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主进程中的伦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作者:陈东冬 更新时间:2010-12-03 10:3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网络民主;伦理困境;对策
【职称论文摘要】
网络民主的影响已经从媒体交流、经济发展、商业运行等逐渐延伸到了社会管理以及民主政治等领域。网络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民主为民众参与民主政治搭建了新平台,提供了新的互动模式。但是,网络民主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伦理困境,加剧了

一、网络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受众越来越广。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3.84亿,其影响从媒体交流、经济发展、商业运行等逐渐延伸到了社会管理以及民主政治等领域,网络民主的发展不断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重视网络舆情,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获得越来越多的尊重,网络民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网络民主为民众参与民主政治搭建了新平台。网络民主以其方便、自由、快捷、互动等特点成为传统民主参与方式的有力补充,成为民众表达政治意见和建议的一种新形式。网络媒体、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等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开放、互动、平等的网络公共空间,为网络民主提供了话语平台和条件支持。普通民众通过网络参政的方式广泛地参与党和政府决策、政策的讨论,这种民情民意日益成为成为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成为政府部门与百姓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桥梁。政府的网站、信箱、论坛已经成为普通民众经常光顾的地方,而且经常提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党的代表大会和人代会期间,网上热议国事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人大代表也利用通过网络更广泛的征求议案和意见。一些主流的、理性的力量在推动社会民主法治进程、惩治腐败、完善重大公共决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些重要的腐败和危害社会的案件就是有网民通过网络率先曝光出来。如“孙志刚案件”、“躲猫猫”、“周至尊”、“欺实马”等网络热门事件,就是由冲天“网络民意”开始,进而撬开了权力的铁板,使“深圳高官”林嘉祥原形毕露,使“九五至尊”的周久耕身败名裂,还使政府修改政府法规以适应国情民意……至此,网民的民主参与已经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制定和修改,促进了监督机制的完善。网络已经成为普通民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些都表明网络民主已经成为民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网络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形式不断丰富的有力表现,其发展壮大必将对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二)网络民主提供了一个新的政治互动模式。它可以有效地实现党和政府的高层与基层普通民众的对接。当现实的民主渠道不畅通的时候,网络民主正在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许多重大的公共决策,通过网络及时准确的传达到网民中间,相关部门通过网络了解民意、汇聚民智,能够得到有效、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为政策的修改和完善提供了依据和信息平台。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使政策在科学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二、网络民主发展建设进程中的伦理道德困境
  在伦理道德领域,社会转型导致的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网络民主的发展冲击了诸多传统道德观念,而适应其需要的新道德规范又迟迟没有建立起来,使得网络民主面临种种伦理道德困境。
  (一)网络的虚拟性打破了以往人的“标识”,传统道德规范失去约束力。在传统的社会状态下,人在生活中是有“标识”的,如身份、地位、家人、社会交往等。这种“标识”给人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形成一种自律与他律的约束,道德行为相当严谨。而在网络社会中,由符号构成的虚拟世界造成虚拟与现实的混淆、错位,一切交流都是在“无标识状态”下进行,没有“身份感”的制约,在“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心态下,活动主体的扩大化、多样化,冲破了传统主体由社会职务地位、职业等阶层形成的社会秩序结构,传统的“熟人社会”秩序被打破,在符号的保护下,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舆论压力、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在一个无人控制、干预、过问、监管的自由空间中活动,道德他律与自律在网络社区中正失去作用,网络成为一个道德失范的自由地带,虚假信息、不良信息、诽谤、恐吓,甚至网络犯罪时有发生,传统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失去了有效的约束作用。网络的广泛性、虚匿名、全球性对人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提出了新的挑战,更给网络民主化进程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二)网络民主的技术性加剧了人的异化。目前网络民主进程中的伦理问题,归根结底,是技术的异化,导致人性的失衡。网络的信息鸿沟将引发群体之间基于技术上的不平等造成的权力上的不平等。掌握网络核心技术的国家,通过网络技术传播其政治文化和民主理念,影响甚至左右若干国家的政治文化和民主进程,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进而由网络技术的垄断者成为民主政治的垄断者。这种技术权力的分野在同一国家内的不同群体之间也同样适用。网络技术的垄断者很可能成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者,进而给民主理念带来威胁。这种技术权威可以让普通公众对他们产生崇拜心理,进而增加网络信息资源的信任度。由于人类对技术的过分依赖和崇拜,技术由造福人类的手段和工具异化为主宰人类甚至危害人类的异己的力量。马克思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文明进步而道德文明衰退时指出:“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1]历史发展表明,技术的发展一旦失去了人文价值的引导,偏离了人的发展目的,忽视了人自身的本质和价值,其结果必将最终损害人的根本利益。当人类文明迈进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网络社区中人的尊严遭到空前的嘲弄,人的价值和个性被淹没在数字化的海洋中,这使得人之主体屈服于技术客体,最终导致了人性的失衡和残缺。“当真实世界用各种检查制度和权衡措施把住邪恶之门时,人性中的所有恶魔,却在极短时间内跳到赛伯空间里重新开张。”[2]如何保证技术的中立性特征,是网络民主真正保持其民主特征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三)网络民主中多元的的道德观念导致道德评价标准失衡。在现实社会中,多元化的伦理道德观念并存,但是在每一个特定社会和历史时期都只能有一种道德居于主导地位,其他道德只能处于从属、被支配的地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现实社会的主导性道德是单一的。而在网络社区中,主导价值规范和多元道德规范并存,而且冲突更加明显、难以调和。各网络社区成员自身所特有的多元化道德规范,如各个国家、民族、地区、团体的独特道德风俗习惯等,难以有主导和附属之分。随着网络社区之间的交往及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的增加,多元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处于经常性冲突和碰撞之中,针对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内容的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就我国来说,由于地域、文化、心理、经济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改革、发展、教育、廉政等一系列民主问题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而网民对很多事情的观点和评判往往是“从众”心理,个人的认识往往会成为群体的认识,个人的意见往往能左右群体的意见,甚至主导民主的发展方向,带来片面性和极端性。网络民主本来就缺乏行之有效的伦理体系与标准,这种大规模的传播更使得评价没有了依据,没有了标准,没有了肯定与否定的结果,甚至于主体不知是为何而评价,惟一有的就是“我评价了”、“来过了”等,为了评价而评价,网络民主的道德评判标准失衡。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