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管“问题薪酬”的董事问责(5)

作者:朱羿锟 更新时间:2010-09-10 13:5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高管;问题薪酬;董董相护;合理性审查
【职称论文摘要】
进一步的问题就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呢?既然高管薪酬激励的目标在于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检验其合理性的根本标准,就是是否与该目标一致,是否有利于实现该目标。而薪酬激励性是否合理,关键在于激励标准合理化、薪酬水


  进一步的问题就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呢?既然高管薪酬激励的目标在于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检验其合理性的根本标准,就是是否与该目标一致,是否有利于实现该目标。而薪酬激励性是否合理,关键在于激励标准合理化、薪酬水平合理化以及薪酬结构合理化。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于该标准,为评价和判断高管薪酬构建如下参照系:其一,薪酬是否与企业业绩挂钩。凡是高管薪酬不与绩效挂钩的,不论业绩好坏都是高薪丰酬,高管薪酬能上不能下,无功受禄,或者只有正激励,没有负激励,均属于不合理。其二,是否与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平衡。如与股东和利益相关者收益明显不平衡,如高管领取高薪丰酬,而股东没有回报或者回报甚少,或者是高管与职工收入悬殊过大,也是不合理的。其三,风险的合理性。如风险性过大,激励过度,过度鼓励冒险,同样是不合理的。引爆全球金融危机的华尔街薪酬体系就是如此,高管风险收入比重过大,雷曼公司CEO富尔德的股权收益占总收入的78%。高管们冲着越来越多的利润就等于越来越高收入这样一个目标,不断推出他们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冒险文化愈演愈烈,最后酿成全球性的灾难。也就是说,法官不仅要对无功受禄保持警惕,亦应对过度激励保持高度的警惕。其四,激励标准是否与时俱进。如经营环境时过境迁,企业经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而高管薪酬激励方案按兵不动,高管无功受禄,浪费公司资产,自然也是不合理的。
由此可见,只要将薪酬合理性审查定位于相对合理性,而非忠实路径所要求的完全公平;只要围绕是否有利于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指针,借助薪酬标准合理性、薪酬水平合理性以及薪酬结构合理性的要求,构建相应的评价高管薪酬合理性的参照标准,法院完全可以做出适当的判断。何况,法院还可以聘请人力资源等相关专家出具专家意见,为其判断提供决策支持,确保其判断的科学性。在2006年纽约交易所格拉索案中(注:New York State v. Richard Grasso, Langone and New York Stock Exchange(401620/2004, NY). )
  ,纽约州最高法院就基于格拉索所提供的服务,与所领取的1.875亿美元的天价薪酬不匹配,认定其薪酬不合理,判令将其中1亿美元左右返还给交易所,从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就说明,法院完全有能力审查和判断高管薪酬的合理性,实体合理性审查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金岩石.高薪重奖犯众怒本性难移华尔街[N].上海证券报,2009-10-27.
  [2]马光远.高管无薪酬比天价薪酬更可怕[N].南方都市报, 2009-04-29.
  [3]陈家林.CEO薪酬:监督、制约机制在哪?[N].上海证券报, 2008-07-21.
  [4] Lucian A. Bebchuk, etc.Managerial power and rent extraction in the design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J].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2002 (69):751-846.
  [5] 陆一.上市公司薪酬差距变化研究[N].国际金融报, 2004-06-25.
  [6]王克敏,王志超.高管控制权、报酬与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07 (7): 111-119.
  [7]罗培新.公司法学研究的法律经济学含义——以公司表决权规则为中心[J].法学研究, 2006(5):44-57.
  [8] 何大安.理性选择向非理性选择转化的行为分析[J].经济研究, 2005(8):73.
  [9]黄光国.人情与面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85(3):55-62.
  [10] James D. Cox, Harry L. Munsinger. Bias in the Boardroom: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and Legal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Cohesion [J]. 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1985 (48):83-135.
  [11]王瑞英, 等.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 2003(12):29-35.
  [12]杨雄胜,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实施效果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 2007(6):3-21.
  [13]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J].社会学研究, 2004(5): 48-57.
  [14]毕鹏程,席酉民.群体决策过程中的群体思维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2002(2):25-34.
  [15]Cartwright D.The Nature of Group Cohesiveness[G] //Cartwright D, Zander A. Group Dynamics. Harper and Row, 1968: 91.
  [16]贾森•茨威格.当大脑遇到金钱[M].刘寅龙, 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119.
  [17]刘志远,刘青.集体决策能抑制恶性增资吗——一个基于前景理论的实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7(4):13-20.
  [18]谢扬林.联想的高管薪酬是场游戏?[J].人力资本, 2006(9):29-31.
  [19]Joseph W. Bishop Jr. Sitting Ducks and Decoy Ducks: New Trends in the Indemnification of Corporate Directors and Officers[J]. Yale Law Journal, 1968(77):1078-1103.
  [20] 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M].苏力,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39.
  [21]徐国栋.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的对立统一问题——以罗马法为中心[J].中国社会科学, 2001(6):112.
  [22]朱羿锟.论董事问责的诚信路径[J].中国法学, 2008 (3): 91-92.
  [23]Hilary Delany, Judici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Action—A Comparative Analysis[M]. Dublin: Round Hall Sweet & Maxwell, 2001:58.
  [24]J. Robert Brown, Jr. Disloyalty without Limits: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the Elimination of the Duty of Loyalty[J]. Kentucky Law Journal, 2006-2007 (95):53-105.
  [25]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73.
  [26]Charles H. Koch.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actice (vol. III)[M]. St. Paul,MN:West Publishing Co, 1997:14-15.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