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威实用主义的建构方法(3)

作者:刘华初 更新时间:2013-06-17 22:0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建构方法;杜威;实用主义;工具主义;起源方法
【职称论文摘要】
三、建构方法在杜威各方面思想中的运用 杜威的建构方法体现在其思想的方方面面。譬如,他的教育思想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对美国的现代教育,甚至中国的现代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运用建构方法对儿童认知过程的


  三、建构方法在杜威各方面思想中的运用
  杜威的建构方法体现在其思想的方方面面。譬如,他的教育思想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对美国的现代教育,甚至中国的现代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运用建构方法对儿童认知过程的解析、“教育即生活、社会、经验的改造”、“做中学”等教育信条促进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本人曾著文专门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中的建构性特征③,所以,关于其教育思想与实践方面的建构方法运用就不在此赘述了。下面我们从语言、心灵、文化、民主政治、宗教伦理等方面来考察其运用。
  杜威的语言哲学观与其建构方法一样被人们所忽视,直到戴维森在对语言分析的意义考察中重新发现了杜威实用主义的价值,人们才又关注起杜威的语言实用主义观念。在杜威看来,语言就是人类的一种经验方式,语言的形成是一个人类经验历史性的建构产物,其中始终承载着大大小小的社会行为和意义的建构,在这个建构过程中语言就是一种经验工具,“语言总是行动的一种形式,而且当它被当做工具使用时,它总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进行的协作行动的一种手段……他带有一种分享和融合一体的意义”④。毫无疑问,就像意义的建构是反复的过程一样,语言用法的建构过程充满着内部小循环。结构中的相对性、“基本”假定或者实际形成的状况反映了时间和生活状态等多重因素的现实结果,但不是理论上“基本”的,而是一种方便的稳定的要素,生活的支架。语言中的意义的建构使得意图的非语言字面特征越来越明显,各种相声小品都是利用语言资源作为材料来建构意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意义的建构具有强烈的超越语言层面的确定性,那就是文化的建构。
  文化的建构典型地体现了杜威“知行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想。杜威晚年主张建构一种新型的文化,他试图用文化来代替哲学,并主导未来的哲学发展。在新型文化的建构中,杜威倡导哲学理论要扮演积极的角色,希望将哲学思想变成实践中起建构作用的方法,而非抽象的理论观赏物。对于我们当下来说,文化建构的重点在于制度的建构,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创制起于良好的初衷,但不久便流于形式甚至被滥用,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果。这需要继承者因时利导,所谓“世易时移、变法变法宜矣”。换言之,制度本身曾经起到了历史作用,参与了历史经验的建构,但曾经是积极的力量完全可以变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权力,因而还需要重新建构。
  杜威的建构方法还表现在他有关社会的民主政治、伦理学和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论述中。杜威非常看重民主社会的重要性,因为民主社会是教育的保证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人类共同经验形成的可能条件,而且在各种经验之中民主经验是最动态的。⑤如果说杜威反对源于古希腊的二元分离的倾向,那么他对古希腊的民主精神则是高度推崇的,因为古希腊的理性首先是在政治生活中表达出来的,也是在其中形成的。杜威基于社群的民主主义是自下而上的建构性民主,基于社群的个人积极参与建构的民主主义社会。杜威鼓励有责任心的民众而不只是社会精英对人类事务的最大限度的参与,认为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能够开启人们相互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形成社会信任和共识,这就是在实现、建构和扩大民主的内涵和价值,也是建构社会共同体的最有效方法。杜威相信,民主是社会建构起来的,而非自然进化的结果,大众积极参与的建构过程是民主制度成为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有力保证。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杜威建构方法在其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心灵哲学思想中的运用。众所周知,杜威最早的思想成就表现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上,他是美国功能主义心理学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曾经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杜威深受詹姆斯和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心理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机能,心灵的价值就在于使有机体适应环境从而增强生存能力;他著名的“反射弧”概念实质上是一个刺激——反应不断重复而建构起来的心理反应机制,是一种心理的经验;作为其经验观的“血液”,机能和生长也是其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含动态的建构性特征。杜威还揭示了旧心理学所忽视的情绪和主观能动性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体现在他对儿童生长的阶段性划分上;他认为,在学习思维中人对新、旧经验通过认识和回忆进行调节和重新建构,这是主动性学习、举一反三的心理学基础;即便一种情绪性的反应也是个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调节机制。因为,健全的人不仅一方面自我调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界和社会,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发挥自我意识的反作用,从而在自己与外在环境之间形成相互建构的过程。建构性贯穿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表现在其能力、思想和行为上;不过,这个变化和成长中的心灵除了受到物质性的自然界和社会环境影响之外,还受到文化传统和习俗的历史性建构。也就是说,心灵不是一个本体的存在,而是在建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个意义体系,“整个科学、艺术和道德的历史表明,个体所呈现出的心灵并非属于个体,因为前者实质上是信念、识别和无知的体系,是对意义的接受和拒绝、期盼和赞许的体系,而这些意义则在文化传统和习俗的影响下被制度化了”⑥。杜威的心灵观念是自己的文化和社会建构思想的基础,他基于建构方法的心理学理论对20世纪早期西方国家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特别是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地从事自主性学习、儿童能力建构培养的实践。
  注释
  ①Raymond Boisvert. Dewey’s Metaphysics.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1988:139.
  ②④[美]杜威:《确定性的寻求》,傅统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7、119页。
  ③刘华初:《杜威与建构主义思想之比较》,《教育评论》2009年第2期。
  ⑤Patrick O’connor. Human Nature, Pragmatism and Democracy: An Interpretation of John Dewey. Michigan: Univ. Michgan Inst. Press, 1972:101.
  ⑥John Dewey. Experience and Nature. Chicago: The Open Court Publishing Company, 1971:150.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