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分析:基于黄金律消费角度(3)

作者:陈忠斌 蔡东汉 更新时间:2012-12-02 23:43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索洛模型;黄金律消费;消费支出;乡村人口迁移
【职称论文摘要】
农民的收入能够提高吗?换言之,要使农村居民的年人均纯收入,追赶上城镇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的收入要以多快的速度增长?根据复合计算公式(3),在给定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和城镇居民年


  农民的收入能够提高吗?换言之,要使农村居民的年人均纯收入,追赶上城镇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的收入要以多快的速度增长?根据复合计算公式(3),在给定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和城镇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情况下,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到2030年追赶上城镇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必须保持13.74%的速度增长。事实上,1979—1989年、1990—1999年、2000—2010年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分别为6.52%、6.17%、5.36%。很显然,要想让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翻一番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这一结论意味着城乡居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差距在未来20年仍将继续扩大。农村居民的年人均纯收入追赶上城镇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我们知道,由于产业分工的原因,农业收入始终低于非农业收入,农业收入的增长率滞后于非农业收入的增长率。因此,要想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必须把大量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和服务,这就需要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目前急需解决的难点是,要让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暂时流动变成永久定居在城市工作和生活,这就需要改革农村进城人口的社会保障,特别是要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子女上学受教育的机会。
  五、结 论
  通过城镇和农村实际年人均消费支出与黄金律消费水平的比较发现:城镇居民的实际年人均消费支出,整体上达到了黄金律消费水平,1997年以后逐渐低于黄金律消费水平;农村居民的实际年人均消费支出始终没有达到黄金律消费水平,表明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一直是不足的。
  基于农业收入增长滞后于非农业收入增长,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城市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事实。解决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举措之一,是要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职业转换,鼓励农村劳动力到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和服务。为此,政府需要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尽快将义务教育覆盖到高中阶段,这将有利于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地区就业。
  基于2001—2009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城市化率分别只有42.72%和37.31%的事实。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面临着城市化的任务。就政策层面而言,通过消除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户籍制度、健全完善农村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如加快养老、医疗保险的全国统筹和全国流动,提高个人领得的养老保险金额,提高医疗报销比例等),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有利于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的转移,而且能够促进居民消费支出的较快增长。
  注释:
  (1)数据根据2012年7月26日更新的PWT7.1数据库,按国家和地区收入分组计算得到 (http://pwt.econ.upenn.edu/php_site/pwt_index.php)。
  (2)采用PWT7.1中1980—2009年158个国家实际人均GDP的消费份额kc与实际人均GDP的对数值Ln(rgdpl)进行面板回归。回归估计结果为kc=122.3104-6.2499Ln(rgdpl)。表明实际人均GDP的消费份额与实际人均GDP的对数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统计值在1%的条件下显著。  (3)根据复合计算公式y1(1+r1)n=y2(1+r2)n得到r2=-1。式中,r1为2000—2010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平均值(r1=0.072640);2010年城市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y1= 6541.39元, y2= 2026.15元;n假定为20年。
  参考文献:
  [1]刘东皇,沈坤荣.收入分配、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华东经济管理,2010,(1):31-35.
  [2]孙烽,寿伟光.最优消费、经济增长与经常账户动态——从跨期角度对中国开放经济的思考[J].财经研究,2001,(5):3-10.
  [3]顾六宝,肖红叶.基于消费者跨期选择的中国最优消费路径分析[J].统计研究, 2005,(11):39-42.
  [4]田卫民.基于经济增长的中国最优消费规模;1978-2006[J].财贸研究,2008,(6):1-7.
  [5]吴忠群,张群群.中国的最优消费率及其政策含义[J].财经问题研究,2011,(3):9-13.
  [6]綦校海,马念.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探析——基于北京、上海1978—2008年的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0,(8):51-55.
  [7]Young, Alwyn. The Tyranny of Numbers;Confronting the Statistical Realities of the East Asian Growth Experience[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 110(3):641-680.
  [8]Young, Alwyn. Gold into Base Metals;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 NBRE working paper 7856, 2000.
  [9]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2000,(7):3-15.
  [10]白重恩,钱震杰. 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3):27-41.
  [11]Chow, Gregory C. , Kui-Wai Li. China’s Economic Growth:1952—2010[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2:247-256.
  [12]陈长江,高波.新兴发展中国家中TFP指标的适用性分析——基于模型的证明[J].世界经济研究,2010,(2):3-13.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