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论文:浅析平武白马藏族村寨的民俗旅游

作者:马伊斌 更新时间:2013-02-26 19:5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平武;白马藏族村寨;民俗旅游
【职称论文摘要】
 摘 要:民俗文化旅游是当今旅游市场的朝阳项目,民族村寨则是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白马藏族为背景,分析了四川平武白马藏族村寨的旅游发展,对其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自己精神世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旅游作为当今大众的主要休闲方式,大众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单纯的休闲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游客更感兴趣的是对异质文化的猎奇。游客的消费也就趋向审美和文化,游客对于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需求增加,带动了文化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作为文化旅游子类之一的民族旅游,是增长最快的旅游项目。少数民族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文化,迎合了游客求知、求新、求异、求同的心理。白马藏族村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都是氐羌系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为白马藏族村寨的民族旅游蓬勃发展注入了催化剂。被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旅游热浪席卷后,原本平静的少数民族地区不免产生涟漪。民族旅游给少数民族带来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简单来说,少数民族地区为了满足民族旅游的要求,加强软件、硬件设施建设,随着民族旅游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收入增加。产生投资-获益的效益循环。但是,民族地区在产生利益的光环背后,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旅游与族群认同等问题。
  一. 白马藏族介绍
  (一)族源探析
  白马藏人,亦称白马人、白马氏,属于藏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居住在四川和甘肃两省,其中四川的平武、九寨沟和甘肃陇南的文县等地是白马藏人聚居的地方。“白马”是藏语词汇,其汉语意思是“藏族的兵”。关于白马藏族的族源,白马人信服的说法是,自己是唐朝吐蕃守边军队的后裔。公元6世纪,唐朝军队与东征的吐蕃王朝激战与今天的九寨沟一带,结果唐朝军队战败。获胜的吐蕃军队便留守此地,一直到吐蕃王朝的东征结束,这只留守九寨沟的吐蕃军队也没有收到班师回朝的命令,于是这只军队便定居在这里,靠农耕和狩猎生活,并且给子起名“白马”,为了铭记自己藏族士兵的身份。这只留守的吐蕃军队便是最早的白马藏族。关于白马藏族的族源探析,还有另一种说法,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缪钺、邓子琴等人认为“白马藏人”是历史上古老氐族的后裔。据史料记载,在五胡时期,鲜卑、羌、氐等少数民族先后在北方地区建立了各自的政权,处于巩固政权的考虑,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各自的氏族内部推行汉化政策,如学习汉文化、与汉族通婚、迁都于中原城市等,这些举措将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多方面结合。氐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与汉族的融合较之其他少数民族要迅速。一方面,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相比较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而言,国力虽然强盛,但氏族人口少,特别是在建立政权之后,将原来聚居的民众分散到个边防要塞,造成了被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包围的局面。这种不利局面加速了氐族与汉族的融合。另一方面,唐朝时期,吐蕃势力强大,向东进犯,逐步占领了氐族的居住地。一部分吐蕃人留居此地,与当地的氐人杂处生活,由于氐族人少,氏族活动也就随之减少,也就不被重视。史学家就将统称为“番”或者“西番。所以,古氐族的后裔,在现在四川的平武、九寨沟和甘肃陇南的文县一带居住至今,明清时期,将氐称为“番”或“西番”,由此可见,古老氐族的后裔是白马氐的一支,所以白马人是氐人的后裔。
  二. 平武白马藏族风情村寨民俗旅游资源
  平武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想四川盆地过渡的东缘地带。境内自然风光迤逦动人,多民族聚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都是氐羌系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中白马民族风情村寨闻名于世。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村寨比较好的保留了白马人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
  (一)民居
  民居是凝固的音乐般的民族史诗,它用建筑语汇反映了民族文化。白马人将房屋统称为“木椤子”。受地理位置的影响,白马藏族的民居,大多选择依山傍水,背靠神山,坐北朝南,向阳修建。房子为土木结构,形状为长方形,屋顶呈“人”字形,上盖青瓦。房屋多数分为三层,二楼一底。上层用于储存粮食和祭祀;中层供人居住;下层圈养牲畜家禽。随山势修建,错落有致,在茂密的山林映衬下,古老的山林与古老的建筑相偎相依,凸显了白马藏族民居的建筑美。
  (二)饮食
  “早搅团,午干馍,晚上杂面跑不了”是对白马藏人一日三餐的贴切描述。利用有限的山区资源,白马藏人制作出了独特的风味小吃,如洋芋糍粑、荞饼、手抓肉、柿饼、杂面、荞面凉粉和咂酒。其中白马藏人酿制的蜂坛酒是自酿酒类中的极品,把取蜜后残留在蜂腊上的蜜水(淘蜡水)装入坛内放上酒曲,黄泥封坛后,待嗅到酒味时蜂坛酒已酿成。口感佳,挥发快,是不得不尝的佳酿。
  (三)服饰
  白马藏族服饰不同于其他藏族服饰。就帽子而言,白马藏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习惯头戴一顶白色毡帽。俗称“沙尕帽”或者“蝉皮帽”。毡帽是盘形、圆顶,帽顶的侧面插有一只或两只白色雄鸡的尾羽作为标志。男士毡帽上的尾羽标志着勇敢、刚直;女士毡帽上的尾羽则是纯洁、温柔的标志。尾羽同时也是白马藏族杭纺和诙谐性格的象征。服饰主要是白、黑、花三种袍裙,色彩对比鲜明,从肩袖到袖口,镶嵌着颜色搭配得体的布条或者手工刺绣图。裙子背后部分的褶皱也是各种颜色的布条做成的。胸前戴有海贝片和贝壳组成的挂件或鱼骨牌。衣服外面套上件黑色镶花边的马甲,既保暖又是一种装饰,腰带宽约五公分,花饰精美,系羊毛织成,有的是用羊毛织成的全为枣红色长腰带,两头约为两尺长的像小辩子似的须须,垂放在背后和裙子的褶皱。白马男士服饰一般都为白色,其款式与其它藏族男士服饰款式有一些区别,布料多为呢料制成。(四)歌曲舞蹈
  歌舞是白马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发白首齐醉舞”,“携手踏歌程复程”是白马藏族能歌善舞的真实写照。生活、劳动、节庆、嫁娶,无论哪一种场合,都可以看到白马人歌唱舞蹈。节日里,婚礼中,亲朋好友围坐在火塘边,饮着美酒,尽情歌唱,别具一番风趣啊。白马人的舞蹈具有原始古老的风貌,主要有以下几种:“刍”(舞)、“阿里干刍”(熊猫舞)、“干刍”(猴舞)等、“圆圆舞”,这是白马藏人最喜欢的一种自娱性的集体性舞蹈,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大家围成一个大圈圈,边唱边跳;还有“曹盖舞”,这是男子的舞蹈,是由过去的祭祀活动跳神而演变而来的民间舞蹈。白马藏人在重大节日,尤其是在舂节,要跳“圆圆舞”和“曹盖舞”,表演时有鼓、钹、号等乐器伴奏,场面气氛热烈,强劲有力,动作自然娴熟,每一个动作都有他的深刻含义,舞蹈给人一种原始、古朴的风貌和气氛。另外还有“阿里干刍”(熊猫舞)此舞是根据白马藏族流传爱情故事演变而成。模仿熊猫喝水子、吃竹子、爬树等动作的舞蹈,模仿逼真,白马藏人认为这是祈求平安之意。男子跳这舞,体现了白马藏人强悍的性格。 白马藏族文化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它的原生性和古老性,变成了当地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