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韵”理论角度新释翻译文学审美
一、中国文学的“气韵”范畴
“气韵”的范畴最早见于南朝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叶朗,1999)。它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南朝至唐朝,“气韵”范畴多用于评判绘画,此阶段以“气”为主,此时的“气”指壮美,劲健,遒劲。第二阶段为唐五代至宋,此时“气韵”范畴逐渐从绘画领域过度到文学领域,且以“韵”为主。唐代格律诗和山水画的发展为“韵”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到了宋代,“韵”作为艺术美学范畴真正获得了独立。黄庭坚指出“书画当观韵”;范温提出“有余意之谓韵”的说法。第三阶段在元明清时期,艺术领域将“气”、“韵”合二为一,到了近代,“气韵”作为文学评论术语逐渐被广泛接受。
“气韵”自进入文学理论以来,共有了三方面的意义:一是“禀以生灵”的生命形式;二是“气韵天成”的自然属性;三是超凡脱俗的审美追求(袁新,2011)。首先“禀以生灵”的生命形式指的是文学作品是有生命的,类似于生物体,它不是单纯的物体。生物体是一种有机的结构,它的各个成分并不是支离碎片,而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在面对文学文本这种特殊生命体时,要用整体的思维去分析。其次“气韵天成”指的是艺术作品的韵味。古代文论中有“因声求气”之说,意思是说这“文气”可以通过语言的声音节奏来表现。最后,超凡脱俗的审美追求强调艺术创作的“自然”性特征。在文学翻译中,要再现原文的“气韵”之美,译者就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创作出宛若天成的作品。译文语言应该让人读起来感觉像行云流水一般,顺畅自然,丝毫感觉不到“人工”的痕迹。
二、翻译文学之“气韵生动”美
“气韵”在文学作品中不是作为一个构成因素而存在的,而是作为一种关系而存在的(童庆炳,2000)。这种关系的实质就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形式,它制约、驾御着翻译文学作品的各种因素,使各个部分呈现紧密的联系。文学作品的二元系统将文学分为内容与形式,那么用“气韵”的理论来阐释,内容与形式是不应该割裂开来的,而应该是相辅相成。
The Dover Beach
Matthew Arnold
The sea is calm tonight.
The tide is full,the moon lies fair
Upon the straits;on the French coast
the light
Gleams and is gone;the cliffs of England stand,
Glimmering and vast,out in the tranquil bay.(节选)
多佛海岸
郭沫若译
今夕海波平,潮满月如镜,
海峡之上空,流光照遥镜。
彼岸法兰西,灯光时明灭,
英伦森峭壁,闪烁而软臬。(节选)
卞之琳 译
今夜海上是风平浪静,
潮水正满,月色皎皎
临照着海峡;法国海岸上,光明
一现而不见了;英国的悬崖,
闪亮而开阔,挺立在宁谧的海湾里(节选)
辜正坤 译
苍海静入夜。
正潮满,长峡托孤月;
看法兰西岸,灯火明灭。
英伦峭壁森森,光熠熠,
崖下风烟一时绝。
凭窗立,觉夜气清和透明冽!(节选)
此诗选自马修·阿诺德的《多佛海岸》。单从诗的语义上来看,三个译本都将原文的语义传达到了。从形式上看郭沫若的译文是古体,每行五字,工工整整,具有古体诗的工整美,但和原文错落有致的审美效果相去甚远,原文句长句断形象的表现了潮长潮落,古体五字诗束缚了其手脚。卞之琳的译文句式长短不一,反映了原文的形意结合,尤其在诗的韵律上花费心血,原文的一、三行,二、六行,四、八、十一行,五、七行,十、十三行,十二、十四行押韵,与译文完全对等,由此可见译者的水平超凡脱俗。虽然在形式上译文与原文完全对等,但从诗歌的审美角度来讲,译文的内容韵味略逊一筹。辜正坤的译文在形式上也注意到了与原文的对等,采取了汉语词曲的形式,灵活变通,虽从押韵上并没有与原文对等,但在其内容效果具有感染力,赋予译文灵动的生命形式,展现了原文的恢弘气势。相比之下,辜正坤的译文略胜一筹,它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原文都达到了基本的对等,且采用了汉语词曲的形式,具有美感、富有诗意,体现了文学作品本有的生命力,达到了翻译文学审美的效果。
三、翻译文学之“气韵天成”美
“气韵天成”美指的是翻译文学作品的声、韵、调之美。文学语言的声音层面不但和意义层面相联系,具有传情达意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文学翻译中,在把握原文的意义的基础上,适当考虑译语中声韵的和谐与平仄的交错,会使译文气韵随之生动,从而增加了译文整体的审美价值。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节选)
A Slow,Slow Tune
许渊冲译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so drear,
So lonely,without cheer
How hard it is As twilling grizzles,
Oh!What can I do with grief.
Beyond belief.(节选)
Forlorn
林语堂 译
So dim,so dark,
So dense,so dull.
So damp,so dank,
So dead!
The weather,now warm,now cold,
Makes it harder
Pit-a-pat,pit-a-pat!
Is this the kind of mood and moment
To be expressed
By one word“sad”?(节选)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