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系\国际联盟与集体安全(2)

作者:八度论文中心 更新时间:2010-10-22 11:3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国际联盟;集体安全;维持和平机制
【职称论文摘要】
我国军力之盛大,使无征服广大支那领土之军备能力,而置支那富源于英、美富力吸引之下,无一非英、美我日本之策略也。我对满、蒙之权利如可真实到手。则以满、蒙为根据,以贸易之假面具而风靡支那四百余州;再以满

我国军力之盛大,使无征服广大支那领土之军备能力,而置支那富源于英、美富力吸引之下,无一非英、美我日本之策略也”。“我对满、蒙之权利如可真实到手。则以满、蒙为根据,以贸易之假面具而风靡支那四百余州;再以满、蒙之权利为司令塔,而攫取全支那之利源。以支那之富源而作征服印度及南洋各岛以及中、小亚细亚及欧罗巴之用”。有如此意图的日本怎么可能支持国联,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对于日本这样的国家,要探讨它发动战争的原因,只能说战争的原因就是战争本身。
  (五)从普遍的集体安全体系到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国联原来设计的普遍性集体安全体系,在实践中逐渐沦为区域性安全追求,名日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由于美国不愿意承担欧洲集体安全的责任,英国追随美国不愿意给法国提供安全保证,这样一来,法国便独自追求在中东欧地区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先后与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波兰签订双边条约,就成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第一步努力。它们结成的区域安全网络,证明就连国联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国——法国,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没有把握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
  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第二步努力是英、法、德、意、比、捷、波7国签署8个文件,总称《洛迦诺公约》(1925年)。其核心内容是英、意保证德法、德比之间维持边界领土现状,英、意有义务援助被侵略国。其实,这不过是英国玩弄的均势外交,在法德之间搞平衡。连地区集体安全体系都够不上。由于公约没有保证德国的东部边界不可更改,也就没有给法国带来切实可靠的安全,反而威胁到其东部小盟国的安全,间接地挑战法国的国际地位。有识之士认为,《洛迦诺公约》是对国联集体安全机制的抵挡。倘若集体安全真正有效,则公约便属多余;若公约有其必要,就等于国际联盟连其主要创始会员国的安全都保障不了。
  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第三步努力是签订《非战公约》(1928年)。法国借助美国力量、加强自身安全达成的这个《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由于美、英、法、德、意、日、苏都签了字,意味着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已非必要。因为,世界主要大国都不再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但是,各国对公约均作出实质性保留,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其意义再次限于国际法,对于建立真正的集体安全体系没有任何帮助。
  总之,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国际联盟建立区域性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在其他地区的影响更是鞭长莫及。
  
  三、第二个10年:国际联盟最终无力改变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
  
  国际联盟进入到第二个10年,面临着3股力量的博弈——支持力量、反对力量、绥靖力量。它们把基础本不牢固的国联带入风雨飘摇的时期。
  
  (一)日意德的挑战和英法的绥靖
  首先,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略中国东北。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立即向国联行政院提出申诉,要求国联采取行动。国联行政院于同年的9月30日、10月24日和12月10日分别通过3次决议,却没有区分侵略者与被侵略者。它只是笼统地呼吁速行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要求两国政府不能诉诸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动,并且采取消除敌对之办法,防止情势之再行扩大,避免再启战端。
  第三次决议决定,国联组建调查团前往中国东北。由于经费不到位,直到次年3月,李顿调查团才得以成行。由于行政院的无作为,国联大会表决接受了《李顿报告书》,并于1933年2月通过决议,确认中国对其东北地区的主权,认为日本占领满洲是非法的。责成各个会员国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得承认“满洲国”。这个结论值得肯定,但无助于解决中国被日本侵略的问题。集体安全在大国挑战面前软弱无力,日本以退出国联进一步向集体安全体系发出挑衅。事态至此,可以看出,英法不关心欧洲以外的中小国家的安全,也不愿意冒险与亚洲军事强国开战,或对其进行经济制裁而加重自己的经济萧条。只要日本的侵略没有危及到它们的在华利益,英法宁可绥靖侵略者以保私利。在国联行政院,出现如此正不压邪的局面,以至行政院内没有一个代表纠正人所共知的、关于上海事件的不实叙述,驳斥关于中国不是有组织国家的一派胡言,呼吁其他国家根据《九国公约》承担义务。直到1937年爆发“七七事变”,国联也没有明确宣布日本为侵略者,没有给中国以任何实际的支持。
  其次,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的集体安全机制面临生死考验。事件发生以后,国联很快宣布意大利是侵略者,决定对意大利实行财政和经济的制裁。客观地讲,经济制裁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意大利的国内经济。如果把石油等广泛的****物资都包括在内,这次制裁有可能成功。但是,英国和法国出于抗衡德国的均势考虑,害怕制裁把意大利推向德国一边。它们放弃了集体安全原则,力图用埃塞俄比亚的部分领土绥靖意大利,反而导致意大利的得寸进尺和德国的蔑视。英法从骨子里惧怕战争的本质,被希特勒看得一清二楚。另外,美国利用国联经济制裁之机,积极扩大与意大利的贸易,大发不义之财,使得本已脆弱的制裁愈加无效。1936年5月,意大利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同年7月4日,国联宣布结束制裁意大利。集体安全的泡沫破灭了。1935-1936年,国联未能有效制裁意大利,成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这次重大的失败,导致随后的一系列失败。几乎没有比这能够更清楚地检验国联机制的了。
  最后,1936年,德国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是对国联的最后一击。这时的德国,已经退出国联。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莱茵河的西岸和东岸各50公里以内的地区,德国无权设防,并且不得驻军和举行军事演习;根据《洛迦诺公约》的规定,侵犯非武装区,等于直接进攻法国和比利时的领土。德国进军莱茵兰,法国有权立即采取军事行动,英国、意大利有义务提供军事援助。事件发生之后,国联理事会在伦敦召开特别会议,邀请德国派代表参加。会上,英、法、意、比的代表提出,如果德国停止在莱茵区重新设防,四周愿意与德国通过外交途径,讨论改变莱茵区的现状。对此,德国不予理睬。倒是苏联派出代表准备参加国联理事会所采取的措施。德军进入莱茵兰,直接挑战凡尔赛体系和英法的自身安全。法国无力保障自己的安全,英国拒不执行国际条约规定的义务,使得两国的国际信誉大打折扣。至此,维护国联机制的最后希望落在苏联身上。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