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从想象到消费:冯小刚电影研究综述

作者:邹欣星 毛淑章 更新时间:2010-11-16 10:14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 民间;想象;消费
【职称论文摘要】
在中国电影业纷迭起落的浪潮中,冯小刚无疑扮演了一个成功者的角色,亦有众多学人从不同维度解读冯氏电影,然而不论何种解读,大多偏于电影的视角,将之作为大众文化文本之一,由此透视世纪之交中国社会文化、日常生活巨大变迁的鲜为少见。因而笔者试图以中国传统民间生活的崩

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在中国电影业纷迭起落的浪潮中,冯小刚无疑扮演了一个成功者的角色(至少在票房上是无可争议的),在国产电影于电影院线一片惨淡的1998年元旦,冯小刚的《甲方乙方》以1 100万元的收益在北京刷新了国产影片的票房纪录,并获得当年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会奖,第21届《大众电影》百花最佳故事片奖。①自此大获全胜于京城后,一再推出贺岁片《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手机》等,票房收入一直飘红,甚至超过了当年某些好莱坞进口大片,这样的成绩让所有业内外人士称奇,也掀起了中国内地贺岁片热潮,冯小刚电影“票房神话”的解读由此进入了学界研究视阈。
  自1997年冯小刚连续3年成功推出《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3部贺岁片以来便引领了中国贺岁片热潮,学界最初关注的是在他推出第4部贺岁片《一声叹息》之后,陈鹂在《电影艺术》2001年第1期上发表《游戏•生存——冯小刚贺岁片的喜剧特色及文化特征》一文,自此贺岁片成为冯小刚电影的代名词,学界研究焦点也主要集中于冯氏贺岁片,各类研究虽说不上热浪迭起,却也一直不乏其人,相关论文不仅出现在文学权威学术刊物,亦见诸于有关商业学术期刊,虽然论文数量不胜枚举,但据其研究视角而言,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内部研究(冯氏电影文本研究),外部研究(冯氏电影文本与商业文化关系研究),功能研究(冯氏电影文本于中国电影发展的意义)。
  (一)冯氏电影文本研究
  面对冯氏电影的票房神话,许多学者从电影文本叙事艺术特点的视角切入进行解读,研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个文本即就某一部影片的叙事艺术进行解读,另一种是分析冯氏系列电影风格,这两种解读方式看似形式各异,然而其主要视角都大致集中于影片的主题、叙事、语言三个方面,区别只在于所选文本的多寡,单文本研究主要探究影片的叙事特性,而多文本研究主要聚焦于系列影片所共有的叙事特性,不管何种方式其实质仍都属于文本内部研究。
  1?文本主题分析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可分为发轫期作品和全盛期作品两部分,②发轫期作品主要包括《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全盛期作品包括《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天下无贼》《夜宴》《集结号》以及《非诚勿扰》。这两个时期冯小刚电影在人物选择、喜剧风格、电影语言以及对秩序的表现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尽管如此,从整体来看影片虽各有风味,但仍然存在着不少一以贯之的东西,“这就是他的贺岁片诞生以来的都市平民情怀与平民娱乐精神。这一点不妨暂且称为冯小刚的平民主义,就是一种以都市平民的安于现状、自我平衡的生活为基本的人生态度。”“张艺谋的《红高粱》是在追求个体生命价值,用土匪形象来模拟知识分子对于个体生命价值的追求,建构了当时知识分子所向往的生命乌托邦;而冯氏贺岁片却不一样,打造了想象的平民游乐园。”③从冯小刚第一次以导演身份涉足影视界开拍《永失我爱》开始,其影片主题就鲜少离开都市,“繁华中孕育着危机,魅力里潜藏着凶险。正是二者之间构成的内在的张力,使冯小刚电影里的都市风情,具有富于变化的奔流不息的动感,构成人物活动的天然舞台,使芸芸众生的故事得以顺利地进行和发展,为影片叙事的精彩生动提供了保障。”④电影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具有反英雄的特征,观众似乎十分容易在他们身上找自己的影子,似曾相识却又截然不同,这些从事不同职业的小人物,无一例外都是不受时间约束和体制约束的自由人,他们无需朝九晚五按时报到上班,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生活对于饱受各种工作体制被规约的观众来说这是人生的最高理想,都市中理想小人物的平民生活描绘是冯小刚电影不变的主题。正如冯小刚本人常用的一句口头禅:电影就是“为人民服务”所说的一样,他能准确地把握电影观众的期待和心态,镜头始终聚集于普通民众的生活,描述凡人被生活悬置的梦想和欲望,大款的吃苦梦、明星的凡人梦、普通人的公主王子梦。冯小刚在电影创作屡遭封杀的事业低谷之后终于走上了一条独特的都市平民集体娱乐道路。
  2?文本叙事分析
  故事是电影永久的表述方式,冯小刚电影亦不例外,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而平凡的叙事结构,却勾勒出扣人心弦的奇观故事,冯氏电影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他的叙事策略,反向性的游戏情境设置将儿童游戏移用到成人世界,使成人故事流露出孩子似的目标、愿望和恐惧,从而使观众在心理而不仅只是在视觉上达到一个惊奇的效果。冯小刚这样解释他的叙事方式:“我们往往使用的一个手段是反向的思维。是把一个东西给颠倒过来看……一个人对这个事该哭你就让他哭,你的想象力也就这样……一旦你用笑的方式来处理,效果便大不一样。”⑤然而其“情节推进张弛有致、详略得当,场景转换和景别变化扣合情境氛围和视像风格。”“也因细节写实与故事奇观的交错,冯氏喜剧影片规定情境的假定性便与具体细节的写实性共存并融,叙事也在虚实真假相生的情境里因两种互逆因素的既冲突又协调的动态和谐而富有魅力,并以此确立了冯氏喜剧迥异于人的卓然的创作个性。”⑥
  游戏情境与故事奇观的营造是冯氏电影让观众在惊奇、笑声中认同影像并产生快感的基础,而普通中国市民的凡人梦想是激发观众情感认同的心理根源,冯氏电影在叙事情节上采用了游戏化的反向思维方式,而其叙事语境却是不折不扣的东方文化建构,影片中迷漫着无处不在的东方“乐生”文化特性——老婆孩子热炕头,安安稳稳过日子的平民理想追求;浓郁的传统东方道德理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中国历代传奇叙事模式常用的大团圆结局;这些不仅仅是创作者自觉不自觉中思想情感的折射,也实实在在地打动了东方文化语境中成长的中国电影观众。因而“冯氏贺岁片体现出国产类型片的成型特征:团叙仪式是最鲜明的本土特征,小品式喜剧、平民主人公、京味调侃及其扩展属上述仪式效果的生成途径,二元耦合模式和想象的和谐社群呈现隐秘的深层目标,时尚的泉眼着眼于社会效果。”⑦
  3?文本语言分析
  语言是喜剧电影中最富有喜剧表现力的元素,富于想象力的语言对于电影人物的塑造,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冯氏贺岁片中的对白简单别致,令人忍俊不禁,不同于香港电影中周星驰无厘头的搞怪搞笑。自编剧开始涉足影视界的冯小刚以机智、幽默、调侃的语言给观众带来无穷的乐趣,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商品化大潮最终也开始吞没传统中国缓慢的生活进程,商品逻辑瓦解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体系,相互联系的血缘宗法社会结构模式也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中分崩离析,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们倍感孤独、焦虑和彷徨,他们渴望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希望宣泄一下心中的郁闷,此时幽默、调侃的语言就会给他们带来一阵阵爽心的愉悦,冯小刚的电影语言正是契合了观众这种审美心理,他经常把庄严的政治语汇用于琐屑的日常场景,在语言和语境极不协调的陌生化中形成幽默感,正是这种调侃,既满足了观众的政治无意识,也带来一种挣脱语言规范而获得解放的快感。“冯氏贫嘴并不呵佛骂祖,不触体制之痛,但却能洞察人心的痒处,挠之刺之,颇能宣泄现实的戾气。他的喜剧总是针对社会时尚中的种种奇情怪状加以冷嘲热讽,调侃戏弄,几乎每一部作品中的贫嘴台词都能流行一时。”⑧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