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来复少年身:谈金庸短篇小说《月云》(3)

作者:廖可斌 更新时间:2010-10-18 18:24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金庸;月云;武侠小说;童年情结;江南情结
【职称论文摘要】
与整篇作品中显而易见的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深切怀念不同,这篇作品中包含的江南情结相对来说不易察觉,但它确实存在。这种江南情结在江南人中普遍存在,外地人只要在江南多生活一段时间,或与江南人交往久了,就会强


  与整篇作品中显而易见的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深切怀念不同,这篇作品中包含的“江南情结”相对来说不易察觉,但它确实存在。这种“江南情结”在江南人中普遍存在,外地人只要在江南多生活一段时间,或与江南人交往久了,就会强烈感受到它。金庸的老家海宁市袁花镇,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处于吴文化区域。自唐宋以来,这里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交通方便,是中国经济发展水乎最高的地区。与此相应,这里的民众文化水平总体上较高,民风总体上比较文雅,与中国其他地区或质朴或粗犷的民风形成鲜明对照,这里的民众也因此有比较强烈的地域优越感,金庸十多岁离开家乡到杭州求学,接着抗日战争爆发,他不愿在日寇的刺刀下苟活。随学校一路迁徙,辗转浙江西南各地。后来又到重庆上大学。再回到杭州工作,继而被派到香港任职,遂定居香港。此后他还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每个地方迥异的民情风俗都让他长了见闻,他的适应能力也非常强。但他心底里一直怀有对江南故乡的浓厚思念,那里的一花一草都是那样清丽动人,那里的人都是那样温文尔雅,连主仆之间也和和气气。洁白的小瓷鹅,漂亮的绣花鞋面,甜蜜的糖年糕,以至“官官、宝宝”之类的吴依软语等,都让人充分领略到了迥异于其他地方的江南意味。宜官发现自己的八只瓷鹅中有一只断了头颈,因此哭闹,瑞英姐姐哄他,说那只瓷鹅的头颈本来就是断的,是卖瓷鹅的小贩骗了他们。小说写道:“她(瑞英)又唱了:‘宜官宜官乖官官,卖鹅客人不老实’。江南人一般上很有礼貌,不大说粗鲁的话,把卖瓷鹅的小贩称为‘卖鹅客人’,这只鹅的头颈这样容易断,可能本来真的有裂缝,但瑞英只说他‘不老实’,轻轻的责备一句话就拉开了。”这可能是作者表现自己的“江南情结”最明显的一个地方,
  其实,在金庸武侠小说里,这种“江南情结”也无处不在。如对江南地方景物和民情风俗的描写,就与其他地方自然环境和民情风俗的描写很不一样。写“江南”往往突出其秀美,写中原、西北往往突出其荒凉,写西南往往突出其怪诞神秘,不同地域的人物性格也不一样,江南豪杰如陈家洛等,往往带几分书卷气,栖身西北、西南的人物如丁春秋、蓝凤凰等,就妖异得可怕了。统计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场景的地域分布,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应该是一件颇有兴味的事情。
  
  四
  
  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把这篇作品与人们所熟悉的金庸武侠小说对照起来看,也很有意思。如它的开头:“一九三几年的冬天,江南的小镇,天色灰沉沉的,似乎要下雪……”,这使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金庸的许多武侠小说也是这样开头的。高明的小说家都是讲故事的能手,这样的开头简洁明了,可以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特定的时空背景和氛围中,迅速吸引住读者。小说中间的几次转换,既富于跳跃性,又非常自然。如写宜官从学校回到家中,见过母亲,“就回自己房去,他挂念着他的八只白色瓷器小鹅”,情节的转换不露痕迹。然后通过写宜官叫“月云,月云,拿白鹅出来排队”,自然引出故事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月云以及新的故事情节。后面又通过写“宜官在朦朦胧胧中看到月云黄黄的脸,想到了妈妈在月云初来时的说话”,自然转入对月云被“押”到宜官家的补叙。这些情况如果在月云出场时就加以介绍,故事推进的速度就慢了,就会显得平板、累赘,接着写宜官正在做梦,“忽然闻到一阵甜香,是烘糖年糕的香气,睁开眼来”,从而转入对“吃糖年糕”这个重要故事情节的描写,转接最为巧妙。金庸的武侠小说向来就以想落天外、变化莫测、具有高超的结构技巧著称,我们不能不佩服,即使是在像这样一个短篇作品的尺幅方寸之间,他也能匠心独运,飞针走线,巧施手段,
  这篇小说艺术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儿童心理的描绘生动传神。宜官一方面是一个聪慧、敏感、富于同情心的孩子,另一方面又毕竟还是一个天真、顽皮、养尊处优的小少爷。他的思想和情感世界既单纯又复杂,既清晰又模糊。作者对此把握非常准确,描绘细腻人微。作者描写的这些细节,很多应该出于他藏在灵魂深处的记忆,但也应该有一部分出于写作时的想象。作为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对60多年前发生的事情的细节,记忆还那么清晰,这既反映了金庸先生非同一般的早熟,也反映了他惊人的记忆力。同时,作为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还具有一颗童心。还能回到童年的心灵世界中去,对十来岁儿童的心理把握得那么细腻准确,这又反映了金庸先生具有特殊的体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而惊人的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等,正是一个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必备的禀赋。
  金庸先生作为武侠小说一代宗师的地位早已确定,他完全知道喜爱他的武侠小说作品的人是多么希望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以便从中找到读解他的武侠小说的线索。他创作《月云》这篇小说,即使不是专门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期待而为之。他至少也能预想到人们会将这篇作品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进而与他的武侠小说联系起来。因此可以说,他是在有意无意之间为自己的武侠小说作了一个注脚。我们现在知道,任何人回忆历史,都不可能是历史事实的完整准确再现,都是有选择性和改造性的,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想象”或“塑造”一种历史,借以表达“回忆”的“此时”的某种价值取向、心理需求以及外在需要等等。金庸在《月云》中对自己童年时代的回忆也不例外,这些回忆是否完全属于历史事实是一回事,金庸晚年回忆这段经历时,他就是这样看待自己这一段经历的,这是另外一回事。他实际上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想象”和“塑造”了一个最初的自我。对自己后来的人生道路和武侠小说创作的最初动机等做出了某种诠释,因此这篇作品值得我们重视。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