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金融演进之谜:王亚南与彭信威的解读(4)

作者:张杰  更新时间:2010-11-15 09:4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中国货币金融制度;演进谜团;王亚南与彭信威;理论解读
【职称论文摘要】
不料,好景不长,这种曾被伯恩斯坦赞叹不已(当然也不无误解)的(唐宪宗)无意发明,在11世纪到来伊始便怅然而衰,取代它的是另一种兼具汇票与交易中介功能、被称为交子(南宋称会子)的纸质凭据。对于当时的经济


  
  不料,好景不长,这种曾被伯恩斯坦赞叹不已(当然也不无误解)的(唐宪宗)“无意发明”,在11世纪到来伊始便怅然而衰,取代它的是另一种兼具汇票与交易中介功能、被称为“交子”(南宋称“会子”)的纸质“凭据”。对于当时的经济交易,这种纸质“凭据”间的“替代”算是平常,可殊不知,中国货币金融制度的演进路径却从此“分岔”,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同样是“一纸凭据”,“交子”只是一种单纯的外生货币,而“便换”则包含着孕育银行体系进而形成内生货币制度的宝贵“基因”。
  
  六、结语
  

  中国的货币金融演进历史悠长而独特,其中不乏耐人寻味的谜团。从总体上看,迄今国内记述中国货币金融发展历史的文献不可谓不多,相关描述与考证也不可谓不细致与深入,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些文献中,着眼于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相一致进而探寻中国货币金融演进制度结构的研究成果寥若晨星。正是基于此种情形,王亚南和彭信威旨在探究中国货币金融制度谜团的早期努力及其相关理论洞见才显得弥足珍贵。
  
  透过本文不无粗疏的文献梳理与评述,不难看出,王亚南与彭信威之治中国货币金融历史,显然是先有框架在胸而后力图主动驾驭历史材料,并以构建货币金融历史分析之“中国范式”为己任,这与国内风行日久的“记流水账式”以及沉湎于考据的货币金融历史研究风气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然,既能着眼于分析框架的搭建,坚守既定的逻辑路径,而又不以“挤出”货币金融历史之真实为代价,这是每一个致力于货币金融制度变迁研究的人们所追求的至善境界。只有朝着通往这一境界的方向前行,中国货币金融演进过程的诸多谜团方有希望被逐一破解。我们不敢说王亚南特别是彭信威已然达到了这种境界,但他们所迈出的每一步至少都朝着正确的方向,他们的真知灼见更是构成通往这种境界的必要阶梯。
  
  尤须提及的是,近年来,不管适用性如何,运用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中国的货币金融问题一度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学术时尚;不少经过严密论证且看似合乎逻辑的分析结论却难以经受得住实际货币金融运行过程的检验。我们并非盲目排斥或者贬低主流经济分析方法在考察中国货币金融演进问题上的功用,而是提醒,在打算具体运用主流工具与方法分析中国本土货币金融问题之前,是否认真斟酌一下: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会对主流工具的使用效果产生何等影响。而基于本文的考察,在对待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方面,王亚南和彭信威的相关研究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十分经典的方法论标尺。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