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滩涂农业的绿色同盟缔结之路

作者:中共如东县委党校课题 更新时间:2012-09-15 18:2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滩涂农业;绿色同盟;紫菜业
【职称论文摘要】
如东的紫菜业从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开始,到推广养殖、加工,再到发展成为当地滩涂农业的绿色同盟,经历了40年。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如东的紫菜业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农业新兴产业,成为全国紫菜业的标兵,其做法和经验具有

 如东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北翼,拥有海岸线长106公里,滩涂面积104万亩。滩涂农业在如东的海洋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2011年如东滩涂经济总产值达到30多亿元。在如东的滩涂农业中,无论是从发展的过程、发展的路径、发展的水平等方面来考察,紫菜业都是发展得最好的绿色同盟产业。为了深入了解如东紫菜业发展的过程及其现状,探索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的发展规律,近两年来,我们调研组通过走访如东天一紫菜交易市场、如东海洋渔业局及该县多家紫菜养殖加工企业,到如东史志办、档案馆查阅史料,进行调研。现将调研结果介绍如下。
  一、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缔结的历程和基本成效
  如东的紫菜业从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到现在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成为发展得比较好的绿色同盟,已经经历了40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971年紫菜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使如东的滩涂成为一片热土。如东的紫菜栽培1971年在沿海滩涂试验获得成功,此后如东的紫菜业得到蓬勃发展,而且还带动了文蛤、梭子蟹、对虾等十几个海产品养殖业的发展,从此就拉开了如东海洋养殖业发展的大幕。
  (2)1972年开始紫菜育苗和养殖的推广,使紫菜养殖规模不断扩大。1972年,如东县向各渔业公社推广养殖条斑紫菜36.9亩。1976年,养殖面积400亩,名列全省第一。1985年,全县养殖面积895亩。1990年,养殖面积达1200余亩,年产90吨,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日本、泰国等地。1995年,全县紫菜养殖面积1.5万亩,年产值超过6千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紫菜生产基地。2001年,养殖面积3.6万亩,紫菜产量占全国产量40%以上。2005年,全县养殖面积达8万亩,生产规模占国内市场总量的50%以上,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条斑紫菜养殖加工基地。目前全县紫菜养殖面积达12.7万亩。
  (3)1983年紫菜加工业兴起,使紫菜业成为品牌产业。1983年从日本引进一台半自动紫菜烘干设备,从此改变了如东靠土烘房加工鲜紫菜的历史。1987年从日本引进第一台全自动紫菜烘干机组,加工效率成倍提高,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成品紫菜全部出口,20世纪90年代末,全县紫菜全部实现自动加工。1996年引进紫菜二次加工生产线,开始大批量生产调味紫菜,现有二次加工线15条。目前,全县紫菜育苗、养殖、加工企业120多家,年加工紫菜干品11万箱,吸纳沿海渔(农)民就业3万人,去年创产值4亿多元,并有2个产品获农业部绿色产品认证,5个品牌被认定为省无公害渔业产品,2个品牌干紫菜获省名牌产品称号,5家企业取得相关认证。
  (4)2003年开始重视紫菜无公害养殖,使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如果说紫菜育苗、养殖、加工中的合作是小范围的话,那么无公害紫菜养殖就是一个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绿色同盟的缔结过程和作用过程,是由政府及其多个部门、众多企业、养殖户构成的绿色同盟。
  1993年以后,如东的紫菜养殖经常会发生大面积烂苗、烂菜,经查明,出现这种现象除了病害的原因外,还有就是海水污染,水质达不到紫菜育苗和养殖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如东县委、县政府在保护海洋生态和控制海洋污染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保护海洋生态。如东县在开发建设洋口港工程中,如果不考虑海洋原有生态的话,陆岛之间大部分可以海堤连接,这样就能节省几千万的投资。为了使紫菜养殖区的海流畅通,县政府决定陆岛之间的连接通道尽量少填海造堤多造桥,不惜增大工程成本。15公里的陆岛黄海大桥,两端以海堤作引桥的部分只有3公里。
  二是采取硬措施防止和控制海水污染。2005年以前,如东内陆有小化工厂300多家,污水直排的是绝大多数,内河污染十分严重,再排到附近海域,直接威胁到紫菜产业的安全和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如东县委、县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建立化工园区,将部分内地化工厂搬进了园区,对其污染进行集中治理;对其他小化工厂逐步进行关闭,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从而使全县的化工污染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控制,使如东成为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县。
  三是建立有机无公害紫菜检测中心。中心设在如东天一紫菜交易市场内,检测设备齐全。为了让客户买得放心,所有进入市场交易的紫菜都要先进行无公害检测,质量合格方可进入市场。
  四是对无公害养殖基地、无公害产品进行发牌。到目前为止,如东有无公害紫菜养殖基地5个,获得农林部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的紫菜产品有5个,占南通市的60%。
  二、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缔结的路径分析
  1.技术路径
  如东紫菜业绿色同盟首先是超越于养殖加工企业之上的技术共同体,它为如东紫菜较快发展提供技术保障。鉴于养殖户或养殖加工企业人才相对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各种设备匮乏,外部信息不灵,如东紫菜业的试育苗、试养殖,病害的防治、加工机械的引进、采收机的研发等,都是由县水产行政、技术部门牵头,联合有关水产高校、科研院所,并组织紫菜养殖户、养殖加工企业共同协作完成和实现的,这就形成了如东紫菜业的技术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如东紫菜业发展的领跑者、指导者和服务者,它解决了如东紫菜业发展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紫菜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几千年来如东广袤的滩涂从未有过自然生长的紫菜,更没有人工栽培养殖紫菜。1971年如东水产局的技术人员联合沿海渔业村集体学习外地紫菜育苗养殖技术,在如东滩涂上探索试验并取得成功,这是如东紫菜业发展的起点。 二是紫菜病烂问题探索的重大突破。1993年,全县发生大面积紫菜病烂。如东水产局的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紫菜病烂原因的调查与研究,经过数月的认真工作,查清紫菜病烂原因主要是由缩曲症和赤腐病引起。该课题分别获江苏省、农业部和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三是紫菜冷藏网栽培技术全面运用。1995年,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在如东县试验紫菜冷藏网技术获得成功,解决了紫菜病烂问题,提高了紫菜产量和品质。1997年,冷藏网紫菜栽培技术通过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成果鉴定。
  四是研制开发紫菜采摘机获得成功。随着紫菜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紫菜的人工采摘效率低,远远跟不上紫菜养殖业发展的需要,而且人工海洋采摘中经常会出现海难安全事故。针对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2年由如东水产行政部门牵头,当地一家紫菜养殖加工企业和一家电子企业合作,自主研制开发了“半浮动筏式紫菜采摘机”。该机械比人工采摘提高工效20倍,不仅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还能促进紫菜生长,保障生产安全。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2003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05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使用。(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