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路的求索

作者:陈任远 更新时间:2010-10-30 11:3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传统;知识界人士;激进;西化
【职称论文摘要】
为了能给传统在现代化的大潮中指引出一条“顺其波而扬起流”的进化与更新之路,30年代的知识界人士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作用下,提出了以全盘西化观、充分世界化观、根上西化观为基本内容的西化方案。在此方案中,虽然对传统持激进立场是其最基本的特色,但是其目的绝不是为激

 随着现代化问题被先进的中国人提上历史日程,传统的出路问题也就浮出了水面,并且日趋凸显。因为在传统与西学的关系上,人们不能不面临着如下的困惑:若果传统如其批评者所说是招致民族危亡的恶首罪魁,为何现实中仍有许多人对其依然执著?若果西学如其赞美者所讲是中国现代化的不二法门,为何从清末到如今中国仍止步于现代化的门外?难道是传统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坏,还是西学也不是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好?或者是正由于传统的坏才排挤了西学的好,还是正由于传统的好的缺失才阻梗了西学的好的发挥呢?故此,为了寻找传统的出路,一部分30年代的知识界人士提出了激进西化路向的方案,希望借此能为传统在现代化的大潮中指引出一条“顺其波而扬起流”的进化与更新之路。当然近年来学术界有关30年代西化思潮的研究成果也确实非常丰富,人们不仅对西化思潮中的一些代表人物进行了研究,而且对西化思潮中的不同派别之间的关系及其主张进行了探讨。就前者而言,比如郑大华在文章中就提出胡适不是一个全盘西化论者,因为胡适之所以主张“充分西化”与“全力西化”,是由于民族文化自卑心理的滋长和对所谓文化“惰性”的体悟,因而他不是一个“全盘西化论者”;①尤小立则认为胡适是否全盘西化论者,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认,否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的学术态度和现实态度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②刘集林在研究陈序经时指出,尽管陈氏的全盘西化论存在明显割裂中西、笼统含糊与空想的一面,但从具体的时代环境与他急切的救亡思想出发,却又有其历史的合理性。③就后者而言,比如赵立彬以“论”与“派”为文眼,以文化论战为背景,对全盘西化思潮的观点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④张太原则从历史的与政治的以及文化的角度对全盘西化思潮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⑤不过,作为本文的特色:就是站着激进的角度,一方面从宏观上对西化思潮出现的原因进行探讨,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对西化思潮的内容进行举证和评判,从而达到对其更加客观与公正的解读效果。
  
  一、时与势的产物
  
  激进的西化路向之所以能成为一部分知识界人士指引传统的一条出路,一方面是传统在其心目中不仅是无能的化身,而且是落后的代名词。比如陈序经著文说:“从东西文化的程度来看,我们无论在文化哪一方面,都没有人家那样进步。从文化本身的各方面的连带关系来看,我们不能随意的取长补短。从东西文化的内容来看,我们所有的东西,人家统统有,可是人家所有的很多东西,我们却没有。从文化的各方面比较来看,我们所觉为最好的东西,远不如人家的好,可是我们所觉为坏的东西,还坏过人家所觉为坏的千万倍。”⑥相对于陈序经对传统高屋建瓴式的批评,吴世昌的批评则很有画龙点睛的味道,他说:“儒家以功利教人,其终极目的是‘应帝王’。孔孟仁义之说,算是讲为人之道的精彩部分,然与客观的真理无关。宋人讲格物,已受外来思想之影响。而格来格去,又格到心上,仍离不开人,所以也不能走上科学之路。老庄要去‘是’‘非’观念,使后世以‘是非’为‘口舌’‘麻烦’的同义词。法家对治道虽有贡献,而先要教人揣摩心理,谄谀权贵,狎弄人主,然后能行其政策(见《韩非·说难》)。并且法家也注重功利。”⑦跟陈、吴二氏不同的是,林语堂用以退为进的手法痛批传统的无能,认为在当今时代,单纯地依恋于传统而不思进取,那么再好的国粹与传统也难以保全。他说道:“再退一万步,就说东方文明有了不得的宝贝,国粹家想极力保存,试问国粹保存起来没有?我们的图书馆在哪里?我们的博物院在哪里处?我们的古乐今日在哪里?我们的古物古迹有相当的保存没有?我们的历朝古玩国宝书画,今日贩卖到什么地方去了?是在伦敦巴黎还是北平?我们的古玩古画今日是在纽约东京呢,还是北平呢?”⑧从林氏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传统岂只是无能,简直是罪过。显然,在这些激进的批判者看来,传统已到了洗心革面的时候了。
  另一方面,先进中国人激烈反传统倾向的示范效应。由于晚清以来国家民族危亡的加深与现代化诉求的受挫,传统日益成为一部分激进中国人抨击与谴责的对象。比如戊戌变法的主将谭嗣同针对当政者的愚顽和昏庸,就认为中国的自秦朝以来就是一种加强盗的政治,中国的文化就是一种“荀学”加“乡愿”的文化,而且彼此勾结相互利用,故而谭氏发出了“冲决封建之网罗”的吼声。辛亥革命时期,一个笔名绝圣的革命者在《排孔征言》一文中就喊出孔子的口号,他说:“欲世界进于幸福,必先破迷信;欲支那人进于幸福,必先以孔子之革命。”⑨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反传统显得更为激烈,比如陈独秀大力倡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那德先生又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⑩被胡适誉为“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则在文章中直呼孔子为“盗丘”、“国愿”,认为“盗跖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乡愿之误事仅一隅,国愿之流毒遍天下。”{11}钱玄同则主张不仅要废除传统的伦理道德习俗节日,而且要废除承载传统的古籍和文字。可以说,反传统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在追求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声音。自然作为30年代的知识界人士难免不受其影响,比如陈序经就对前人激进的反传统大加肯定与赞扬,他说陈独秀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旧文学的否定和反对,在思想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而且,在激烈反传统的知识界人士中,既有新文化运动时期反传统的参与者,也有沐浴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者。事实上,也许正因为近代以来这种反传统思想的沉淀和积累,才间接推动了30年代知识界人士对传统激进态度的形成。
  此外,其他一些理由也为某些知识界人士激烈的反传统提供了话语支援。比如陈序经之所以激烈的反传统,是因为他站在文化有机体论的立场上,认为文化是整个的完全的,是不能随便分解的,如果要学习西方文化,就必须是全盘的,而不是枝枝节节的;要改造传统文化,就应该是根本的,而不是修修补补的;为此,他还对那些在传统出路问题上持复古和折衷倾向的人进行批评,指出前者的错误是昧于文化发展变换的道理,后者的错误是过分地强调文化的一致与和谐。胡适则根据传统天然的守旧性特征,主张对西方文化必须全面的大量的引进,让其充分地跟中国固有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借它的朝气和锐气来打掉一点传统的惰性与暮气;否则,不仅原本需要改造的传统仍处处保留其旧有的特性,就是刚刚从西学中引进的良法美意也会堕落成逾淮之橘;正所谓“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罢了。所以,胡适告诫人们毋须担心西学的引进会颠覆中国固有的传统,相反,它只是中国传统实现新生的催化剂。二、同一方向下的不同路径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