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自然科学类比

作者:陆晓光 更新时间:2010-10-29 10:51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资本论;马克思;王元化;科学精神;类比
【职称论文摘要】
资本论》在论述方法上有一个迄今鲜为注意的特点,即频繁借用生物细胞学及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方法与例证作借鉴和类比说明。对于今天的《资本论》研究者,考察这种类比方法与其论证目标的相关性,不仅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当年著作中的基本思路,更有助于从一个特殊侧面真

题记:王元化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研读《资本论》的笔记写了“十余册”;六十年代为研究文艺“规律”而撰《文心雕龙创作论》,明确告白是以《资本论》第一卷初版序言中的“科学”观为“良箴”;迄至其“九十年代反思”时期,他一方面倡导“有学术的思想”,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依然强调当年从马克思著作中受到过“极大启发”。本文缘此而写,并作为纪念王元化先生八十九冥诞(2009年11月30日)。
  
  一、“最难理解的商品”与“经济细胞”的类比
  
  《资本论》第一卷初版序言中明确指出:该书“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①。原因在于该部分具有高度抽象的思辨特点。而借用自然科学方法作类比,首先正是旨在说明这种思辨方法的必要性: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而对资产阶级社会来说,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都是经济的细胞形式。在浅薄的人看来,分析这种形式好象是斤斤于一些琐事。这的确是琐事,但这是显微镜下的解剖所要做的那种琐事。②
  其中“显微镜”、“化学试剂”、“细胞”、“解剖”等用语显然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学及化学。马克思把商品比喻为“经济的细胞形式”,把用“抽象力”分析商品类比为“显微镜下的解剖”,由此说明其方法的特殊性和必要性。该类比中的关键词是“细胞”与“商品”。我们要理解马克思对其所用方法的说明,也就首先要了解“细胞”与“商品”之间的异同。今查生物学有关“细胞”的知识文献,再将之与《资本论》关于“商品”的论述作比照,得如下几个类似点。
  其一,细胞和商品都是有机体的基础单位。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一般来说,细菌等绝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由一个细胞组成,即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则是多细胞生物。”(中华医药网,http://www.365yiyao.com/news/swhuaxue_560_597179.html)本文生物学相关所据同此。,商品则是现代经济有机体的基本元素。《资本论》首篇“商品”章的起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商品开始” ④ ⑤ ⑥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7、61、55、8页。。
  其二,细胞和商品在各自所属的有机体中都是进化与发展的起点。就生物整体的进化而言,它经历了细胞→植物→动物→人类的递进发展阶段;就生物中植物、动物、人类中的个体发育而言,它们也都从各自的细胞形式开始(例如婴孩最初由人类卵细胞与精细胞结合孕育而来)。而根据马克思的研究,“资本”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复杂有机体,它经历了商品→货币→资本的三大发展阶段;并且,资本的复杂有机体同时包含前此的货币形式以及最初的商品元素。
  其三,细胞与商品都有各自的内部结构。所有细胞共同的基本结构元素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内质网、核糖体、高基氏体、溶体、液胞、粒线体等。而作为“经济细胞”的商品,《资本论》对它“价值形式”之因素的分析包括:“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价值”与“价值量”、“人类一般劳动凝结”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在《资本论》中首先被分析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两者的来源进而被分析为“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作为“交换价值”内核的“价值”,又被揭示为“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两种商品进行等值交换的所据,进而被揭示为“价值量”,后者来源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等。
  其四,细胞的形体结构与商品的“价值形式”都是人类感官无法直接观察到。细胞的发现有赖显微镜。据载历史上最初看到细胞者是荷兰生物学家雷文霍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他于1674年以自制显微镜片从雨水和唾液中发现活体微生物。然而后世科学家一般却将最初的细胞发现者追溯到早十年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因为他于1665年首次用自制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切片,在放大条件下发现一格格的小空间,遂以原指蜂房小格子的英文单词“cell”命名之。后世科学家将他看到的“cell”来命名后来才观察到的细胞,这意味着显微镜方法对于发现细胞的决定性意义。商品的“价值形式”也是人类感官所无法把握,《资本论》因此多处以“不可捉摸”、“看不见也摸不着”等形容词来强调它的非直观性④。它是《资本论》运用“显微镜下的解剖”般的“抽象力”分析方法而首次揭示。马克思写道:“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⑤
  其五,细胞与商品的相对研究难度类似。细胞有赖显微镜才能观察研究,而早在显微镜发明的千百年以前,人类对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动植物的机体却早已有所研究与认识,例如中国古代有植物学著作《本草纲目》。商品虽然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但是对其内部结构的认识,诚如马克思所言:“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而对于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原因何在?“因为已经发育的身体比身体的细胞容易研究些。”⑥中国先秦“庖丁解牛”典故可为马克思此说注释,庖丁的游刃有余意味着他对牛体知识和解剖技术的谙熟,但是庖丁所处时代根本无法认题记:王元化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研读《资本论》的笔记写了“十余册”;六十年代为研究文艺“规律”而撰《文心雕龙创作论》,明确告白是以《资本论》第一卷初版序言中的“科学”观为“良箴”;迄至其“九十年代反思”时期,他一方面倡导“有学术的思想”,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依然强调当年从马克思著作中受到过“极大启发”。本文缘此而写,并作为纪念王元化先生八十九冥诞(2009年11月30日)。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