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中国狄更斯学术史研究(4)

作者:赵炎秋 更新时间:2014-12-31 16:5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21世纪;中国;狄更斯;学术史
【职称论文摘要】
学术史研究上一时期已经开始{35},但是这一研究较大规模的展开是在这一时期。2010年,邹创发表《二十年来我国狄更斯研究综述》一文,从译介出版、总体研究、主要作品的分析解读三个方面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狄


  学术史研究上一时期已经开始{35},但是这一研究较大规模的展开是在这一时期。2010年,邹创发表《二十年来我国狄更斯研究综述》一文,从译介出版、总体研究、主要作品的分析解读三个方面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狄更斯研究作了一个初步的归纳。{36}2011年,刘白发表《21世纪国内狄更斯小说研究述评》,文章从总体研究、主要作品研究和研究的特点和问题三个方面,对本世纪前10年国内狄更斯研究作了述评,资料翔实,观点经过深入思考。{37}同年,殷企平、杨世真发表《新中国60年狄更斯研究之考察与分析》一文,对共和国60年狄更斯研究主要成就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与见解{38}。这些论文与20世纪90年代赵炎秋《建国后狄更斯研究述评》、葛桂录《“善状社会之情态的狄更斯”——民国时期狄更斯在中国的接受》合起来,构成了国内狄更斯学术史研究的完整系列。此外,值得提出的是刘白、蔡熙的博士论文《英美狄更斯学术史研究1836—1939年》、《当代英美狄更斯学术史研究1940—2010年》{39},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狄更斯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三、专 著
  专著方面,这一时期出版的狄更斯研究方面的著作大约有十几种,比较重要的是罗经国《狄更斯的创作》,童真《狄更斯与中国》,赖干坚《狄更斯评传》。
  罗经国《狄更斯的创作》共12章,其中一章介绍狄更斯的生平,其他11章分别分析狄更斯的10部长篇小说和一部中篇小说集。{40}作者曾编选《狄更斯评论集》,对狄更斯的作品和相关评论都很熟悉。在分析的过程中,作者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根据每部作品的特点和自己的体会,选择三到四个方面进行重点分析。作者在分析中能够抓住重点,写出自己的见解。如《荒凉山庄》,作者的分析从四个方面进行。情节结构方面,作者认为,“《荒凉山庄》的情节结构包括三条主要线索和多条次要线索。这些线索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贾迪斯控贾迪斯案有关。“小说的成功之处是这些情节并不平铺直叙地展开。几条线索同时进行,在结构上造成一种无秩序、无章法的错觉。作者主要通过悬念手法,让各种线索一步一步展开。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小说中的疑团不断加深,狄更斯在小说结构中所惯用的悬念手法在《荒凉山庄》中表现得最成功。”{41}主题方面,作者认为,《荒凉山庄》的基本主题是对英国大法官庭的抨击。“不过,狄更斯并不从根本上否定英国的法律。他对大法官庭的抨击主要是针对它的昏聩和腐败,以及麇集在它周围的一批靠法律为生的。他们对诉讼者勒索,干尽种种伤天害理的事。狄更斯主要是在谴责大法官庭没有尽它应尽的主持‘正义’的义务。”{42}在象征手法方面,作者首先指出:“狄更斯擅长用象征手法来烘托小说气氛。在他的后期小说中,象征变得越来越重要。”然后分析了伦敦的大雾、克鲁克的废品收购店、托姆独院、弗莱德小姐和她所喂养的鸟儿等的象征意味。作者认为,“具有深长意义的是狄更斯用象征手法描写废品收购店主克鲁克的‘自我燃烧’。它预示大法官庭由于罪孽深重,必将像克鲁克那样烧成灰烬”{43}。在叙述方式方面,作者认为,“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叙述形式上作了一个大胆的突破。他既采用了无所不知的叙述人,又采用了第一人称讲故事的形式。这两种形式轮流交叉地采用。”既便于展示广阔的生活,描写众多的人物,又能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狄更斯在叙述手法上用了英语语法上两种不同的时态。在无所不知的叙述人讲故事时,用的是现在时;在埃丝特·萨默森在故事发生七年后回忆往事时,用的是过去时。这两种量才而为的交错使用,加强了小说的逼真感。”此外,两种叙述方式的交错运用,也有利于切换故事的线索,“紧紧抓住读者的好奇心。正如我国古典小说中那种‘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的‘卖关子’手法”{44}。作者在分析中抓住重点,写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他各章大都如此。
  童真的《狄更斯与中国》是国内迄今为止最系统地考察百年狄更斯在中国的接受、传播与研究的专著。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狄更斯的生平与创作,第二章介绍狄更斯在中国的译介,第三章介绍狄更斯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第四章介绍狄更斯在中国的研究。专著在资料的收集上下了一番功夫。对于狄更斯作品在中国的翻译情况的介绍是当时国内最为详细的。专著介绍了狄更斯在中国的研究,对中国与英美狄更斯的研究进行了比较。童真认为,狄更斯既是一位现实主义大师,也是一位大众小说家,这两个特点使狄更斯在中国有着广泛的读者和知音。“由于受西方的狄更斯研究的影响,中国的狄更斯研究与英美的研究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中英文化的巨大差异,中国狄更斯研究又显现出对西方狄更斯研究的选择、变异即‘文化过滤’。”这种过滤“首先表现在对西方狄更斯研究的选择和引入上”,其次表现在“对狄更斯代表作的认识与理解上”。在英美,“更多的人倾向于将《大卫·科波菲尔》视为作家的代表作”,而在中国,“一般都将《双城记》视为狄氏的代表作”。这“是典型的以我们自身的文化模子的文学观和文化立场在认识、欣赏、评价来自西方文化模子中的作家作品,这种根据自己的文学观、审美观去欣赏、理解、取舍来自别的文化模子的文学信息的结果必然会造成狄更斯这位来自异质文化模子中的作品在中国产生变形、遗漏,甚至歪曲。像狄更斯这位在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流行作家,我国在研究他时夸大了其作品对重大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实的反映,将他作为流行作家媚俗的一面过滤掉了。”{45}童真肯定中国狄更斯研究取得的成就,但也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料或知识性错误,重复研究的现象严重,创造性与创新不够,有严重的“苏化”和“西化”倾向,等等。

      赖干坚的《狄更斯评传》是作者多年研究和积累的结晶。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探讨狄更斯拼搏奋进、悲欣交集的多彩人生,中篇探讨狄更斯的创作轨迹与心路历程,下篇探讨狄更斯的艺术品格与艺术个性。作者认为,关于狄更斯生平,“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成长道路和带有悲喜剧色彩的恋爱与婚姻”,关于狄更斯的创作,“必须弄清楚它的发展脉络,揭示他的创作风格的变化与他的心路历程之间的关系”。{46}这种写作思路贯穿全书并由此形成全书的特点。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中篇。在这一部分,作者将狄更斯的创作分为早期、转折时期、高峰时期和晚期四个阶段,分析了狄更斯的15部长篇小说和一篇中篇小说《圣诞颂歌》。作者将狄更斯的早期创作概括为“创作的传奇色彩与作者的浪漫情怀”,转折时期的创作概括为“创作思想艺术的更新与作者对现实的深入观察,冷静分析”,高峰时期的创作概括为“创作思想艺术的成熟与作者对现实的极度失望、不满、内心的焦虑不安”,晚期的创作概括为“创作的悲喜剧色彩与作者幻灭感、苍凉情怀”,并依据这些界定分析狄更斯各个创作时期的作品,脉络清楚,分析比较深入。在下篇,赖干坚将狄更斯的创作个性归纳为浪漫与写实两者的融合,在创作上倡导对现实的想象性模仿。这种想象性的模仿有几种形态:其一,“以‘富于幻想的处理办法’表现对邪恶势力的批判、否定”;其二,“现实批判与理想探寻相结合”;其三,“题材趋向现实与幻想的融合,因而狄更斯的小说既是现实的,又富于传奇色彩和戏剧性”;其四,“人物塑造兼具写实与浪漫的特征:人物既是真实的,又是奇特的”。{47}这些观点无疑是站得住脚的。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