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雅文化消费欠缺的思考(2)

作者:金梦 许永兵 更新时间:2013-04-08 00:0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高雅文化消费;河北省;文化产品
【职称论文摘要】
(三)高雅文化产品价格偏高 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追逐货币,但只有当持有货币的消费者认为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是可以接受的时候,才会把货币投在该商品或服务上,而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过高,是难以赢得货币投票的[7]


  (三)高雅文化产品价格偏高
  “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追逐货币,但只有当持有货币的消费者认为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是可以接受的时候,才会把货币投在该商品或服务上,而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过高,是难以赢得货币投票的”[7]。文化消费市场也不例外。目前,河北省的文化产品价格普遍偏高,根据贾玉娥的调查显示:河北省音乐演出市场的整体票价远远高于大部分普通民众的承受能力,演出票价普遍相当于一般国民月收入的20%,有时高达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而在美国、乌克兰、日本等国家,一场演出的平均票价仅占国民月收入的5%以下。在国民收入仍偏低的河北省演出票价却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高票价不免将具有消费需求的低收入消费群体拒之门外,严重制约了高雅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虽目前一些演出活动以政府提供补贴的方式来试图压低票价,但多数情况下,票价仍远高于人们的消费预期。
  (四)文化消费环境不佳
  河北省政协委员谢禄生曾谈到,河北省文化消费水平甚至不及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河北省居民的消费意识普遍较差,消费文化发育不足。这源自于历代以来,河北省地处边境,多遭战争之苦,“位卑苦寒”、生活多艰促使人们养成了谨慎消费的习惯。实际上河北省的文化消费品种并不少,缺乏的正是“消费的风尚”,没有形成诸如东北“二人转”、北京“喝茶听戏”等民俗化、生活化的文化消费。因此,人们缺少消费文化的意识和习惯,更别说曲高和寡的高雅文化。
  四、几点建议
  提高河北省高雅文化消费水平,并非要求在文化消费“通俗化”的浪潮下逆流而上追“高雅”,而是要在文化消费“大众化”“通俗化”的同时,带动高雅文化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精神文化的消费力,带动全面文化素质的提高,还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下面针对河北省高雅文化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四点相应建议。
  (一)发展多样化的经营模式,推动文化产业市场化
  长期以来,政府统管多项文化事业,难以察觉到文化消费市场的真正需求,造成文化产品供给与需求间的失衡。同时不少文化机构在政府的庇护下,失去自我生存能力,仅靠政府补贴艰难度日。目前,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虽进展顺利,但仍有不少国有文化产业单位未真正转变经营和管理方式、朝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只是形式上“转企改制”。
  纵观其他各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沈阳市将一度游离与市场之外的京剧、评剧、歌舞、曲艺4个院团组建为沈阳演艺集团,对人事、分配和干部三项制度进行改革,达到“1+1+1+1>4”的效果,打造的“盛京红磨坊”等剧冲刺国外市场;山东省将杂技团改制为杂技演艺有限公司,强调以市场为导向,搞活内部机制,打破了延续数十年的大锅饭体制;温州市政府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委托给保利集团旗下的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运作,采取“政府扶持,主管局监管,保利自主经营”的经营管理模式,使政府职能从“全能型”转向“委托型”;河南郑州歌舞剧院实行运营项目制、创作人员委约制、主要演员签约制、演职人员聘用制等运作方法,一度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鲜活蓝本;山西则将话剧院、京剧院、曲艺团与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相融合,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诸如此类的改革成果比比皆是,河北省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也可借鉴这些经验。政府放权给文化机构,迫使其关注市场,合理竞争,才能改善文化机构本身的经营状况,优化整个文化市场。同时,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也益于票价接近消费者预期,有效解决高雅文化产品价格高的问题。
  (二)发展层次化的文化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文化消费者需求
  温州市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温州大剧院在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下,将演出档次分为A、B、C三类。A类演出是指国家级别或国际团体主演的高层次剧目;B类则是北京及省级艺术团体出演的获奖剧目;C类则是指省级优秀剧目[6]。层次化文化产品的提供吸引了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者,满足了他们对不同文化层次的需求。那么河北省在提高高雅文化消费的同时,也要关注高雅与通俗间的断层地带,通过层次化的文化产品来弥补中间地带文化产品的缺失,充分利用文化消费的巨大发展空间。
  此外,不少高雅文化团体或场所普遍面临收入低、经营难等问题,可以通过经营层次化的文化产品,将利润在不同产品经营内部进行转移,实现协同发展。例如,这些团体可以一方面经营利润丰厚的“通俗文化”,将其创造的利润作为发展“高雅文化”的资本,另一方面将二者相结合,实现“高雅”与“通俗”的融合,这样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新鲜、多样的文化产品,也有利于文化团体本身的生存发展和高雅文化消费的提升。
  (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积极融合,以“亲民”的姿态吸引文化消费者
  传统的高雅文化主张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但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席卷下,高雅文化应淡化纯文学、纯文艺的观念,将市场策划营销、观众读者接受放在突出位置,勇于“放下身段”,与通俗文化积极融合,在保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重视经济效益。高雅文化的不断“普及”将有益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也自然为高雅文化消费提供源源不断的消费受众。

       当前已不断涌现出一些“下里巴人”的高雅文化产品。例如,部分文艺片生活化、风土化或戏剧化,增强不同国度、地域的风俗色彩,以更“亲民”的姿态吸引更多文化消费者关注高雅文化;不少文化改革试点还试图将那些耳熟能详的高雅艺术作品带进社区、走进校园,甚至进行下乡演出,都收到不错的反响[8]。河北省也组织了“高雅艺术下基层”文化巡演、“河北省戏剧节”等文化惠民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像这样高雅文化走进基层、贴近群众的活动,能在普及文化的同时吸引众多潜在消费者,对文化消费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政府给予配套政策支持,积极引导文化消费向较高层次发展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