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预设与翻译——兼谈《红楼梦》中判词的翻译(3)

作者:黄敏 更新时间:2010-10-20 10:04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语用预设 翻译 判词
【职称论文摘要】
以王熙凤判词中的三人木的翻译为例。一从二令三人木:指贾琏对王熙凤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始则听从,续则使令,最后休弃,人木合成休字。字谜隐含的含义对理解整首判词极为重要,一从二令三人木,即便是源语读者,读过之后,


  以王熙凤判词中的“三人木”的翻译为例。“一从二令三人木”:指贾琏对王熙凤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始则听从,续则使令,最后休弃,“人木”合成休字。字谜隐含的含义对理解整首判词极为重要,“一从二令三人木”,即便是源语读者,读过之后,如果不经过一番思考或是查阅相关资料,也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译者此时需要明示字谜的隐含含义,而放弃汉语的本来表达。我们再来看两位译者的译文:杨译为“first she complies, then commands, then is dismissed”,而霍译为“‘two’makes my riddle with a man and tree”。杨宪益用意译法将人木的含义译出,将原作者的预设信息用目的语直接表述出来。而霍译通过添加“字谜(riddle)”的确保留了汉字所独有的特色,但是译文读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从理解由“a man and tree”构成的“riddle”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riddle”。
  3.语境中隐含的预设信息的翻译。一句话中的声言,即作为对一方来说是未知的信息来处理的那一部分内容,一旦成了双方共知的内容,很可能在下一句话中被作为前提来处理。这样,在交谈的过程中,双方都不断为进一步的谈话提供基础或者前提(何兆熊,2000:287)。请看袭人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霍译文:What price your kindness and compliance,
  Of sweetest flower the rich perfume?
  You chose the player fortune favored,
  Unmindful of your master’s doom.
  杨译文:Nothing avail her gentleness and compliance,
  Osmanthus and orchid with her fragrance vie;
  But this prize is borne off by an actor,
  And luck passes the young master by.
  这首诗本是《红楼梦》中袭人判词,描述了袭人一生的命运。袭人,极懂人情世故,又善用心计,以其外表温柔和顺赢得主人欢心,成为宝玉的半公开的小妾。这是《红楼梦》整部小说中所提供的有关袭人的预设信息。第一、二两句诗是对袭人性格的介绍,“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本为小说中贾府主人对袭人的评价,袭人温柔和顺,似桂如兰,其目的都是为了讨得主人欢心,使其成为主人的身份,即宝玉的小妾,结果这些心思都白费了。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为表象,而成为主人才是其真正目的。作者以此作为这两句诗的预设信息,这一预设信息在整个小说中并未明言,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Hawkes用一疑问句将这一预设表达的淋漓尽致。而杨宪益仅是根据字面意思直译,没有将这一预设信息表达出来。第三、四两句是说袭人选择嫁给了艺人蒋玉菡,而没有嫁给贾宝玉。Hawkes用意译法增添了这一未知预设信息(袭人的性格)。这两句话的翻译可以说是对袭人的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而杨译也同样是直译,但漏掉了这一重要的预设信息。中国传统文化以含蓄隐晦见长,如果不是对中国文化很熟悉的外国读者,是很难理解小说中曹雪芹所描写的袭人的性格。Hawkes通过用英文疑问句式以意译法将这一预设信息同样以预设信息的形式展示给译文读者,是对含有预设信息的诗歌的成功翻译。
  本文根据语用预设的两大特点,即共知性和合适性,对比分析了杨译本和霍译本中《红楼梦》第五回十二钗判词的翻译策略,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一是共有预设信息的翻译;二是目的语中所不具有的预设信息的翻译,主要是典故、汉字拆字法的翻译;三是语境中隐含的预设信息的翻译,如对每一首词中所预示的人物命运的理解与翻译是否准确,对语境所隐含的人物命运有无添加相关预设信息。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运用预设理论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源文本的文化意图以及其所包含的预设信息,从而可以帮助译者在译文中运用不同的策略将源语的文化信息更好地传达给译文读者。
  
  参考文献:
  [1]吕世生.语用前提对称与文化信息等值——《红楼梦》英译本译例分析[J].外语学刊,2003,(1).
  [2] Filhnore, C. Verbs of Judging. In Filhnore, C & Langendoen,T. Studies in Linguistic Semantics (C).New York: Holt, Rinehart& Winston, 1971.276.
  [3] Davis, S. Pragmatics:A Reader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473.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陈新仁.论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预设[J].外国语,1998.
  [7]朱永生,苗兴伟.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J].外国语,2000,(3).
  [8]戈玲玲,预设及翻译技巧[J].中国翻译,2002,(3).
  [9]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3).
  [10]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11] Stalnaker, R. C. 1974.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s”, in David, s.ed Pragmatics: A Reader. OUP,1991.
  [12]阎丽君.简析语用预设对语篇效果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4).
  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SJD7400031).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