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身份变迁与教师教育演变(2)

作者:张学敏 更新时间:2010-10-18 17:14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经济形态;教师身份;教师教育演变;教师教育走向;时代特征;中
【职称论文摘要】
英国现代教师教育的起源,但导生制毕竟只是一种应急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培养的质量和数量问题。于是,英国在1840年开始兴办师范学校,建立了正规的教师教育制度。与此同时,法国和美国分别于1810和1839年兴

英国现代教师教育的起源,但导生制毕竟只是一种应急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培养的质量和数量问题。于是,英国在1840年开始兴办师范学校,建立了正规的教师教育制度。与此同时,法国和美国分别于1810和1839年兴办第一所师范学校。日本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也纷纷建立了专门的师范教育机构以培养教师,这说明,从19世纪开始,有组织的师范教育开始发展。
  然而,此时的师范学校都是培养初等教育教师。层次较低,形式单一。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各国延长初等义务教育年限并发展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前的师范学校(相当于中等教育水平)已不再适应基础教育对教师的需求,高等师范教育随之产生,与中等师范教育并存,分别培养中等和初等学校师资,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也相应建立起来,形成了一种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的封闭式、定向型师范教育模式。进而,发达国家已经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对师范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中等师范教育逐渐向高等师范教育转变,封闭式、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进一步向高等教育层次的师范教育发展。其重要特征表现为,从招生到培养过程和就业归宿,师范生的教师身份都是确定无疑的,但同时,师范生所接受的教师职业教育却主要是依附于学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科教育而进行的一些补充性简单教学技能训练。作为培养教师的主体形式,这种封闭式、定向型师范教育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对我国及世界很多国家,至今还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也正是这一特征,各国师范教育——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形态的变化中也面临着来自新的教师培养模式的挑战,并孕育着教师培养向专业化发展的变革。
  
  三、信息化经济时期教师身份以及教师教育变革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历史开始步入信息化经济时期。这种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现代经济,信息作为知识的一种表现形态,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提高物质生产部门的自动化程度并带动服务产业以及整个社会管理、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在这种经济形态下,教师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应该是培养人的专业人员。
  
  (一)教育专家——信息化经济时期的教师身份
  如果说工业社会是以科学技术代替和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那么信息经济则是以人工智能代替和减轻人的脑力劳动。信息化经济的技术方式表现为“人工智能+资本”,知识产品和智力产品(智力劳动者)在社会产品中占主要地位。生产过程的主要活动逐步变成加工处理知识信号,这种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生产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改变,使整个生产系统由一个“刚性”的产品制造系统变为一个“柔性”的知识创新系统,生产过程中的众多琐碎工作被人工智能替代,人类进入一个“轻”经济(a weightless ec。n。一my)时代,社会实践的重心从开发大自然转为开发人类自己,要求大量知识劳动者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创新能力成了信息化经济对劳动者的根本要求,具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可游离于不同的工作之间。因此,培养创新型知识劳动者成了信息化经济时期教育的基本使命,而创新型知识劳动者不是简单授与知识可以养成,它需要在专业人才的指引下“转识成慧”①,这就使得教师不再是传递经验的重复性职业者,而是能够“转识成慧”的创造性专业工作者,能及时处理各种非均衡状态,拥有较高的配置能力,即“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或者说采取均衡性行为以使不均衡复归均衡的能力”“,。因此,教师专业化成了时代的必然要求,时代赋予教师“教育专家”的身份。
  
  (二)大学化职前一职后一体式教师教育——信息化经济时期教师教育
  教育专家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因此,以大学为主体的职前一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将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教师教育大学化要求将教师教育纳入到大学的空间,以高等教育机构(综合性大学或高等师范院校)为基地,对师范生进行职前培养和教师在岗教育以及职后脱产培训,实现教师教育职前一职后一体化,更加注重体系的开放性以及与中小学的合作,保证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双向发展,其中,职前培养以高校培养为主体,中小学校为实践基地,重视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培养,追求教育学院就像医学院向未来的医生授予医学学位一样。向未来的教师授予教育学位,职中在岗学习主要是依托高校智力资源,以解决中小学校教师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教师行动研究为载体进行校本培训,要求教师像医生对病人进行分析、诊断、开处方那样解决教学方面的各种实际问题,成为教学的“临床专家”。职后脱产培训是以高校为乎台,以脱产研修为方式,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总之,通过建构职前一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保证教师教育的连续性与开发性,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我国当前教师教育走向探索
  
  经济形态的变迁是教师教育演变的根本原因,我国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将处于以信息化经济为发展方向的前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经济并存交融时期,这就注定我国教师教育走向无论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还是培养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一)教师教育模式走向
  任何人才培养模式都包括目的要素、内容要素、方法要素。同样,教师教育也面临“培养什么样的教师?”、“用什么内容培养教师?”、“用何种方式方法培养教师?”等三个核心问题。据此,教师教育走向也应该从这三个维度展开。
  1 职业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并重——教师教育目标走向
  教师教育目标是教师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所回答的是关于“培养什么样的教师”的问题。综观国外教师教育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工业革命时期需要大量的教师,此时的教师教育目标就是培养能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职业工人”。而到了信息化经济的今天,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满足基础教育对教师数量需求时,提高教师质量就成为教师教育的发展战略,因而教师教育就转为培养专业工作者,即教育专家。目前,我国教师分布极不均衡,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还处于前工业经济或工业经济初期,教师在数量上仍有很大的缺口,并存在着结构性与学科性差异,大量代课教师充人一线课堂,这需要教师教育培养大批合格的“职业教师”。然而,在城市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交通发达,信息化程度高,其经济形态具有引领趋势,需要教育不断培养高水平的智力劳动者,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具有知识创新特点和现代人格与品质塑造特征。因此,教师教育的目标将直接指向高度专业化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由是观之,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教师教育目标应该立足于培养职业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型教育专家。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