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水墨符号在绘画中的作用(2)

作者:易永芳 更新时间:2010-10-23 13:4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水墨符号;中国画;花鸟写意;山水立派
【职称论文摘要】
五代时期的花鸟画家徐熙带有明显的水墨写意风格。他所画的题材多为乡间平常所见为多,如水鸟、虫鱼、蔬果、等形骨清秀,平淡自然。其特点是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落墨、即运墨,所谓格,可以理解为骨,既描绘


  五代时期的花鸟画家徐熙带有明显的水墨写意风格。他所画的题材多为乡间平常所见为多,如水鸟、虫鱼、蔬果、等形骨清秀,平淡自然。其特点是“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落墨”、即“运墨”,所谓“格”,可以理解为“骨”,既描绘物象以笔墨为主,辅之以淡彩,墨迹与色彩不互相遮盖。这种画法为后世花鸟画技法上广泛运用的“水墨淡彩”的先驱,在当时是一种新创造。徐熙的画法,显然是吸收了当时已趋成熟的水墨山水画技法之长,达到了花鸟画与色墨相溶,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现存《雪竹图》传为徐熙所作,画面全用墨笔,既有线勾,也有墨色渲染,淡雅俊逸,具有清新之气。这种生动活泼的笔墨,具有朴实淡雅的小写意风格,后人称之为“野逸”。 3、山水立派
  在唐朝以前山水画常是有笔无墨,即用笔线勾取山石的轮廓脉络,唐人称之为“空勾无皴”。中国水墨山水画起源于唐朝,在当时,王维、张璪、王墨分别开创了水墨渲染、破墨法、泼墨法的水墨技巧,其风格也是个体性的。在山水画里各种树的表现方法和山石的皴法都是水墨符号的体现,各种皴法由线条发展而来是由历代画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的最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是表现由各种不同质地购成山丘的形象规律,是中国山水画成熟的表现。
  山水画的皴法是由线条运用逐渐发展起来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五代的水墨山水画家以北派的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派得以董源、巨然为代表,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与北派相对应的山水风格就是以董源、巨然两师徒为代表的南派山水。董源画山石多用圆笔短披麻皴,线条松软纯朴圆浑,干湿互用,其形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画树简于枝柯而繁于型影。点擢多用不经意的小墨点,苍茫茫浑厚华滋,充分表现了江南山水湿润的气象。他的作品《萧湘图》、下图《夏山图》多用渲染而少用勾勒,意境清幽深远,有一种恬淡幽美、丰润苍茫的诗情画意,令人神往,使人观之如置身江南真景而陶醉其中。
  巨然是一位画僧,他常作高远之景,山石呈长条形结构,改董源短披麻皴为中锋直下的长披麻皴,把阴阳两面反差拉大,皴法由凹处从密转疏。其作品《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点苔用秃笔逆转,专点在山石阴阳面反差最大处,有强烈的节奏感。寄托阴于林泉的逸致。巨然的山水画既有江南山水清浚绣润的一面,又注入了扑拙高旷的气势。
  董巨二人创造的披麻皴使整个山水面貌为之一变,增加了水墨表现语言使山水画更具立体感和表现力,他们所创造的披麻皴成为水墨符号的一种表现语言,并因元四家、董其昌、龚贤等大师的不断完善,使披麻皴成为山水语言的主要体系之一。可见,水墨符号是画家通过对传统的领会,对历史上各家各派的笔墨特点、风格样式以及章法程式的了解,经过大量地练习总结出来的绘画样式,只有通过长时间的锤炼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符号。它的产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描绘对象就会产生的即使是对水和云的描绘都是经过不断的总结提炼出来的。因此,中国水墨画逐步从人物的写实创作向自然山水、松石、田园风光等景物写意创作前进,其创作技法明显的带有写意特点,讲究水与墨的色调变化,艺术符号也从具有实体的人物向虚像的山水等自然景观过渡。
  从这个发展时期看,中国水墨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山水画笔墨进行结合,出现了以花鸟为艺术表现符号的花鸟水墨画,和变形夸张的写意人物画,将这些以前只用笔进行绘画创作的艺术符号,都融合了墨的技法,实现了笔墨的结合。
  
  参考文献:
  [1]袁济喜著,《中国古代文论精神》,山西教育出版社,205年版。
  [2]任道斌著,《丹青趣味》,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谢稚柳著,《水墨画》,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5]陈绶祥著,《国画讲义》,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6]谢稚柳著,《水墨画》,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7]陈绶祥著,《国画讲义》,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8]朱良志著,《扁舟一叶——理学与中国画学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