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表演中的人物塑造

作者:李宝良 更新时间:2014-09-25 11:2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塑,人物,转表,二人,
【职称论文摘要】
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形式独特的民间小戏。凡是称为戏的都是要塑造人物的,说其独特则是因它的演出形态与其它戏剧不同,因此塑造人物方式就不同,它是“分包赶角”去演译人物的。常常是“一人演多角”、“二人演一角”。就是常说的“千军万马全靠咱俩”。在演出过程中跳出跳入,载歌载舞,不用换戴,“一转身”就变换人物。

      一、人物塑造的“身相”和“心相”
  我们知道,任何舞台艺术形式都是以演人物为前提的。戏剧是“既演人物又人物扮”即演今人物着时装,演古人物穿古装,这叫戏扮;而所有的曲艺却是“说表人物不扮人物”即上台只着时兴演出服装,这叫素扮。只有二人转介于两者之间“不扮人物却演人物”。因此表演时只能“像不像做比成样”,而进行的唱念做打都是不同人物的做派,各出各“相”。戏剧演员着装来表现张王李赵的,而二人转演员所表现的人物半是戏中人半是演员自我。
  二人转演员没有戏曲行当障碍,只分出为旦与丑即男和女,在一出戏中分包赶角,如在《猪八戒拱地》中,女演员就表演了孙悟空。演员带着自身的“本色”及所体验到的人物进行表演的。没有固定程式,只是演员按自己的个人体验,随心所欲。不但一人一样,而且是一时一样,变化无常。还以《猪八戒拱地》为列,上世纪八十年代李小霞、秦志平与当今赵小波、闫峰所演出相比,既有时代的区别又有个人的“身相”和“心相”的不同,老艺术家韩子平在同郑淑云演出《大西厢》里所扮的小红娘就是即有重在表现红娘的“心相”,又有身为男演员的“身相”,其表现方法就是半学女态,半是本人男态。都是同演一出《大西厢》,韩子平、徐振武、佟长江虽同出一路,却在演出中都表现的各自不同。又如佟长江首演和本人学演的《皇亲梦》都是贾慧老师导演的,却又各自按所理解人物心理的不同,因此在舞台上表现的“心相”也不同。同是一出《包公断后》,郑淑云、马冬梅、赵海燕的演出,不论是上世纪还是当今,不论是黑龙江还是吉林、辽宁,凡是进入包公这个人物时都必须模仿老生台步,并在声音上进行“化装”,除了保持女演员的媚气,还要具备包公威风凛凛的豪气。
  二、关于人物和角色
  所有舞台表演形式除了曲艺不论角色外,其余戏剧都不存在演员与角色分离的问题,都要人物扮,角色化,却演人物又扮人物。二人转又介于二者之间,虽没有角色之分却能演人物,独具“演人物又不人物扮”的独特性,因此人物和角色是分开的。虽然它有着“二人”的局限性、封闭性,但在演出中所演的人物具备了开放性和扩大性。
  二人转在舞台上没有固定的角色分工,男可演小红娘、小丫环等角色,女演员又可演包公、孙悟空等角色。一人可演多角,二人可演一角。演员自由“跳出跳入”。这样就要求每个二人转演员具备更高的才能,身怀更多的“身相”和“心相”,来塑造更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养成了细观察多揣摸的习惯,演出中不但能表现更多的“乾相”,也能表现各种“坤相”。
  三、演人物形象的认识
  二人转是“千军万马就看咱俩”的演出形式,对于“演人物又不人物扮”都有共识,但就如何演人物我的理解是,二人转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是“表现”和“表演”。
  第一,表现即是演员随时准备“演多角”半真半假。正像二人转艺诀说得那样,“像不像,做比成样”。即通过这个做比成样去模仿人物的动作、声音,为了让观众更能分辨人物的不同,用夸张和变形的技法去放大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达到表演的目的。
  第二,演员靠说唱来表述,就是进行表演。如在演唱《包公断后》时,男演员同样表现哈腰进寒窑,你唱出“范中华我进寒窑忙把干娘叫”时,观众就知道你是范中华,可当你唱出“拎袍端带把窑进”观众就认可你就是包公。所以语言是塑造人物的第一因素,因为形象是依托于语言的说表来呈现的。这种表演具有叙事兼代言的审美效应,使之成为二人转“演人物”独特的风格。
  二人转剧目也部为演员留出了演“艺”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在表演时部要进行更多的“艺”的再创造。老艺人们一再强调“既卖唱又卖浪”,“既卖口又实相”。既要有高超的绝活,又要能即兴发挥出各种艺术专长,来表达一个“活”,对“艺”达到痴迷的程度。“艺”是二人转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戏”没有“艺”则僵,只有“艺”没有“戏”则乱,只有以“艺”为纽带,让“戏”与“艺”有机结合,才是完美而鲜活的二人转艺术。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