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词+时量/动量

作者:侯丽霞 更新时间:2010-10-14 23:1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动词加时量 动词加动量 句法分析 语义分析
【职称论文摘要】
在句法分析时运用平行分析法和普遍语法的移位理论将“动词+时量/动量”和“动词+名量”进行了比较,在平行分析法中通过介入“把”字分析得出两者的不平行,由普遍语法的移位理论分析得出“动词+时量/动量”的变换形式仍为述补结构;语义分析中运用了语义指向和语境理

对于“动词+时量/动量”的语法结构的分析语法界一直存在分歧,朱德熙先生在《语法答问》里将其分析为述宾结构,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以及北大现代汉语教研室编撰的《现代汉语专题教程》也都持这一观点。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胡裕树的《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等都将“动词+时量/动量”定格为述补结构。我们从语法和语义两方面进行分析后,认为该形式为述补结构更符合语言事实。
  
  一、“动词+时量/动量”句法结构的语法分析
  
  1.“动词+时量/动量”结构的平行分析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答问》中通过平行变换的方式分析得出“洗一次、住一天”和“买一本、吃一块”的结构相同,都为述宾结构。朱先生认为:“‘洗一次、住一天’之类跟动词后头带表示名量的宾语的格式‘买一本、吃一块’都是由动词和数量词组成的,而且在结构上有许多平行的现象,所以‘洗一次、住一天’应该归入述宾结构。”…“动词+时量/动量”与“动词+名量”之间确实有不少形式上的平行现象。但是它们也有许多不平行的现象。
  首先,我们先介入“把”字来分析“动词+时量/动量”与“动词+名量”是否平行。例如:
  例1.a,他买了一本书。 
     b,他把那本书买了。
  例2.a,他洗了一次澡。  
    b,他把那次澡洗了。  
  例3.a,他住了一天旅馆。 
     b,他把那天旅馆住了。
  因为“一”在上述几例中都是实指,所以可以把“一”变换为指示代词,如“那”“这”,是完全可以的。而“把”是介词,最常见的义项为“宾语是后面动词的受事者。”后面带的是体词或体词性词语,与“把”构成介宾短语,体词或体词性词语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处置的对象。因此,如果动词后面的短语可以用“把”提前,那就是体词性的,是宾语;如果不能,那就是谓词性的,是补语。很显然,例1b中,“他把那本书买了”意义和原句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以“一本书”这一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是宾语。例2b和例3b都是不合常规的说法,因为“洗了一次”和“住了一天”中的“一次一天”是补充说明“洗”和“住”的数量的,因此是补语。
  
  2.普遍语法移位理论对“动词+时量/动量”的分析
  例4,一次头也没洗。
  例5,一下门也没敲。
  例6,一天旅馆也没住。
  上述例子是朱德熙先生在《语法答问》中证明“一次”修饰“头”,“一下”修饰“门”的论证。他认为:“‘一次’可以修饰‘头’,是‘头’的定语,‘一下’可以修饰‘门’,是‘门’的定语。”
  但是,我们从普遍语法的移位理论就会分析出其破绽。所谓“移位”就是一种句法平面上的成分移位,是一种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之间的成分位置变化,它一般不涉及非NP(如补语、状语、定语)的位置变化。下图为笔者整理的普遍语法理论的语法模型:
  在此模型中,“基础部分”主要是通过使用“语--类规则”生成“深层结构”;然后再经过使用“转换部分”的“转换规则”,最终生成“表层结构”。
  语法理论对付结构不同,语义相同的句式,常用的办法是认定它们源自共同的深层结构形式,其表层结构的不同是不同的派生过程作用于相同的深层结构形式所造成的结果。通过这一原则我们可以分析如下:
  
  例7,我洗一次头。
  例8,我一次头一洗。
  例9,我两次头一洗,就感冒了。
  我们这里有三条语类规则:
  第一,sP(句子结构)NP(名词词组)+VP(动词词组);
  第二,NP(名词词组)—Det(指示词语)+N(名词);
  第三,VP(动词词组)-*V(动词)+NP(名词词组)。
  根据这三条语类规则,就可以得到见下图2这样的深层语法结构: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例7是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XY→YX,我们可以得到例8“我一次头一洗”,而例8中“我一次头一洗”中的“洗”含有被动意义,也可以叫被动暗含句,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一次”是状语,“头”是通过移位后的宾语前置。所以说“一次”并不是“头”的定语。例9也就是例8的扩展句。
  
  二、“动词+时量/动量”的语义分析
  
  陆俭明先生在其《现代汉语语法教程》中说:“不考虑意义的句法分析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曾经引用过已故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在一次小型语法沙龙会上所说的一段话:‘语法研究发展到今天,如果光注意形式不注意意义,那只能是废话;如果光注意意义不注意形式,那只能是胡扯。’朱先生的话说明了,句法研究与分析发展到今天,必须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道路。”
  因此,我们在研究“动词+时量/动量”时就不能单单从语法的结构形式去研究,而应把语法和语义结合起来去研究。
  对“动词+时量/动量”的语义分析,首先涉及到语义指向问题。所谓“语义指向”就是指句中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跟哪个成分直接相关。语义指向的产生,是由于语法结构层次分析对语言现象分析的不足,它又突破了格语法只研究谓语动词和名词性成分之间关系的局限性。现代汉语语法里一般用语义指向理论来分析附加性句法成分(如定语、补语、状语)同句法结构中的其他成分的语义联系。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