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视角浅析当下新闻硕士人才的培养

作者:董小博 更新时间:2011-06-03 14:01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新闻人才;培养;高校教育
【职称论文摘要】
本文从学生视角,结合亲身读研和工作体会,阐述了新闻硕士人才培养中出现的盲目扩招、闭门造车、评价标准偏离实践等三个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应该理性发展新闻专业点、强化硕士教育与新闻业界的联系、丰富评价体系等建议和方法。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势头。伴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和新闻学类专业点的数量飙升,新闻类的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但是,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并没有显示优势,一些媒体宁愿要本科生培训上岗,也不愿要硕士生,新闻专业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的情况成为普遍存在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我们在读生自身的问题之外,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的机制也难辞其咎。
  一、新闻专业点急剧膨胀,持续扩招,导致择业竞争激烈,师资奇缺
  从本世纪初,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呈现“超常规”发展态势,从每年增加10个专业点,到每年增加70个,再到一年增加200个。这种“超常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师资,教材、设备。新闻学作为一门高投入教育,对办学条件具有较高要求,不具备办学条件却又盲目招生,后果必然是教学质量下降。同时,新闻专业教师相对紧缺,一些学科背景不同的老师被补充到新闻教育一线。不同学科背景导致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的很大差异,最终影响新闻教育的核心品质。另外,随着新闻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必然导致供过于求。除此之外,经过专业采编技能培训后的其他学科背景的毕业生,相较于新闻类毕业生而言,更容易受到新闻单位的青睐。笔者在读研究生之前,曾在地方媒体做过一年新闻工作。当时我们一个部门18名记者,只有三位是新闻专业科班出身,其余的甚至一批知名的优秀老记,都是电力、数学等非新闻类专业出身,但是他们高度的新闻敏感和优秀的采编能力却是科班毕业生们无法比拟的。
  二、新闻教学闭门造车,逐步脱离新闻业界的客观实际,无法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闻人才
  新闻业是新闻教育的基石和试金石,而新闻教育又是新闻实践的风向标和指南针。这种特殊关系不可偏废,它决定了新闻教育从其起源到其本质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殊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非常重要。然而如今新闻硕士的教育,几乎都清一色的理论教育,这就与媒体需要的,录用即能使用的人员有很大距离。
  纵观现今新闻教育,一线老师偏重理论研究;课程设置偏重于新闻理论,新闻实践课程缺乏实践的平台;教学环节上,讲多练少。学校缺乏实验设备,大多同学没有动手实践机会,得不到应有的模拟性实践锻炼。
  针对如上问题,笔者认为要培养高素质的优秀新闻人才,新闻院校必须对新闻教育重新认识,拓宽思路,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首先,理性发展新闻专业点,控制发展规模,拉开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档次,着重培养学生的差异竞争力,吸收有新闻从业经验的人员入校任教。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管事要管本行,议事要议大事,要把眼界搞开阔些。新闻工作者要有管好本行的看家本领——精湛的写作技能,也要有议大事的基础条件——广阔的知识结构。为了能同非新闻专业和新闻本科生拉开差距,笔者认为,新闻专业研究生应该着重培养自身的差异竞争力。学校在硕士阶段的课程安排中,可以设置不同学科的专业课程供学生们选择。在师资引进上,聘请新闻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记者、编辑及新闻传媒负责同志来校讲课,或担任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等,把最新最前沿的媒体资讯传递到学校。
  其次,强化新闻教育与新闻业界的联系,以业界的需求和客观实际为基础,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媒体融合能力的培养。
  业界的需求是新闻人才培养的最高指标,也是最终目的。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希望在学校里就能够充分锻炼自身能力,成为符合新闻单位要求的“即用型”人才。所以,笔者认为,学校应该以业界的需求和客观实际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平台和几乎真实的实践情境,加大新闻教育的投入。同时,要不断强化和周边新闻媒体及宣传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及时了解新闻业界的最新需求和动向,为青年教师和学生尽可能的创造较好的实习环境。如今,培养“媒体融合”型全能人才,也是新闻人才培养的方向之一。针对这一点,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媒介融合专业的教学,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媒介现代化需求。
  第三,丰富评价体系,强化素质教育、开放教育,学术并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在查阅资料中了解到,国外的新闻教育,评价标尺灵活的包容了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如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的毕业论文可以是一篇6000字以上的深度报道或30分钟长度的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笔者认为,依据我国的新闻教育实情,无论是在教师的选拔上及科研成果的评定上,还是对于在校学生的评定方面,都不要仅限于理论成果,也要着力于新闻实践和具体新闻作品的评定。
  总之,对于当前新闻硕士人才的培养,新闻院系应该坚持正本清源,转变观念,回归新闻教育的本质,不遗余力的提高新闻教育质量。作为在校研究生,我们也不能完全将责任归咎于新闻院系,更应该审视检讨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不足,做到善于学习,主动实践,完善自己,在学校的培养和帮助下,成为符合新闻媒体需要的“即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童兵.为高层次新闻人才培养拓宽路径[J].新闻前哨,2010,(10).
  [2]邱沛篁.我国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N].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3]俞运宏.改进新闻教学的思考[J].传媒教育,2010,(8).
  [4]李晓灵.当代中国新闻教育的集体无意识症候及对策[J].新闻前哨,2009,(8).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