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规范管理在广播电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2014-03-12 13:59:23
    目前,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档案也随之不断增多,种类也逐渐丰富,群众的日常生活也更加关注相关的视觉和听觉信息。怎样才能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地规范相关资料的档案管理,并且充分发挥其优势,强化其实用性,目前已经成为了摆在从业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 【阅读全文】
  • 新闻报道更要注重新闻伦理

    2013-08-20 17:04:36
     因为涉嫌轮奸,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某某被媒体连篇累牍报道,甚至深挖到其父母家庭等过往事件。波士顿爆炸中国女留学生遇难,“死者家属要求不要透露名字”,然而,国内多家媒体在报道时不仅刊登了名字,甚至还将死者的照片不加马赛克就发出来。 ... 【阅读全文】
  • 新闻策划的另一种思路

    2013-08-20 16:56:39
     以2000年“世纪新兵”入伍为背景,《空军报》对每年都要进行的新兵报道进行了大胆的策划和创新。这种创新是希望改变通常意义上的在某一个时间段内,选取不同的侧面,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景式呈现的模式,而是以时间为轴线,选取相对固定时间点,定期进行报道,通过时间的累积,记录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并以点带面、小中见大。 ... 【阅读全文】
  • 传媒专业大学生业务素养提高之我见

    2013-08-20 11:42:10
    国内高校传媒专业大学生新闻业务素养普遍存在欠缺,高校、学生和媒体应该共同努力,纵向拉长实践教学时间链条,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横向拓宽实践教学范围,增加传媒专业学生进入该产业的砝码,提高学生的新闻业务素养,把高校传媒专业打造成为传媒人才的孵化基地。 ... 【阅读全文】
  • 微电影特性与电影文化产业发展

    2013-07-21 15:32:2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电影发展在电影文化产业中必将占有一定的比例,便捷的欣赏方式、和生活贴近的产品内容、无处不在的视频发布都给微电影带来兴盛的希望。微电影是建构在数字影视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结合新媒体“微”的传媒特征、快捷高效运营特点、草根快餐文化特色共同来呈现电影之美或许就是微电影的本源真身。微电影是开放的,时间和其他必要的特质并不是约束,微电影因视听语境和手段的改变而产生新的艺术形态和市场运营模式。... 【阅读全文】
  • 英文恐怖电影的“狂欢化”特性研究

    2013-07-21 15:28:14
    恐怖电影在电影类型之中是一个异类的存在。英文恐怖电影更与西方世界文化观念的变迁密切相关,在电影场景的设置、叙事视角的设置及人类心理展现等方面都极有代表性。本文借用巴赫金“狂欢化”的理论,从视觉、言语和自我三个角度分析英文恐怖电影的“狂欢化”特性,从而更加深入地揭示出此类型电影对人类的宣泄本能、后现代的颠覆意识的集中展现,对了解西方文化生产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阅读全文】
  • 历史观照下的好莱坞电影华人形象考究

    2013-07-21 15:23:44
    从历史视角考察,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经历了从一元化到二元化的发展,当前形势下呈现多元华人角色形象。在此历史背景下,华人在好莱坞影片中呈现滑稽可笑的形象,折射出美国人对中国国度的好奇和偏见,华人形象成为美国种族文化的牺牲品。华人形象的设计反映出美国社会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态度和意识,虽然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好莱坞电影创造了一些正面积极的华人角色,但是其主流的银幕形象仍然直接或者间接地透视出美国人的偏见和歧视心理。 ... 【阅读全文】
  • 论电影《金陵十三钗》对传统战争题材的超越

    2013-07-18 00:38:53
    中国电影历来都不吝于表现二战时期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尤其是南京地区的残忍暴行以及中国人民开展的英勇无畏的反抗斗争,如:《屠城血证》、《南京大屠杀》、《避难》、《栖霞寺1937》、《南京!南京!》、《黄石的孩子》等,而这一传统题材在影片《金陵十三钗》中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诠释。张艺谋的电影以讲述精彩的故事见长,《金陵十三钗》在故事之中传递出了独特的战争观念,是一部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影片。... 【阅读全文】
  • 《西游记》师徒四人代表的不同精神

    2013-04-28 20:57:00
    :《西游记》这部作品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及白龙马,是人类执着精神、战斗精神和乐观精神、懒惰精神、忠诚和服从精神以及忍辱负重精神的象征。师徒四人其实代表着人类精神的不同方面,是人类不同精神侧面的象征和具体体现。 ... 【阅读全文】
  • 世之介与西门庆人物形象之比较

    2013-04-12 00:36:26
    井原西鹤的《好色一代男》被称作日本的《金瓶梅》,本文拟对两书的男主人公“世之介”和“西门庆”形象展开比较分析,旨在探究在中日两种社会环境十分相似的土壤中,开出的这两朵艺术之花具有怎样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是怎样通过世之介和西门庆这两个人物形象的不同来体现的。... 【阅读全文】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下一页
  • 末页
  • 1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