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生态困境与出路

作者:何龙斌 更新时间:2010-09-12 11:1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产业转移;西部地区;生态困境;循环经济
【职称论文摘要】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是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但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生态困境。其中,既有产业转移规律所致的客观原因,也有西部地区生态意识缺失的主观原因。因此,必须从国家层面统筹管理国内产业转移,同时西部地区要做好生态规划

西部地区有12个省(市、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占总人口的23%,总人口数量接近3个亿,但经济总量小,农村人口多,人均收入很低。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均GDP分别为21081元、31469元、12999元,西部地区人均GDP只相当于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而且差距还在拉大。有学者认为,从发展趋势看,在2010年至2020年东部与西部地区间人均GDP的绝对差距还不可能出现逐步缩小的趋势,相对差距仍将会继续扩大。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就在于工业化程度不高,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拉动力不强;西部地区突破发展的希望和潜力就在于加快工业化进程,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因此,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是实现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但是,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生态困境。而西部又是我国生态安全保护的重要屏障。只有认真研究这一困境的形成原因并提出可行的破解之策,才能最终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一、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生态困境
  
  (一)生态环境的可承载力低下是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短板”
  由于历史和现实、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已十分恶劣。在历史上,西部地区曾有许多“富庶”之地,牛羊成群、河清草茂,如楼兰古国等。随着历史上多次的西部开发,如西汉、东汉、唐朝、清朝,由于开发不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人口可承载力下降,大批人口外迁,经济进一步恶化和倒退。目前,西北地区90%以上的面积处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而蒸发量很大,土壤侵蚀面积达41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侵蚀面积的83.3%。每年新增的“荒漠化”、“石漠化”的面积也大部分在西部,导致土地和草场不断退化,沙尘暴连年发生,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西部地区作为我国主要江河与沙尘暴的发源之地,其生态环境的可承载力低下已严重制约了其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其脆弱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已威胁到当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的影响。
  
  (二)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往往是威胁生态环境的产业
  研究表明,发达地区转移出去的主要是环保不达标、能源消耗量大、投入产出比较低的企业,这些企业对承接地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如,广东省政府在连续多年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之后,又在2008年初通过了一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将影响环保及节能节水的火力发电、纺织、石油化工、造纸等产业列入转出清单。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对11个省区126个工业园区进行检查,结果发现,竟然有110个工业园区存在环境违法问题,占检查总数的87%。在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形成的工业园区,有些正在变成“污染园区”或已经变成了“污染园区”。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08年7月28日发布的《中国300个省市绿色GDP指数报告》也表明,中国城市发展资源效率水平普遍偏低,绿色GDP排在前10位的城市深圳、北京、广州、上海等大都在东部地区。排名最后的10个城市都来自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数据显示,成都、重庆的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排放排在首位,这表明中国东部的环境污染已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重庆和成都可能成为西部新的环境污染中心地。
  
  (三)西部地区对产业转移的不当承接将会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
  首先,高耗能产业在西部地区的迅猛发展,将成为污染西部环境的主要力量。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与1999年相比,2006年西部地区工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增长102.64%,二氧化硫增长73.5%、废水增长13.08%;2006年,西部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是东部的2.24倍,排放的二氧化硫是东部的5.52倍,烟尘是东部的7.25倍,粉尘是东部的7.6倍,废水是东部的2.04倍,固体废弃物是东部的5.75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产业转移正在提升西部工业发展及地区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份调查也显示,西部9个省区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地GDP的13%,相当于甘肃和青海两个省GDP的总和。其次,恶化的西部环境会通过两种方式对东部地区的生态构成威胁:其一,西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盛行西北风,污染的空气和沙尘的源头会被吹向东南方向,给中部和东部地区带来生态威胁,每年频繁的沙尘暴就是明证;其二,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河流大都呈东西走向,江河源头一旦因生态恶化而缺水,则中下游就断流或干涸,一旦被污染,污染源会顺势而下,危及整个下游人民的生存。即使能将生态环境恢复过来,其成本也会极其高昂,远远超过其收益。
  
  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生态困境的成因
  
  (一)客观原因:产业转移规律所致
  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区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产业转移具有梯度性、选择性和趋利性三大规律,这一规律决定了产业转移将会对承接地的资源与环境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首先,产业转移的梯度性决定了发达地区转移出去的往往是落后产业。产业转移一般是以梯度推进的形式进行的——从转移的地区上看,其先是从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再由次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从转移的行业上看,国际上一般先是从纺织服装、来料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转移,然后到钢铁、石化、冶金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最后再到电子、通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但在我国,由于劳动力的可流动性非常高,纺织服装、来料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转移反倒落后于钢铁、石化、冶金等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向西部转移。由于这些行业本身对资源与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因而其向西部地区的转移难以避免地会对这些地区的资源与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甚至是相当程度的破坏。其次,产业转移的选择性决定了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对西部资源的依赖。东部地区转移产业除对承接地的人文与政策方面的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外,其对承接地资源方面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在当今全球性资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对资源的依赖性,为承接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及基于此基础上的环境的被破 坏埋下了伏笔。最后,产业转移的趋利性决定了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对环保的漠视。一个企业所以会从原驻地转移到新驻地,不管是出自劳动力原因与土地原因、还是出自政策限制原因与环境承载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其中对利润的追求。发达地区一大批企业要转移,这是肯定的,但这些企业要转移到哪里却是不确定的。资本总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哪里利润高,资本项目就会落户到哪里。在利润保障与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转移产业选择的往往会是利润而不是生态环境保护。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