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式大和解:台湾当代电影的身份建构(3)

作者:李洋 杨颖达 更新时间:2016-06-15 14:2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台湾电影;身份认同;《海角七号》
【职称论文摘要】
实际上,呈现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正是为了最终的和解做铺垫。影片最终通过乐队临时加唱一曲的情节设置,使茂伯有机会拿起他的月琴,与其他乐器一起合作演出,以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融合的形式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


实际上,呈现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正是为了最终的和解做铺垫。影片最终通过乐队临时加唱一曲的情节设置,使茂伯有机会拿起他的月琴,与其他乐器一起合作演出,以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融合的形式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解。
《海角七号》到底是通过怎样的叙事策略进行身份认同建构的?又是如何实现对观众的感召进而达成认同共识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探究。
五、结语:多元和解式的身份建构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海角七号》以在地作为身份建构的立足点,将观众的视线引至台湾南部的恒春小镇,带领观众欣赏在地风貌,结识在地人物,感受在地风情。在这个恒春小镇里,虽然社会、族群、历史等诸多面向均存在种种差异、失衡或矛盾,如在地与全球化的对抗、多元族群之间的差异、曾经的被殖民者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等,但是,影片在展现这些差异矛盾的时候并没有让双方在影片中厮杀、决斗,而只是让他们碰撞出美丽又没有杀伤力的火花,采取一种兼容并蓄的宽容态度将这些看似势不两立的矛盾融合在一起,让它们和平共处、相辅相成。最终,一切伤痛都得到抚慰,一切矛盾冲突都获得和解,形成一片和谐共荣的美好景象。正如导演魏德圣所言:“人们总急着要去清理那个时代,毁掉旧的一切,重新来过。其实,新旧可以完美和解,不一定是对立的,应以更开阔的视野来接受新时代。我追求一种相互包容的新精神。”[7]
于是,在光影构筑的在地世界里,全球化与在地、多元族群、被殖民者与殖民者、传统与现代等多个层面实现了由混杂冲突到包容和解的过渡,在为观众提供“某种社会性整合和想象性救赎的力量”[8]的同时,也蕴含着借由战胜来自异己或自身的威胁来激发自身的主体性、建构在地身份并借此达成认同共识的深层动机,即在“在地”的召唤下凝聚在同是“在地人”的本土社会里,无论历史如何断裂,个体如何混杂,社会如何矛盾重重,最终都会实现想象性的和解。在接受与认可差异性的多元文化主义基础上,通过和平共存、彼此包容、多元融合的逻辑建构出大家都是在地人的身份共识。
[参考文献]
[1] 2009年台湾电影年鉴[M].台北:财团法人“国家”电影资料馆,2009:64.
[2] 郑秉泓.台湾电影爱与死[M].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10:58.
[3] [法]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42-69.
[4] 徐富珍,陈信木.蕃薯+芋头=台湾土豆?——台湾当前族群认同状况比较分析[A].台湾人口学会2004年年会暨“人口、家庭与国民健康政策回顾与展望”研讨会[C].2004:1-16.
[5] 萧阿勤.台湾文学的本土化典范——历史叙事、策略的本质主义与国家暴力[A].重建想象共同体——国家、族群、叙述[C].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4:220-221.
[6] 《海角七号》是如何炼成的[N].时代周报,2008-11-06.
[7] 常丽平.包容中的守望、追寻与迷失——评台湾电影《海角七号》[J].电影文学,2009(10).

  [8] 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39.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