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观念小说视阈下的北田薄冰《白发染》考察

作者:胡雷 更新时间:2015-01-22 17:51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北田薄冰;明治女性作家;观念小说;《白发染》;砚友社
【职称论文摘要】
不同于早前学界对明治时期女性作家(又称“闺秀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北田薄冰的小说《白发染》应被解读成1895年由砚友社青年作家发起的观念小说风潮的后续。作为批判因资本主义兴起造成的当时社会中各种不合理现象的作品,观念小说在1895年一经出版便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活动于那个时期的北田薄冰,也通过自己的作品直接的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风俗人情犀利的洞察力,也间接地参与了当时的文学运动。在一个女性的自由和发言权被束缚的时代,《白发染》故事内容所隐射的社会问题、女性地位,包括北田薄冰本人让该作品发表于当时知名前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1-0182-006
  1897年1月20日,北田薄冰(1876—1900)这位尾崎红叶(1869—1903)的首位女性学徒、砚友社(1)最早的女性作家,在《文学俱乐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白发染》的短篇小说。不同于同时期其他女性作家(又称闺秀作家)的作品,作为一篇反映社会现象的小说,这样的作品在当时十分可贵。明治文学研究家伊狩章就认为,不同于其他日本学者对《白发染》“体现当时日本女性的悲惨地位”的主流化解读,该作品实际上应该被理解成由砚友社作家泉镜花(1873—1939) 、川上眉山(1869—1908)和广津柳浪(1861—1928) 等人在1895年所兴起的观念小说风潮的延续。自甲午战争(1894年7月—1895年4月)后流行于文坛的“观念小说”是作者基于当时的社会现象、人情世态,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某些主流观念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不同于同时期其他风格的作品,几乎每一篇观念小说都会在文中直接向读者发问,着重于和读者之间的互动。
  一、观念小说意涵之再检讨
  根据明治史学家中村光夫对观念小说的考察研究,观念小说的兴起与甲午战争密不可分。[1]80首先是经济的迅速腾飞。在战争开始后不久,日本社会经历了一场由通货膨胀而带来的市场经济的高速增长,造成国民平均购买力迅速增加。其次,由于经济的腾飞,日本的新闻业也在同一时期迅速发展。当时,除了《中央新闻》等主要报刊外,最受大众欢迎的是莫过于从日本在中国的 战地机构发来的关于胜战的战时报道。从战后日本社会的走向来看,这样的单方面信息摄取最终导致了整个社会的爱国主义情绪的膨胀,也直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孕育了摇篮。另一方面,因为主流媒体对战争的选择性报道和对爱国主义气氛的煽动,受到西方个人主义和自由民主思想强烈影响的砚友社的年轻作家们,开始逐一对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进行回应。而他们的回应,从今天来看,便是一部又一部深入人心的观念小说。
  在观念小说的分类里,评论家倾向于把眉山和镜花的作品归纳为观念小说,而把柳浪的作品归类为深刻小说。但确切地说,评论家之所以有这样的分歧,是因为他们认为眉山和镜花的作品更着重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而柳浪的作品却更倾向于写实主义,着重描写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因此对于中村或者伊藤整这样的主流明治文学研究家来说,观念小说和深刻小说在其表达的主题和内容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柳浪的作品之所以被单独分出来讨论只是因为他的作品题材比较广。
  在一个对泉镜花作品的研究中,美国学者Murphy把泉镜花于1895年至1896年间发表的观念小说理解为Edward Said所提出的,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而应运而生的少数派的文化产物。[2]根据Murphy的理论,泉镜花的《夜行巡查》(1895)和《外科手术室》(1895)之所以被归类于观念小说主要是因为三个理由。第一,小说的作者隶属于某组织或结社(砚友社),其组织的成员大多热衷于批判时下的社会问题和道德伦理观念;第二,无论以何种方式开头,但凡是观念小说,其结局都会以悲剧收场,从而表现了该小说的作者对他所认为的当时社会的某个主流观念的不满;第三,小说中一定会出现叙述人直接站出来和读者对话的部分,以反问的方式来表达作者对该观念的不满和批判。虽然Murphy实际上只用这个理论验证了泉镜花的《夜行巡查》和《外科手术室》作为“观念小说”的理论依据,然而在通过严格的文本考证和理论分析,特别是对1895年全年出版的七篇学界公认的“观念小说”进行文本分析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Murphy理论的建设性修改,我们不仅可以用改良后的理论定义何为“观念小说”,还可以考证某篇小说是否应归类于“观念小说”。
  让我们先讨论一下Murphy理论中所存在的两个问题。
  第一,关于Murphy提出的 “作者”这一概念。众所周知,在西方文学理论里,除非有作者本人的直接说明,否则一个小说中的叙述人(narrator)并不一定等同于该小说的作者(author),因为叙述人可以是作者为该小说创作出来的人物之一,然而Murphy在他的理论中的第二和第三条却混淆了作者和叙述人这两个概念,认为观念小说中的作者和叙述人一定是同一个人。虽然每一部观念小说中都曾出现叙述人用第二人称的方式直接和读者对话的部分,虽然每一部观念小说都在文中直接表现出了叙述人对当时社会显现的某种不满,但从文学理论的角度出发,Murphy所提出的关于观念小说中的叙述人的不满等于作者的不满这一概念,应当被改为:每一部观念小说都体现了该故事叙述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批判,从而表现出该小说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当时社会某些现象的留心观察。这样一来,对观念小说的研究才能更加趋进理论化,也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每一部观念小说在当时社会里的存在意义。
  第二点是关于一个Murphy在他的理论中未能涉及的部分,学者中村光夫在他的著作《日本的近代小说》中所提出的对观念小说中人物之心理描写的考察。根据中村的研究,每一部观念小说的主题都是建立在一个对已知观念的批判上,而这个已知的观念则体现于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变化无微不至的描写”。[1]81也就是说,小说中每个人物的思维意识(观念)都是建立在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无视和对社会制度不容置疑的信任上,而故事的叙述人则是充当旁白的角色,时不时地在文中出现,嘲笑这些人物的天真和愚蠢。作为整个故事的叙述者,叙述人掌握了整个故事的走向,通过对故事的选择性描述把小说引进悲剧的深渊,从而体现叙述人对甲午战争后日本社会问题、道德观念的不满和批判,加深了每一部观念小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各自存在的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对Murphy观点的理论性探讨和对中村所提出的观念小说之心理描写的研究,另一个对观念小说的界定标准便可以建立于以上的讨论中。第一,自1895年以后逐渐出现于文坛的观念小说,几乎全部是由砚友社的作家,或者和砚友社有关的作家完成。第二,每部观念小说中存在这两个观念: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所形成的观念一,其内容平行于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和道德标准;叙述人所持有的观念二,其内容和观念一对立,具体表现为叙述人对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嘲笑与批判。第三,因为观念小说是作为批判当时社会现象道德标准而存在的作品,其小说的结局一定会是以悲剧收场,从而体现叙述人对战后社会的不满,间接地表现出小说作者对当时的社会问题以及道德风气的关心。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