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威实用主义的建构方法(2)

作者:刘华初 更新时间:2013-06-17 22:0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建构方法;杜威;实用主义;工具主义;起源方法
【职称论文摘要】
二、杜威实用主义的建构方法及其基本特征 在杜威实用主义的方法论中,建构方法与起源方法构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辩证而互补的关系,如果说前者为一种综合性的方法,那么后者则是侧重环节分析的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


  二、杜威实用主义的建构方法及其基本特征
  在杜威实用主义的方法论中,建构方法与起源方法构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辩证而互补的关系,如果说前者为一种综合性的方法,那么后者则是侧重环节分析的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体现了杜威哲学中有关经验是一个过程的基本观点,因为两者所针对的都是实物的过程,而不是仅仅针对于其最终的结果。这两种方法虽然并不一定能够达到与辩证法同样的效果,特别是与黑格尔和马克思所发展之后的辩证法相比,但是,它们的综合性运用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杜威在方法论上受到诟病的辩证法缺失。
  杜威实用主义的建构方法表现出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其一,反还原主义特征。这一点可以从“建构”这个术语本身的含义看出,但是,杜威的反还原主义是基于其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基于他对经验的改造,因此具有存在论的根基。与其关于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不同,杜威的建构方法并不是以明确的理论体系的形式提出来的,而是主要表现在他对传统认识论静态观的批判上,特别是对笛卡尔、康德认识论中的二元分离和客观对象的固定不变性的批判上。在杜威建构方法的相关思想论述中,“事件”这个概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一个普遍性的范畴,是杜威阐释建构方法的基石。在杜威看来,所谓事件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形式”,一种既包含有时间、空间,又有具体的经验事物和发生情境的整体,在反还原主义的基本假定下,杜威反对将“事件”像数学公式那样简单地还原成各自分离的时间、空间、物质、人、原因、结果等等确定性的要素,而且,这种还原方法对于我们认识经验的事物和自身的思想,从而指导具体行动也并不总是有效的,因为“事件是以暂时的过程为条件的具体存在,它在有机体—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的情境中得到发展。事件概括了两个基本的杜威假设”①。
  其二,建构方法基于连续性原则。杜威关注生产和建构,而这种生产和建构是以自然与文化之间的连续性为基础的,从实用主义的最终指向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来说,哲学的任务最终在于对文化和人类生活的意义建构,从自然科学研究到社会人文关怀之间是一个经验所及的连续性地带,因此经验的建构方法也就自然而然了。可以说,杜威在认识论或者知识论上持一种建构主义态度,虽然他并没有明确地提出这样的说法,但他对先验观念的消解,对经验的改造,主张人化的自然,在成熟的后期又倡导文化的建构,都表明他既有自然建构主义思想,也有一种文化建构主义的观念;这与其知识是建构文化工具的“工具主义”观点一脉相承,相互印证。与认知领域、心理学领域里的典型建构主义不同,杜威的建构方法是站在哲学高度上的,具有哲学的基础根据,而不是某种单纯的科学认知模式。即便在某些单一的方面,譬如,经验与文化的建构过程中包含了个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的诸要素的参与,他也比皮亚杰的古典个人建构主义和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提出得都早,而且很可能是杜威给他们提供了启示。
  作为建构方法的前提条件,连续性原则是杜威反对近代二元认识论而提出的基本哲学观点。杜威虽然反对康德的“先验”概念,譬如认识主体、时空形式和范畴,但他并不否定那些认识本身;而且认识本身并非如康德、笛卡尔所认为的那样是先验的、不可解剖分析的,而是在一个连续性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认识主体本身也是可以由其实际产生的功能和行为而界定的。正是通过这些概念和范畴,经验者才能够对所经验到的事物有所感受、言说和判断;在反省经验中,对世界的行为中更是不可缺少经过公式、推理等过程而寻求到的解决方法。对于杜威来说,这些建构起来的概念、范畴和认识是达到实践行动解决问题的理论工具,它们对于具体问题而言可能只是一种连接不同要素的中介而已。由此可见,很多看起来不变的概念和规则、“先验”的法则都不过是人在连续性的经验过程中建构起来的结果,换言之,凡是在认识之中的都是基于连续性的认识建构的产物。
  其三,建构是一种反复的过程。因为我们的认识过程总是不断变化、升级,随着原来建构结果在新的认知过程中问题的出现而变得陈旧,于是就需要新的认识了,也即新的建构了。建构的过程性特征典型地表现在杜威区分“宗教”与“宗教性的”的观念上,他认为,神学运动在西方的法律发展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曾经是精神世界不可缺少的一种建构支架,神学在历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建构起来的一座巨大的精神文明的“桥”;但是,随着神学逐渐完成了这种社会意义的建构功能,如果它的积极功能逐渐消退而负面效果渐显,就会阻碍人们在达到现代化之后建构新的意义世界的实践,于是人们就会想方设法改造它,拆除它。如韦伯所说宗教曾经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缺失的要素,但今天,如果它还有着在伦理学方面的价值的话,我们不必拆除它,但至少要改造它,去掉其教旨主义的成分;用杜威的话来说,就是去掉其“头”,而保留其过程之“身”,可以说这就是一种新型的宗教建构,是一种有益的宗教性。连强大的宗教建构都具有历史性、阶段性,还有什么东西的建构不是经验反复建构的一个环节呢。总之,意义的建构过程是通过循环而实现的,在这一点上,杜威其实蕴涵着后来伽达默尔的“视界融合”的诠释学观念。过去事件所具有的这种重要意义乃是积极地和统一地浸润在当前所发生的事件之中,并为它们所体现出来,而这些当前的事件实现着为过去事件所构成的当下意义。

    其四,建构方法具有具体历史性特征,也即具体情境之下的历史性。这种具体的历史性特征表现在杜威用时间性情境来消解康德的先验性假设上。情境是建构起来的,“实在不是通过感官的接受性而得到揭示的,而是以一种建构主义的方式在筹划和施行有赢有输的行动的情境之中被揭示出来的”②。杜威明智地看到,像黑格尔那样主张强扭在一起的思想综合在短期内是无法达到的,所以他并不介意其哲学“不成体系”的指责,而面向具体的情境问题。他宁愿解决一些当前的迫切问题,建构一个个现实生活中的指导工具,而不是宏大的理论,哪怕这些问题是零碎的,只要我们在解决的过程中是处于一种统一的思想指导之下就足够了;他认为哲学是道德和政治的诊断,哲学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问题。在杜威看来,黑格尔式的统一往往造成僵化的确定性,他对确定性的批判就是出于对这种僵化的认识论的反感。可以说,对杜威哲学的一个研究切入口是他对知识与行动的观念,而这在其《确定性的寻求》一书中得到最充分的论述。他声称要用探究来代替二元论之类的确定性争执,因为,他认为在那个条件成熟之前,哲学家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扫除阻塞人们思维的无用材料,从而开辟通向未来可能的真正大综合的道路。杜威的建构方法有超越历史主义的意义。历史主义只是道出了时间性和时间上的变动性,而杜威的建构方法对于事物在时间过程中的构成模式说得更多、更细。杜威的建构方法包含了空间性的变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甚至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空间也有不同的具体情境,思想、语言和行动空间不同。历史主义没有道出变动是如何进行的,是线性演变的还是突变的结构变动,而建构方法主张两者的交替存在,主客体在历史时间中的交互影响过程实际就是一种建构过程。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