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调整产业转移论文

作者:王建峰 卢燕 更新时间:2013-01-17 23:23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京津冀;产业转移;价值链;综合效应
【职称论文摘要】
摘要:产业转移是京津冀区域产业实现优化配置的必然,提升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综合效应的最优路径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京津产业链建设,尤其是加快京冀和津冀之间产业链的构建,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地域分工合理、产业间联系紧凑的区域产业链布局,使其更好地融入全

题目: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综合效应实证研究

区域产业转移的综合效应分析,是通过考察区域产业承接能力、区域间信息和交通便利性、产业距离、产业互补性、产业梯度差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进而分析产业转移效应与各种因素的动态变化关系,为区域产业转移效应的定量研究提供一般性的定量分析模型和方法。
  一、京津冀区域产业梯度差异分析
  京津冀三省市产业结构形成了较大的差异,并且呈现出北京—天津—河北由高到低的梯度次序(见表1、2)。
  分析表1、表2,从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看,京津冀产业优化程度具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北京市三次产业的产值呈现上升趋势,但第三产业增速最快,第一、二产业次之;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型,且依此成为较稳定的产业结构格局;天津和河北都是“二三一”型产业结构,但两者之间也有差距。天津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河北,天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差距仍在扩大,正处于由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开始向“三二一”型结构转变,而在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上,河北则明显高于天津10多个百分点。河北省三产业GDP产值增长是稳定的,第一产业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近几年第二产业有上升趋势、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第二产业仍将在河北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总体上河北的产业优化程度不如天津,天津河北产业优化程度明显不如北京,但是在天津河北之间,河北第一产业仍然在产值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二、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分析
  结合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中的河北省承接能力指标体系,建立河北省承接能力的各指标数据矩阵,并将数据标准化,然后根据计算承接力的指标体系客观权重值,一二级指标根据专家评分,计算出河北省承接能力一级指标的测度值(见图1)。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2000—2009年河北省承接第二产业的能力在逐步提升。其中,在产业吸引力和产业支撑力方面,河北省呈现明显提升,这反映了河北省十年来十分注重产业市场培养、扩大产业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大力扶持。而在产业选择力以及产业规划和引导方面,虽然变化幅度不高,但总体也是上升趋势,说明河北省在产业结构调整、教育水平、产业自身创新以及政策引导等方面均有改善(见表3,图2)。
  由表3可以看出,2001—2009年河北省在承接京津地区第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承接力逐年上升且幅度较大,如:河北省产业承接力在2000年评估值为0.217 0,而到了2009年达到了0.725 8。依据图2,河北省在承接京津地区第二产业转移过程中,承接能力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2002年以后,河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指标上均有大幅度增长,呈现承接能力突飞猛进的态势。当然,京津第二产业向河北省转移的过程,总有一些经济大环境,不可抗力事件等情况发生,因此,可以看出承接能力曲线略有波动,但总体趋势是逐渐上升的。
  三、京津冀地区交通、信息便利性与产业距离分析
  根据京津冀地区交通信息指标体系的原始数据,首先将数据标准化,并计算客观权重,然后求得各地区交通信息便利性测度值,其变化趋势见图3、图4。
  由图3,图4可以看出,河北和京津地区之间的交通信息便利性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他们之间存在良好交通和信息沟通,交通网络布局进一步趋于完善。对河北而言,需要进一步打通与京津道路全部接口,真正实现与京津变“近”为“通”、变“堵”为“畅”,缩短京津冀之间的空间距离,全面对接京津,全力构建现代交通体系,打造京津冀无障碍交通圈,为产业转移创造了便利性环境,切实实现京津第二产业向河北转移的独有的区位优势和交通发展优势。在信息网络方面,实现网络“一体化”,消除信息沟通障碍,形成北京、天津和河北信息网络,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降低通信成本,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搭建更加便利的信息平台。
  四、京津冀地区产业互补性分析
  计算京津冀区域产业互补性,首先根据产业转移互补性分析指标体系,建立各指标数据的标准化矩阵,然后采用AHP方法计算各层指标的主观权重和组合权重,求得各地区产业互补性测度值(见图5、图6)。
  图5表明,京津冀地区产业互补性自2000—2009年虽有少许波动,但整体趋势上看还是逐年在提升,且幅度较大。表明三地区在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图6表明,河北与京津之间在第二产业方面的互补性自2000年以来逐年提升。这进一步证明,河北省是京津的最直接经济腹地,京津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将向更高层次去发展,带动河北省经济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河北省作为承接方遵循了区域经济和产业升级发展规律,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不断优化自身产业布局,这是促进工业化后起地区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河北省既要分析研究京津的产业发展重点,更要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注重搞好区域整体协作和科学布局,坚定不移地走竞争、合作、互补、错位的发展路子,实现与京津产业的合理分工、有效对接、互惠共赢。河北要集中各种优势资源建设现代化园区,打造一流产业平台,实现集约发展、科学发展。
  五、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综合效应分析
  京津冀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主要体现为第二产业转移极为明显,由此,根据梯度差、承接力、信息便利性、交通便利性及互补性,主要计算出了京津冀第二产业转移的综合效应值(见图7)。 分析图7,2000—2003年,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并不明显,从2003年开始,京津第二产业开始向河北转移,2007年之前,北京对河北的产业转移高于天津,2007年出现拐点,天津对河北的产业转移综合效应超过北京,京津对河北产业转移的综合效应则一直呈稳步上升之势,只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09年,京津对河北产业转移的综合效应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这反映出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产业转移出现暂缓现象。可以预见,京津向河北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必将随着金融危机的结束而继续回到稳步上升的态势。(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