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的时间性(4)

作者:刘旭光 更新时间:2010-10-29 11:04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艺术作品;时间性
【职称论文摘要】
时间成为艺术作品中凝定着的因素,时间让艺术作品摆脱器具性,因此时间本身是一个内在于艺术作品,这个因素凝结得越多,就意味着作品的意蕴越深厚。器具之转变为艺术作品就意味着,人们借它而窥到了一个世界,或许只有点


  时间成为艺术作品中凝定着的因素,时间让艺术作品摆脱器具性,因此时间本身是一个内在于艺术作品,这个因素凝结得越多,就意味着作品的意蕴越深厚。器具之转变为艺术作品就意味着,人们借它而窥到了一个世界,或许只有点点滴滴,器具因此符号化为,或者转化为一个时代的在场。问题是,究竟多长时间才能使得它能转化完成?这不是一个定量的问题,而是天命所在,一个时代借以展示自己的器物在数量上的反映将决定着器物自身被艺术化的进程。
  时间在艺术作品存在论中的有力介入,使得艺术作品之为艺术作品,不是一个绝对的事实,而是一个发生着的事件。所有对艺术作品的本体论的探索和对艺术进行一劳永逸的界定的尝试在时间性的逼迫下都转变为时间性展示自己力量的方式,都变成了时间性的一个环节,那么这种时间性的本源在那里呢?
  这就关系到艺术作品的根本性的存在论状态,艺术作品的事实存在总是在时间之流中体现出新面目,艺术永远以否定性的姿态面对它所站立其上的传统,并且艺术总是在对现实的否定中寻找自己的定位,艺术作品之为艺术作品,不取决于自身而取决于它所不是的东西。因此,艺术作品的他律性决定着它是否是艺术作品,它所在的生存世界决定着它的规定性。艺术作品作为人工制品并不像人或者自然生命物一样活着,它“活着”的前提是它必须进入人这个“此在”的生存世界,艺术作品只有作为此在的生活世界的一个部分而出现,并且只有在以此在为核心的因缘整体世界中才能找到自己的规定性。对于艺术作品而言,人之此在的基础存在论地位是基础性的。
  一旦艺术作品在存在论上只能作为此在的一个生存环节而出现,那就意味着,此在对于它有存在论上的优先地位。艺术作品这个非此在式的存在者的存在只有通过对此在之存在的揭示才能被领会。因而,艺术作品之时间性的本源在于此在之生存世界的时间性。
  那么作为时间性内的艺术作品如何凝定为一个意义整体?按海德格尔的思想,时间性是作为曾在着的有所当前化的将来而统一起来的现象,那么艺术作品也应当是这样一种现象,是曾在、将来的共同到时。怎么理解这种“到时”,怎么理解艺术作品向此在的显现?
 艺术作品对于每个它所面对的欣赏者而言,它是现成存在,但艺术作品具有某种过去的东西,它包含或者说凝结着它所产生时代的意蕴,也就是它所曾在其内照面的世界,把这种世界之“世界状态”表现出来是艺术的本质性的任务这是黑格尔的思想,卢卡契把这种思想上升到了断一个艺术作品是否伟大的标尺的程度,详见《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第73-74页。。但当艺术作品曾在其内照面的世界过去了以后艺术作品处身于何?艺术作品之所以被当作艺术作品是因为它被保存,被欣赏,而这种保存和欣赏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它仍处于世界之中,只不过这一次它是作为此在的曾在而来照面,而此在“作为当前化的将来的此在就是曾在的”[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431页。。因此,当艺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过去了以后,艺术作品并没有过去,倒是它所曾在的世界借它而与实际在此的“此”一起当前化。借这一当前化,艺术作品成其为自身,而且,当前化总是此在之将来的当前化,因此作为“现象”的艺术作品中就已经包含了对将来的敞开,它总是处于它的可能性之中,换言之,它处于“绝对”的“当前化”之中,作为现象它永远是“显—现”。
  
  四、艺术作品的“永恒”
  
  如果艺术作品永远处在“当前化”之中,那么就没有艺术是永恒的,可问题是自马克思提出“希腊艺术”的难题,就必须去解释艺术的“永恒”是如何发生的。凡把艺术作品当作实存,都无法摆脱永恒与时间之间的悖论,这是海德格尔把艺术作品现象化给我们的启示,唯当艺术作品作为到时的现象,艺术作品自身的时间性和它的存在的时间性才可以被理解,那么艺术作品自身的永恒又当如何理解呢?
  在美学史上并非没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在黑格尔已经“朦胧”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他说:“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能共赏的,但是要其它民族和时代能彻底了解这种作品,也还在借助于渊博的地理,历史乃至哲学的注疏、知识和判断。”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37页。
  既然伟大的艺术是普遍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注疏?这似乎暗示了欣赏者对于艺术作品的意义。这种暗示在现代解释学美学和接受美学中成了旗帜鲜明的呐喊。但我们在上面所进行的对艺术作品时间性的分析并不是对解释学美学的印证,而是对它的一种存在论上的补充。在伽达默尔那里,艺术作品只能在被表现,被理解和被解释的时候才具有意义,才实现自身,而对艺术作品的所有解释都必然是从欣赏者的前理解出发,这种“解释之真”就是艺术作品的真理性,艺术作品的时间性在解释学中仅仅是指“对艺术作品的解释的时间性”。解释学美学缺乏对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论分析,解释的时间性没有建立在艺术作品自身的时间性存在这个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解释者的曾在上。这种曾在作为某种人生“经验”决定了解释者的前理解。因而,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中,被当前化的不是艺术作品所“指引”的世界(意蕴整体),而是解释者的曾在,这就暗含了主观主义的危险。在主观主义的领地内是没有永恒的。
  以往对艺术作品之永恒价值的解释,往往从三个层面上展开,最常见的是立足于一种思辨唯心论,如理念、绝对精神、上帝、理性精神、生命意志、人的类本质、至善、永恒的爱等等所谓的最终因或者某种人性的永恒要素,这些东西作为永恒存在,同时又作为艺术与美的本质,保证着艺术与美的永恒性,一件艺术作品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所蕴含的终极存在,所以从思辨唯心论的角度来说艺术史、美学史与真理史没有区别。但这种解释只有在形而上学的领域内有效,这些抽象物的非时间性使得它们本身“不存在”,艺术作品作为对这些不存在者的象征而获得自己的永恒的意义与价值。
  这种对艺术作品之永恒的解释的问题在于,这些精神之物的永恒性究竟是自身的永恒性,还是一种出于人的需要的一种设定?这些所谓的永恒之物是人的精神的产品,它们是被人所创造出的,这种被创造存在使得它们并不具备终极性的非时间性,人的生存的时间性就是它们的永恒性的限度,因此探索人为什么要创造出这些永恒之物比单纯地承认它们的永恒要有说服力得多。以“永恒人性”来解释艺术作品的永恒性的困难在于,必须先“设定”一些永恒的人性,而设定就意味着,这些“永恒的人性”实质上也是时代的产物,因此所谓“永恒的人性”只不过是人的现实需要的产品,它本身不是永恒的。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