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题材影视的大热与当代中青年攻击性及宣泄的关系研究(2)

作者:耿燕 更新时间:2016-12-12 12:4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盗墓;影视;攻击性;宣泄
【职称论文摘要】
三、宣泄 (一)宣泄理论 虽然最初弗洛伊德认为生本能和死本能是相互对立的,但是后来他认为两者能以不同的方式联系起来。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每个人都有固定的心理能量,这一能量如果被用于一种典型的行为,那么


三、宣泄
(一)宣泄理论
虽然最初弗洛伊德认为生本能和死本能是相互对立的,但是后来他认为两者能以不同的方式联系起来。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每个人都有固定的心理能量,这一能量如果被用于一种典型的行为,那么它就不能被用于其他类型的行为。个体通过社会接受的渠道来释放自己的死本能,每个人内部的心理能量是固定而有限的,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得到这样或那样的释放。
许多年来,心理学家和公众相信,“宣泄”或“释放情绪”能够带来攻击性的降低。一个关于攻击行为根深蒂固的信念是:如果人们具有大量参与攻击行为的机会,那么无论这种攻击行为是真实的还是象征性的,他们表现出攻击冲动的可能性会降低,这一方式被称为宣泄疗法(catharsfs)。尽管宣泄疗法的概念广受欢迎,但大多数研究表明,攻击体验只能增加而非减少攻击冲动。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让三年级儿童进行一项任务,并让同伴对其进行干扰,随后,一组儿童使用玩具枪进行射击游戏,而另一组儿童则参与非攻击性任务——做数学题,(Maiijck&Mccandiess,1966)随后,所有孩子获得向干扰其任务的同伴表达攻击性的机会。通过一个严格的程序,研究者让儿童相信他们会给那个孩子造成电击。结果发现,两组儿童在“电击”行为的选择上并不存在差异,宣泄疗法并不能降低攻击行为。
有一个更著名的攻击行为理论——认知新联结理论。这一理论假定一个人经历了一些消极的事情(比如说痛苦或者不适后,在这些经历被唤醒时攻击行为会更容易发生)(Berkowitz,1998)。
(二)影视作品与攻击性宣泄
社会习得理论中曾有,个人的攻击性反应是被其经历或者被对他人的观察所刺激的,电视或者电影的主角成了观看者的榜样。电视剧中超过一半的主角持续地卷入暴力互动,电视剧很可能是攻击行为最常见的模仿对象。1999年4月20日,两个男生走进科罗拉多州利特尔顿镇的哥伦比亚高中,他们身穿黑色的防水短外套,手提半自动手枪、短枪和炸弹。在一个小时之内,这两个男孩杀死了12个同学、1个老师以及他们自己。从目击者的角度来说,这个事件就像一个电影中的情节。
几乎没有人会质疑接触电视暴力会带来儿童攻击行为上升这一观点(Comstock&Scharrer,2006),实验室研究和相关研究都表明了这一关联。以北纽约州一项相关研究为例,该研究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对707户家庭的电视观看及攻击性行为进行了调查(Johnson et al,2002)。结果发现,即使在控制了早期攻击行为、不利家庭条件、社区暴力等因素的影响后,观看电视更多的青少年在随后的追踪中表现出了更强的攻击性。总体而言,研究表明电视暴力能够解释儿童攻击行为变异的10%(Dodge,Coie,et al.,2006)。这与吸烟和肺癌之间的关联大致相当。对原本就具有攻击性的儿童而言,电视和电影暴力的影响尤为突出(Bushman,1995;Leyens et al.,1975),就像电视暴力增加了儿童的身体攻击行为一样,观看电视节目中的关系攻击同样会带来关系攻击行为的增加,尤其是在电视角色因关系攻击获益的情况下(Linder&Gentile,2009)。在短期效应之外,观看电视暴力还会对儿童产生长期的影响。在20多岁时进行的重测表明,和在小学早期不怎么接触暴力电视节目的青少年相比,在同一阶段观看大量暴力节目的青少年攻击性要更强(Husemann et al,2003)。他们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攻击行为,更多的言语攻击行为,收到更多的交通罚单,也更可能被逮捕。
媒体暴力影响神经学基础的相关研究才刚刚开始,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的研究发现,在接触暴力电子游戏(Wang et al.,2009;Weber et al.2006)或观看电影暴力场景(Murray et al.,2006)时,儿童大脑的某一区域(如前额叶皮层)的活动会减弱。这一脑区与自我控制相关脑机制活动的降低有关,这可能是接触暴力画面会增强攻击性的部分原因。
四、中国盗墓题材大热的原因

  从世界电影整体发展来看,电影的历史并不长,只有100多年,但电影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好莱坞电影发展历程中,上个世纪最后三十年,是现实题材的繁荣期,2000年之后,在大片模式上又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大片模式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魔幻、科幻题材故事的成功。如今的好莱坞更加谨慎,原创电影故事的比例受到严格控制,而根据畅销小说、漫画改编的电影故事大行其道。利用畅销小说的影响力和先期市场检验的结果,作为题材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是非常有道理的运作方法。

       对于中国本土电影,曾有业内人士做过统计,魔幻、恐怖、悬疑、动作、探险类的电影,被拍成大片之后最容易赚钱,而盗墓题材则融合了这五大元素。已故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著名戏剧电影理论家霍华德·劳逊把电影故事的社会意义总结为“对人的新认识和对人类关系的新发现。”仔细观察一下西方惊悚类型电影故事的思想内涵,就会发现不外乎是从正面来表现正义战胜邪恶,或在巨大的灾难考验下塑造英雄,从而表现那些最能够温暖人心的人类情感和情怀。 

  除此之外,大量《鬼吹灯》、《盗墓笔记》的原著粉所代表的“粉丝经济”也催生出如此巨大的“盗墓产业”,这一现象是喜是忧,影视界的“盗墓”题材热是否会有迎合市场之嫌?真正吸引读者的是,盗墓题材影视作品所传递出的关于生命,关于死亡的思考。不管是《鬼吹灯》还是《盗墓笔记》都表明中国自有墓葬那天起,就形成一种生死轮回的价值观,而盗墓寻宝的故事,其实是主人公寻找自我价值,寻找心灵救赎,并论证生死命题的过程。
五、总结与展望
尽管在一种角度上,人们把电影称为产业,称为工业,但构成电影本体的,却是我们的人生。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一群人在特定时空中的一段人生经历,有的甚至就是电影作者自己的人生复制,即便是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其本质也是人类情感的直接投射,人们观看电影,会随着其中人物的悲观离合或高兴或悲伤,甚至,会把自己与电影中的人物做比照,或唾弃,或效仿,电影因此而直接成为人类情感的倾诉与参照对象。很多观众反映,看完盗墓题材的影视作品,明白了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个家族是这么纠结,这么勾心斗角,这些人的关系这么复杂,他们将原来自以为很可怜的自己投射到电影或电视剧的主人公身上,他们梦想会像其一样备受瞩目,而这,很大一部分也迎合了现代人的心理,渴望被关心,渴望默默无闻的自己突然就变成焦点。不论是对现实的模仿还是对梦想的创造,都可以把观众带入似真似幻的光影世界。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