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风格

作者:徐晓升 更新时间:2013-05-18 14:3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解构主义 线条和块面 刚毅 柔美 设计风格 个人性格
【职称论文摘要】
通过对扎哈·哈迪德设计风格形成的研究,探究她的成功之路,理解她设计创作的思维和方法,从而对影响设计风格的因素产生新的认识。对她富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进行系统分析,不难发现,她的很多作品中都有解构主义的理念在其中。扎哈反对极简主义,提倡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对线条和块面的充分使用,作品风格柔中带有刚毅,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她刚毅而又带有女性柔美的性格相关。总的来说,她的作品风格夸张惊异,却又不失美感,块面和线条的使用,有力带有柔和。从扎哈设计风格的形成,可以认识到,设计思维方法及个人性格可能是决定设计风格成功形成的重

 扎哈·哈迪德,这个世界著名的女建筑设计师是解构主义的典型代表,是一位英籍的中东人,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巴格达,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是第一位获得此奖项的女性设计师,也是最年轻的一位。她在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学习建筑学,并获得伦敦建筑联盟硕士学位。此后便加入了著名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然而,她的成功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固然她在设计上具有独特的解构主义风格,但要想在建筑界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她个人的火爆和刚强的性格,让她对待工作持之以恒和坚韧,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最终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
  关于扎哈的设计风格一直存在很多的争论,有赞赏的人,就有质疑的人,有人批判道:“扎哈的设计全是奇怪复杂的形状,没有规则的,杂乱的,而城市需要的是更加简洁有序的建筑格局。”投资商对于她的设计,也一直在探讨,尤其是关于成本和可实现性方面。但是扎哈遇到这些看法,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她觉得杂乱中也存在妙趣,她的夸张而令人惊异的设计风格已经对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众多设计师在形成自己的风格时,或多或少都有扎哈的“影子”,尽管她的设计需要很多工程技术支撑,有一定的施工难度,但其独有的建筑风格,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因此,扎哈的成功离不开她独特的设计方法,异与常人的思维,更重要的是她努力和坚持的信念。从而形成了她极富个性的设计风格。她的成功,让设计界的人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那就是独特的设计思维和方法,加上个人的独特性格,可能是形成伟大设计风格的重要条件。
  扎哈·哈迪德的创作方法在建筑领域很独特,一向以大胆的设计而闻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她的作品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交繁丰富的世界。她造就这样的建筑风格有一个因素是她的出生,在伊拉克出生和长大的她,从小便对繁复花样的波斯地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将地毯的丰富转化到现实世界中一栋栋漂亮的线条优美的曲线,作品中充满了梦幻和令人着迷的线条,仿佛她一直喜欢的有着繁复漂亮图案的一块块波斯地毯一样,她的这个设计理念的形成与她对美好事物的切身体会有着紧密的联系。
  扎哈的创作方法的形成还受到了建筑联盟学院学习的影响,该学院继承“建筑图像派”的传统,很多学生向多向度透视、快速移动而强烈的造型,科技性的架构,这些表现方式靠近。扎哈未发明新的构造或技术,却以新的诠释方法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以拆解题材和物件的方式,找出现代主义的根,塑造了全新的景观,任由观者遨游。
  广州歌剧院是近来扎哈的代表设计之一,是广州市将新建的七大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她在中国的为数不多的作品重要一环。扎哈在不断的接触中国,让中国也能接触到她的解构意味、她的没有统一样式的、不确定性的、连续的曲线式的、梦幻感觉的建筑。同时,她也在触摸中国的文化,她可能想在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古国中探寻新的设计理念和思想。
  广州歌剧院其地处珠江新城,其外部形态独特,犹如一个平缓的山丘上置放的大小不同的两块石头,被形象地称为“双砾”。其中,“大石头”是1800座的大剧场及其配套的设备用房、剧务用房、演出用房、行政用房、录音棚和艺术展览厅;“小石头”则是400座的多功能剧场及配套餐厅。两者皆为屋盖、幕墙一体化的结构,整体性外壳最大长度约120米,高度43米。“‘鸟巢’起码有四分之一是对称的,而广州歌剧院没有一个节点相同。”要将“圆润双砾”的非几何形体设计从图纸变成现实,就要克服前所未有的施工难题。仅歌剧院的钢结构——三向斜交折板式网壳,就有64个面,47个转角,每一个钢件都是分段铸造再运到现场拼接,每一个节点从制造、安装均要在空中准确三维定位,目前国内对如此复杂的钢结构还没有规范可循。
  扎哈的初期语汇是挑战地理地貌,现在她学会从地貌找出能够被她所运用的空间语汇。结合这些语汇与空间逻辑,创造出今人激动的建筑,让人们看到都能内心澎湃的建筑,她的建筑提醒人们这个建筑本身的线条设计仿佛是一条条山丘的等高线,但是又不同于山丘等高线的排布序列,是越过山丘的自然地貌的一种体现。还有表现类似自然洞穴的设计如何用建筑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河流如何蜿蜒,山峰的壮观气质如何表现等。扎哈可能已了解,设计中概念的“瞬间的爆发”并不能揭露人类心灵的本质,但能展现人造环境的本质。
  盘旋手法,盘绕元素一再出现于扎哈的作品中:她最近的项目——北京朝阳门SOHOⅢ,位于北京城市中心。朝阳门SOHOⅢ作为桥梁,创造与世界不断相互适应的空间。总部大楼外交部在其东部,朝阳门SOHOⅠ和Ⅱ在其北边,于是被不同的城市包围设施,包括室外空间,办公室和住宅用地。项目总建筑面积是334000平方米,其中166000和86000平方米分别被指定为办公室和零售用途。该项目根据传统中式庭院构造,身在其中仿佛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的感觉,让人感觉到既体现有世界大师的设计理念又能感觉到有中国传统文化,扎哈的这个项目的成功之处也体现在这一方面。扎哈在中国的两个项目:北京朝阳门SOHOⅢ和广州歌剧院,也算是她作品中的代表作,北京有古老的文化,所以在朝阳门SOHOⅢ中有传统老北京的四合院元素,而广州是一个年轻富有朝气的城市,广州歌剧院给人更多的感觉是,现代刚毅而丰富。

    “我自己也不晓得下一个建筑物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断尝试各种媒体的变数,在每一次的设计里,重新发明每一件事物。建筑设计如同艺术创作,你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直到你实际着手进行。当你调动一组几何图形时,你便可以感受到一个建筑物已开始移动了。”这是扎哈的一段采访,从她的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她的思维转化过程,她的创作方法就是用她自己的感受和一套方法,让自己融入这个还没有设计出来的建筑,身临其境的用心去感受,不断的进行设计尝试,直到感觉完美为止,她的这套创作方法在外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她的看似无意的一个思绪,就是她的每一个方法在添加和转化,快速的思维让她的作品有着独特的风格。
  很长时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扎哈所设计的建筑作品,全部都富有动感和现代气息,但是这些作品只能是她个人激情澎湃的设想而已,只是安静地躺在图纸上,在工程技术上根本无法付诸实施,人们甚至觉得她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师,尽管她得过大大小小的奖项,有时候甚至在一年内获4项大奖,但这些在世界建筑环境里似乎并掀不起什么波澜。这种状况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有了改观。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建筑业里,哈迪德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凭的全是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每个人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扎哈的道路也是如此,她也遭受过很多重大挫折。正如奖项评审团所指出的那样,哈迪德获得如此多人的认可,如此高的认可,她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她的奋斗历程足以鼓舞每一个正奋斗在自己道路上的人。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欣赏她的设计,直到如今,她已经在伦敦生活了二十多年,但在英国仍未有一件哈迪德的作品问世。她在获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到自己在英国受到了因为性别和出生,而产生的一些“不公正”的待遇。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