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预设与翻译——兼谈《红楼梦》中判词的翻译

作者:黄敏 更新时间:2010-10-20 10:04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语用预设 翻译 判词
【职称论文摘要】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讨论了预设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对翻译研究的影响。并以《红楼梦》判词英译为例,分别从三个角度对比评析了判词中预设信息的翻译,为文学文本的翻译及其批评提供一个理论基础和一个可供参照的指针。

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差异,给所有从事文学文本翻译的译者带来极大的困难,尤以《红楼梦》的翻译为最。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成就,《红楼梦》成为我国文学领域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中,大观园中众女性的命运和整个封建家庭的衰亡紧密联系在一起。判词,又称为金陵判词,是中国诗歌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是《红楼梦》第五章中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所看到的诗歌,共十四首,暗含大观园中十五位女性的命运。这十四首判词中预示的人物命运贯穿小说始末,我们将之称为小说的灵魂也不为过。对判词的正确理解和翻译有助于目的语读者更好的了解原作者的意图,理清小说中主要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更好地弘扬中国的古典文化。本文从认知语用的角度,以预设理论来探讨批评判词英译。
  一、语用预设与翻译
  (一)语用预设
  预设(presupposition),又叫“前提,先设”,它的研究起源于哲学界,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语义学的发展,这个概念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兴趣,语言学家一开始把它作为一种语义关系来研究,后来随着语用学的兴起,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一个新的视角。在逻辑语义学中,以Strawson(1950)等人为首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从真值条件出发,将预设看作是句子或命题之间的关系。但由于语义预设具有可取消性和语境依赖性等特点,所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意识到预设是一种语用现象,而非语义现象。
  对于语用预设,语言学家们的说法各不相同,国外对于语用预设,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归纳起来有三种(吕世生,2003):第一种认为语用预设是说话人对言语的语境所作的设想。第二种认为语用预设是使一句话具有必要的社会合适性所必须满足的条件(Filmore,1971)。第三种认为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者说是背景知识(Davis:1975)。
  基于以上说法,何自然提出“语用前提,笼统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还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何自然,1998:68)。何兆熊对语用预设也作了总结,他认为各种理解有一个共同点,即“前提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基于这种知识,说话人才有可能对听话人说某一句话,并认为听话人会理解他的话,也正是基于这种共有知识,听话人才可能正确理解说话人对他说的话”(何兆熊,2000:283)。
  其他学者如陈新仁(1999),朱永生(2000),戈玲玲(2002)等也对语用预设作了总结和研究。举一个例子,Tell Madonna I’m at lunch.说话人在说这一句话时,具有一系列的设想,他认为说话人知道Madonna是谁,并且愿意为他传递这个口信。因为预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语言现象,对于预设的归纳还只是从预设触发语着手的。预设触发语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境和文化因素)。由于预设这个问题的特殊复杂性,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建立起一种完备的理论。但是了解并掌握预设理论对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极有好处。
  (二)语用预设用于翻译理论的研究
  语用翻译是与语义翻译相对应的一种翻译理论,它重在研究翻译中的语用对比问题,也就是如何在翻译中实现等效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用翻译实质上就是一种等效翻译观。我国许多学者如何自然,钱冠连,张新红等都对语用翻译作了一定的研究,“语用学不仅给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微观的语言学分析方法,而且还提供了翻译研究的宏观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学科定位和翻译研究的方法论等方面都有借鉴作用”(张新红,何自然,2001:285-293)。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故反映思维的语言表现方式也有差异。操汉语或英语的本族人由于思维方式不同,对语用前提的认识也不同。操汉语的人可能认为某些信息是不言而喻的前提,无须在语言中表现出来,但是操英语的人却认为有必要在语言上表现出来,甚至加以强调。”(何自然,1987:101)由此可知语用预设理论可以用于翻译的研究。
  但目前对语用翻译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以及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上,只有少部分学者将语用预设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学者吕世生对《红楼梦》英译本的许多译例做出分析,认为翻译中语用前提对称与文化信息等值是解决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有效方法。学者戈玲玲则总结了预设的翻译策略。但两位学者中,前者对一些较为成功的译例进行了分析,没有谈及要达到文化信息等值需要采取何种翻译策略的问题。后者尽管总结了预设的翻译策略,但本人认为,其对预设信息的分类(即未知预设信息和已知预设信息的区分和界定)还不够深入。
  (三)语用预设的特征
  语用预设这一概念是由Stalnaker(1970)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语用预设不但同语境有关,而且跟说话人有关。如果一个命题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预设,这个命题是说话人本身设想或相信的。(Stalnaker 1974:473)“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总是根据自己的假设将双方共知的信息以隐含的方式表述为预设命题,并将之作为交际内容的前提和发展点。”(阎丽君,2004)总结起来,语用预设具有以下特点:
  1.从语用的角度来观察前提,最重要的是考虑预设的合适性(appropriateness or felicity)和共知性(mutual knowledge or common ground)(何自然,1987:111)。
  (1)语用预设的合适性是指语用预设与语境紧密结合,预设是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Fillmore 从言语行为的合适条件出发,认为语用预设就是指“通过一句话来有效地实施某一个言外行为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何自然,1998:283)预设的合适性有助于发出正确的言语行为。
  (2)语用预设的共知性是指谈话双方所共同知道的信息。语用预设的共知性是成功交际的前提条件,是说话人传递信息和听话人接受信息的互动过程。预设的共知性有三种情况:第一,预设是谈话双方或一般人共知的信息。第二,预设的共知性要通过说话人的语言暗示出来,并得到听话人的理解。第三,预设的共知性有时只指说话双方的共知事物,第三者不了解前提而只依靠语境是不一定能真正理解说话双方的内容的。
  2.语用预设具有文化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的表现方式上也相差甚远。基于特定文化背景的信息和假设都可以构成话语理解的潜在认知语境。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相当一部分预设信息对源语读者来说很有意义,而对目的语读者来说却不然。由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发话者与受话者不能共享一段话的预设信息。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