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是苏州半郢州

作者:李圣华 更新时间:2010-09-20 10:16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杨基;诗歌人生;诗歌艺术;“吴中体”
【职称论文摘要】
杨基是元末明初吴中派诗歌成就仅次于高启的诗人。“半是苏州半郢州”,既体现了其身世遭遇之变及一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变迁,又反映了其诗歌创作的前后变化。元末杨基用世之志不得中,以“眉隐”遗世独立,易代之际沦为流人,仕明后复追求吏隐的人生。元末所作一派唐音

在明初五派中,吴中派与越中派诗歌成就最为卓著。“吴中四杰”为吴中派代表诗人,以独具一格的“吴中体”标帜诗坛。“吴中四杰”之一的杨基,成就仅次于高启。张羽《挽杨宪副孟载二首》其一云:“千篇留得平生稿,半是苏州半郢州。”“苏州”,即韦苏州。“郢州”,即楚调。“半是苏州半郢州”。既可概观杨基元末明初之诗,又是“吴中体”的典范体现。本文围绕“半是苏州半郢州”,较全面地考察杨基诗歌人生与诗歌艺术,冀稍有助于吴中派与“吴中体”研究的深化。
  
  一、眉庵诗歌人生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其先嘉州人,生于吴中。弱冠工文词,试仪曹不利。会天下大乱,隐于赤山。张士诚辟掌记室。朱元璋平吴,安置临濠,洪武元年(1368)授荥阳令,明年召改太常典簿。去官寓居句容,再荐起江西行省幕官,以省臣得罪落职。洪武六年(1373)复起用,奉使湖广。召授兵部员外郎,出为山西按察副使,进按察使。洪武十三年(1380)前后被谗夺职,供役京师卒,年未及六十。诗词兼擅,擅绘山水竹石,著有《眉庵集》十二卷。综观杨基诗歌人生,最著显的变化有三次:从用世到“眉隐”;从“眉隐”到流放;从流放到吏隐。以下结合其诗歌创作简作辨析。
  
  (一)元末从用世到“眉隐”
  至正间,杨基与高启、徐贲在吴门倡立北郭社,“辩理诘义以资其学”,“赓歌酬诗以通其志”,“鼓琴瑟以宣堙滞之怀”,“陈几筵以合宴乐之好”(《送唐处敬序》)。北郭结社正值世乱之际,杨基等人对时政衰颓深怀忧虑,期待元廷“中兴”。《送胡布、张宪二军咨》其二云:“丈夫许国一何早?中兴绂冕皆吾徒。”早年所著《论鉴)汁余万言,“求其成坏理乱、是非得失之故而论著之”,今不传。从王行《论鉴序》中不难窥知他忧时痛国之意。《论鉴》之作非为应科目,因为元朝变前代取士之法,废论而不用,杨基撰此意在“明于成败之数、治乱之迹”(《论鉴序》)。尽管识见不凡,但他的科第之路并不顺利。张习《眉庵集后志》称其携《论鉴》“以试仪曹,值元季兵兴,弗果就职”。诗人痛恨战乱,以至有“遭逢丧乱生何补?见得升平死即休”(《’闻官军南征解围有日,喜而遂咏》其四)之叹。怀济世之志,报国无门,且以文人孱弱之力,又怎能改变世运呢?所以他不免消沉,产生遁隐遗世的想法。《渔樵问话图》云:“屈宋文章爨下薪,韩彭事业庖中鲋。世上功名贱如土,何须了了文兼武!君贯鱼,我负刍,有酒可换不用沽。青山满眼同一醉,勿论区区荣与枯。”他还写了一首有趣的《观鱼》诗:“俄沉静却浮,忽遇惊还退。幸免钓丝忧,江鲈且充绘。”“忽遇惊还退”正是乱世文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在这个进退失据的时代,杨基渴望作太平之世的山林隐士。如《漫兴》:“野情欲买沧浪屋,醉咏凫鹫歌太平。”《称称初度》:“愿得汝长并我老,太平还说乱离时。”即使如此,这已是一种很高的理想,可望不可及。
  杨基自号眉庵。眉者,无用于人之身。从汲汲用世到隐遁山林,他的人生发生巨大转折。从“有用”到“无用”,难免为人非议。杨基《闻蝉》自解道:“眉庵四十未闻道,偶于世事无所好”,“人情世故看烂熟,皎不如污恭胜傲。有瑕可指未为辱,无善足称方入妙。”“四十未闻道”云云,不可信以为真。王行为避免世人误解,在《眉喻》中辩说“以无用自处,乃所以为大有用”,肯定其遗世独立精神,并寄寓将来必有“大用”的厚望。高启《跋眉庵记后》则说:“盖众体皆有役,眉安于其上,虽无有为之事,而实瞻望之所趋焉,其有类乎君子者矣!”显而易见,“眉隐”与陶渊明之隐有所不同,一方面是为了避乱,另一方面是用世热情消退,走上“全其道以自乐”的人生道路。
  终元之世,杨基未能“大用”。由于有意作“眉”,他驰聘于诗歌疆域,取得卓著的成就。需要指出的是,杨基未遁入“眉庵”,与世隔绝。张士诚据吴,至正十七年(1357)降元,授太尉,除人粟朝廷外,城池、甲兵、钱谷自据如故。尽管如此,已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杨基的疑虑。士诚延揽人材,拓土南北达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称盛一时。杨基仿佛看到消弥世乱的希望,受聘为记室,又与左丞饶介交厚,诗酒唱和,一度将元运“中兴”寄望于张、饶。《观眠松有感,呈醉樵内史》称赞饶介:“公其正身直节以答上帝忠,三晨复朗耀,四海无困穷,野夫献颂蓬莱宫。”士诚既无远志,又倚重心腹潘元绍等人,实无“中兴”之意,至正二十三年(1363),复叛元自立。杨基等北郭诸子所托非人,理想化为幻影,失望之余,‘‘屏伏摧沮,曩时之意尽矣”(《送倪雅序》)。
  
  (二)易代之际从“眉隐”到流放
  
  然而在兵戈遍地的乱世,林泉野下也难得安居。朱元璋伐平陈友谅,至正二十五年(1365)移师攻吴。第二年,徐达、常遇春率兵围平江,至正二十七年(1367)九月攻陷吴城。平江被围的十月间,杨基与北郭诸子做了哪些事呢?一是不废诗酒,既为达生,又为消忧。如张羽《续怀友诗》诗序所云:“皆落魄不任事,故得留连诗酒间,若不知有风尘之警者。”王彝《衍师文稿序》所云“哦诗论文以为乐,顾虽祸福、死生、荣瘁之机乎其前,亦有所不问者”。二是参与守城。杨基、余尧臣、徐贲在吴亡后遭流放,论者或谓因其曾为张士诚属官,此说恐未确,流放盖与守城有直接的关系。朱元璋流放一大批吴中士子,杨基“忽遇惊还退”,仍未能使他“幸免钓丝忧”。
  以谪临濠为端,杨基开始了十余年的飘泊生涯,饱历坎堞,厌倦仕宦,思友怀乡,内心一直处于动荡孤寂之中。他追忆旧日欢娱,咀嚼逝水年华,愁苦难抑,不得不寄情山水与旧梦。洪武元年在临濠与徐贲除瓦砾,剪蓬蒿,结屋四楹,徐贲名其室梦绿轩,杨基《梦绿轩》云:“去年吴城正酣战,却倚危楼望葱蓓。今年放逐到长淮,万绿时于梦中见。梦中见绿觉始知,索我亦赋梦绿诗。逢人说梦子堪笑,替人作梦余何痴!世间万事同野马,觉后非真梦非假。五色过眼本虚空,富贵于人诚土苴。南风划然吹梦破,树头不知微雨过。从今寤寐俱两忘,静与白云相对坐。”杨基“替人作梦”,自己亦是“逢人说梦”,日夜思归赤山。患难之际,所幸 犹可与徐贲、余尧臣“日高破灶烟未起,闭户不绝吟诗声”(《答余新郑》)。天下才士半流人,清初流人文学受到学界重视,而明初流人之诗实不当轻视,如杨基、徐贲等人所作,也是一代流人诗史与心史。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