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创作中的景观与凝视(2)
作者:朱立国
更新时间:2010-11-16 10:19
点击:次
【论文发表关健词】观者;死亡本能;凝视;视觉文本
【职称论文摘要】
在景观电影下,通过散点透视搜寻到的是对社会关系的反应,在观者那儿是零碎的,貌似没有了叙事,实际上,叙事是以一种隐秘方式体现出来的,与传统电影的经典叙事相比:传统电影是在较强的叙事性下把故事强加给观者,而景观
在景观电影下,通过散点透视搜寻到的是对社会关系的反应,在观者那儿是零碎的,貌似没有了叙事,实际上,叙事是以一种隐秘方式体现出来的,与传统电影的经典叙事相比:传统电影是在较强的叙事性下把故事强加给观者,而景观电影则鼓励观者通过散点透视去搜寻银幕中景观所体现的故事;传统电影的故事让人感动,而景观电影的故事则有可能让人看不明白;传统电影的叙事是封闭的,观者在无意识下顺着创作者的思路去完成故事的感受,而景观电影的叙事则是开放的,观者可以赋予景观不同的故事,拥有更广泛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传统电影是由故事到故事,典型人物在电影中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支撑整个故事的完成,而景观电影则是由画面到故事,电影人物在电影中起到支配作用,引领着故事的完成。所以,景观电影是对电影语言更高一级的要求,而不仅仅是追求画面的简单堆积,是对社会生活更深层次的探索,而不是对无厘头的戏谑,是对“庄周梦蝶”般哲理的诉求,而不是电影《功夫》那般镜头的滑稽,你究竟看到了什么是景观电影所关注的主题。当然,后现代语境所不提倡的深度模式决定了这种接受在广度上的走向,但是,广度的叙事并不是对叙事的否定。 德波在他的《景观社会》中认为:“景观的本质是拒斥对话。景观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无形控制,它消解了主体的反抗和批判否定性,在景观的迷入之中,人只能单向度地默从。”[2]告别传统电影的戏剧性,对碎片的整合成为现代电影引导观者所亟待完成的使命。所以在影片观者那,作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并不能被忽视。景观社会在社会学范畴之内培养了生活其中的人们观看的无意识,但当他们带着自己购买来的身份走进电影院的时候,是结合所看到的“景观”对自己内心情境的“完形”。在现代社会,桑塔格在她的《论摄影》中提到人们已经毫无保留地被留在了柏拉图的洞穴里,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下,人们处在“我思故我不在”的境遇下,只有在黑暗的影院中才能真正走出柏拉图的洞穴来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故事。
所以,景观电影并不排除叙事,而是对叙事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后现代的语境中,传统经典叙事电影的单向度与封闭性不能满足观者的口味,才有适应景观社会出现的景观电影,将“景观”从社会学领域挪用到艺术学领域是可以的,但是,只是生搬过来就用社会学领域的景观来理解艺术学领域的景观则有待商榷。景观电影体现的是后现代语境下的景观美学,而不仅仅是社会生活反映的生活景观,把同一个概念放到不同的领域之中,对待它当然也就需要不同的态度。
“艺术到底走到什么地方去,三十年来,他人是在摸索,而我们则在模仿:摸索者多已感到空虚,模仿者也应有些迷惘。我觉得大家应当暂时放下‘传统’‘现代’这类硬壳子的招牌,先下一番工夫,了解传统、现代、有关艺术的说明,到底是些什么意义。”[3]徐复观先生对当前中国文化有清醒认识。“景观”可以“拿来”,但需鉴别,后现代处于一个纷繁的状态,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规则,在中西方艺术及其理论交流上纯粹的“拿来主义”,很容易使自己“被景观”了。
[参考文献]
[1] 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周宪.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5] 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6] 朱立国.观者与本质直观[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7(04).
[7] 李小军,刘卫.论电影镜头的叙事问题[J].电影文学,2010(10).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
下一篇:外国电影赏析中的文化移情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