克思所说的原始共产主义时代。事实上,这是一个没有国家和阶级的社会,一个自由的部落,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共同的母亲。在母权制社会里,青少年的性欲可以随意满足。当然,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性压抑并不具有必然性。由于没有经济压迫又没有政治统治,所以根本不需要创造一种旨在支撑这些制度的屈从的性格结构。儿童也不再为自己的欲望不能满足而受折磨,也用不着为自己的“俄狄浦斯情结”而受惩罚,因为当时的“核心家庭的三等级”还没有出现。
  赖希认为,人类的悲剧在于,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母权制社会最终让位于恐怖的父权制社会。母权制让位于父权制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时代变革。与这一变革相比,无论是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还是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都显得微不足道了。他是这样具体描述从母权制家庭向父权制家庭转变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的:“在从母权制向父权制的发展过程中,家庭除了获得经济功能以外,还获得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功能:改变每个人的身份,使之从一个自由的氏族成员转变为一个受支配的家庭成员。……作为一个与氏族相对立的独立单位,通过发展,家庭不仅成为阶级关系的原始组织,而且成为在家庭内外进行社会压迫的原始组织。‘家庭人’(family man)一经出现,便开始通过自己的心理结构,来繁衍社会的日益强化的家长制阶级组织。进行这种繁衍的基本机制,是把性肯定转变为性压抑,其基础是酋长握有绝对的经济大权” ③ ④ ⑥
  [奥地利]赖希:《性革命——走向自我调节的性格结构》,Trans. Theodore P. Wolfe,纽约,1962年版,第165、166、166、166页。)。他认为:“父权制权威主义”家庭是产生权威主义国家的基础,“家庭是小型的权威主义国家,儿童必须学会适应家庭,以便为后来总的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⑤ ⑦
  [奥地利]赖希:《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张峰译,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第26、103、103页。),以致这种“父权制”家庭成为“塑造国家的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工厂”。在赖希看来,在人类历史上主要存在两种家庭形式,一种是已经过去的遥远而又美好的母权制家庭;另一种是身临其境的罪恶的父权制家庭。父权制家庭同性压抑之间的联系是如此直接,同剥削的经济制度和极权主义的政治统治之间的关系又是如此密切。这使我们不能不缅怀过去,产生了对母权制家庭的神往。“性革命”、“家庭革命”的根本内涵就是恢复“母权制家庭”。他甚至提出,用“母权制家庭”取代“父权制家庭”是马克思的一个基本设想。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不仅提出“社会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消灭家庭”,而且强调要建立“新的共产主义集体的家庭”?③。在他看来,马克思所说的“新的共产主义集体的家庭”是在高度文明的基础上对原始共产主义时期的“母权制家庭”的恢复。尽管原始氏族的“母权制家庭”与“新的共产主义集体的家庭”存在着众多的区别,前者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后者则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但两者有一点完全相同:“具有趋向于性独立的性肯定倾向”。
  
  四
  
  赖希认为,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在家庭关系上所实施的变革的核心就是用“母权制家庭”取代“父权制家庭”。他说,在苏联社会革命的最初阶段,将从“母权制家庭”向“父权制家庭”这一过程“颠倒了过来”:恢复了原始共产主义的那种家庭环境,“不过是在更高的即文明的水平上,把性否定转变为性肯定”?④
  。在这一恢复的进程中,传统的那种家庭的强制性形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甚至提出“苏联的性革命发端于家庭瓦解”,认为苏联的家庭的瓦解过程尽管是“痛苦的,混乱的,它使人们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但“它在客观上证明,性机制理论关于强制性家庭的性质和功能的论述是正确的:家长制家庭是所有建立在独裁主义原则基础上的社会秩序的组织上和意识形态上的温床。随着独裁主义原则的消除,这种家庭结构也自然削弱”?⑤
  。他还这样说道,马克思在理论上“从社会过程中推断出的”“消灭家庭”这一结论,“后来为苏联社会组织的发展所证实”,在那里,“为取代家庭,一种在某些方面类似于原始共产主义氏族的组织——工厂、学校、农庄中的社会主义集体开始出现了”?⑥,“性活动在革命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旧的强制性管理瓦解了”
  ?⑦。为此,赖希仔细地研究了苏联的这种新的家庭形式,发现苏联“强制性家庭”的瓦解所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人的性需求已经冲破了经济和独裁主义家庭纽带强加给人们的锁链,它带来了经济与性行为的分离”
  ② ③ ④ ⑤ [奥地利]赖希:《性革命——走向自我调节的性格结构》,Trans. Theodore P. Wolfe,纽约,1962年版,第161、161-162、162、163、162-163页。)
  。如果说在“父权制家庭”下,性的需求服务于并从属于少数人的经济利益,那么在这种新的家庭形式下,经济服务于包括性需求在内的所有需求的满足。在这种新的家庭中,“把原先被颠倒了的需求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再颠倒过来”,即家庭不再围绕着经济利益运转,而是包括经济在内的所有的功能都服务于以性需求为核心的人的欲望的满足。赖希还指出,从苏联的“强制性家庭”的瓦解中进一步可以看出,“家庭革命比任何其他的革命所带来的痛苦大得多”,就与经济革命相比,经济革命是要剥夺生产资料拥有者的生产资料,显然,“生产资料的剥夺只伤害了它原先的所有者”,它不会伤害到包括从事经济革命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但是家庭革命则不一样,“家庭的瓦解所打击的正是那些从事经济革命的人:工人、农民、雇员”。“家庭纽带的保守功能在这里表现得特别明显。强烈的家庭感情束缚了革命者的手脚”?②。当革命深入到家庭这个环节时,那些革命者出于“墨守成规的陋习”“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它”。赖希甚至这样说道,“正像当年发展中的德国法西斯主义专政曾经利用家庭纽带来遏制革命的热情一样”,在当今的苏联,“家庭纽带在革命中也是作为预期中的生活改造的绊脚石而出现的”?③。正因为家庭革命触及的不仅是上层的资产阶级剥削者,而且还有下层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从而这场革命改变的不仅是“资产阶级家庭”,而且还有“无产阶级家庭”。赖希强调,在实施性压抑这一点上,“资产阶级家庭”与“无产阶级家庭”没有多少差别,它们都属于“极权主义家庭”,从而人们看到,在苏联遭到瓦解的也不仅是“资产阶级家庭”,而且还有“无产阶级家庭”。他说,“旧的家庭形式的瓦解不限于受到新产生的环境最强烈影响的社会上层,而是远远超出了先锋队的范围”?④,“家庭,包括无产阶级家庭‘正在瓦解’。……这一事实被明白无误地确认了,并且没有人提出异议”?⑤。赖希对苏联在家庭关系上出现的所有变化高度赞赏,并将此作为新的家庭关系的理想模式向人们推荐。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