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自然科学类比(4)

作者:陆晓光 更新时间:2010-10-29 10:51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资本论;马克思;王元化;科学精神;类比
【职称论文摘要】
C4H8O2 的化学符号中,C、H、O分别表示碳、氢、氧三种化学元素,其右下的小数字分别表示三种元素的分子数量。;因此两者间具有质与量的两个层面的相等关系。由此反观作为商品的麻布和上衣,就其内含的价值元素之性质而


  “C4H8O2 ”的化学符号中,C、H、O分别表示碳、氢、氧三种化学元素,其右下的小数字分别表示三种元素的分子数量。;因此两者间具有质与量的两个层面的相等关系。由此反观作为“商品”的麻布和上衣,就其内含的“价值”元素之性质而言,它们是相同(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就其内含的“价值”元素之数量的层面而言,“20码麻布=1件上衣”所内含的“价值量”也是相等(例如都是一天劳动量的凝结)。由于丁酸与甲酸丙酯这两种化学物体所内含的化学元素,是已经被当时科学所证明,乃至已经成为化学领域中的通识,而劳动产品作为商品所内含的价值关系,在当时则是一个尚待揭示,且难以凭直观与常识所理解的问题,因而以前者对于后者,就具有类比论证的意义。由此可见,马克思用此类比说明商品之“价值”实体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堪称颇费苦心。
  
  五、《资本论》自然科学类比的启示
  
  我们综合前述《资本论》以生物细胞、数学等式、几何公理、物理重量,以及化学元素等(它们都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类比,应该不能不承认,虽然商品的“价值”并非属于自然法则,但是其作为社会存在的“客观对象性”,以及马克思借以论证说明的思路与方法,却已然清晰可辨。虽然商品“价值”的客观对象性是借助“抽象力”分析的结果,但是它作为一种观念,却诚如马克思所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4页。
  《资本论》频繁借鉴自然科学论证的方法至少表明,马克思是以高度自觉的科学意识进行其研究的。在他看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属于“科学”,而科学的共同目标是探索并揭示隐蔽在客观现象后面的潜在性质、因果关系以及变化规律。正是基于这种科学研究观,马克思才会在其显然属于非自然科学领域的《资本论》中,频繁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
  《资本论》对自然科学的借鉴与类比还表明,在马克思看来,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对后者的重视,更是科学态度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浅薄的人看来,分析这种形式好象是斤斤于一些琐事。这的确是琐事,但这是显微镜下的解剖所要做的那种琐事。”
  《资本论》对自然科学的借鉴与类比提供了一种独特启示:科学研究的难度不仅在其对象本身的隐蔽性和复杂性,有时还在于其阐明研究成果的方面。诚如马克思所说,在《资本论》“最难理解”的商品之“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方面,“我已经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页。。然而马克思所尽可能做的“通俗易懂”,依然属于和限于既非经验直观、也非生活常识的自然科学领域。因此,对于科学研究成果与著作的读者,也必需有一点“科学”精神。
  马克思因此在《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的序言中不无批评地写道:“法国人总是急于追求结论,渴望知道一般原则同他们直接关心的问题的联系,因此我很担心,他们会因为一开始就不能继续读下去而气馁。这是一种不利,对此我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事先向追求真理的读者指出这一点,并提醒他们。在科学上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崎岖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6页。
  归根结底,《资本论》的难度及其为此而借助自然科学进行类比论证与说明的方法,提示和期望后人的还包括一种不能以急功近利方式对待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社会性质的。
 毫无疑问,作为人文学者的马克思,他当年所能了解与把握的自然科学知识毕竟有限;其所涉各种自然科学在后来迄今的新成果也早已超出马克思当年所能想象。例如,就《资本论》第一卷初版序言所借鉴类比的生物细胞学而言,马克思当年所据是在手工制显微镜条件下观察到的细胞形体与结构。而在现代高科技电子显微镜条件下,生物学家们已经进一步观察到构成细胞的各微细器官都各有更微观层面的内部结构。例如关于细胞内部器官之一的细胞质,当年未曾有的更微观层面的发现之一是“细胞质含有维持生命现象所需要的基本物质,如醣类、脂质、蛋白质、核糖核酸等”。如果说在“商品”研究方面,现代经济学也已经获得比当年马克思所见更丰富的资料依据和不拘一格的研究方法,那么《资本论》的研究成果显然也并不意味着人类关于“商品”问题之认识的终点。然而,至少就马克思当年在“商品”分析中表现出的高度自觉的科学意识与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以及贯彻始终的科学精神,却依然堪称典范,历久弥新。
  关于《资本论》科学精神与马克思人文理想的关系,参见拙文《马克思的审美情愫与社会理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资本论〉结构艺术与马克思美学理念》(《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马克思美学视阈中的“汉特医师”们——重读〈资本论〉》(《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责任编辑:王恩重 李亦婷)
  
  点评意见:
  马克思哲学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性思想的科学史观和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等人道主义思想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经过对传统科学与人文的批判继承,实现了科学与人文的理论统一,并通过《资本论》时期的现实验证,最终使科学与人文统一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论文分析了《资本论》在论述方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即频繁借用生物细胞学及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方法与例证作借鉴和类比说明。通过对自然科学中理想方法和文学中的形象思维方法在《资本论》中的应用的研究;通过对系统和具体的关系的发现,论证了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思维系统再现对象系统的方法;从系统的过程和结构的关系来考察逻辑与历史的关系;从系统的发展史与个体发展史的关系来考察逻辑与认识史的关系;从逻辑方法系统来考察范畴系统的逻辑起点、逻辑顺序和逻辑结构;等等。经过作者对《资本论》的研究分析,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对后者的重视,更是科学态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作者还提出《资本论》对自然科学的借鉴与类比提供了一种独特启示:科学研究的难度不仅在其对象本身的隐蔽性和复杂性,有时还在于其阐明研究成果的方面。这些见解都富有新意。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