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style》中的青年亚文化元素辨析

作者:孙希洋 顾颖 更新时间:2014-06-16 15:24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江南style;青年亚文化;文化产品
【职称论文摘要】
2012年,韩国歌手PSY凭借《江南style》创造了世界乐坛奇迹。得益于新媒介的传播,《江南style》在世界范围掀起一波娱乐狂潮,并成为人们乐于模仿与恶搞的对象。尤其是PSY在MV中大跳其独创“骑马舞”的形象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着“流行”的符号。歌曲内容同样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PSY因扮演一位试图伪装成上流社会人士的普通工薪阶层也被中国网友称呼为“想要逆袭的屌丝”,而剧中所展现出的对阶级矛盾的表达也包含了十足的青年亚文化韵味。

    作者简介:孙希洋(1988-),男,汉族,单位: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硕士,青年亚文化研究。
  顾颖(1991.10-),女,汉族,单位:苏州大学凤凰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硕士,文化研究方向。

       引言
  滑稽的造型,动感的节奏,夸张的舞步——简单看来,这就是红遍全球的《江南style》最大的特点。平心而论,《江南style》(以下简称《江南》)的歌并不称得上动听,舞步也算不上优美,但仍然在世界各地掀起了追捧与模仿的狂潮。尽管有人简单地将这一现象仍斥责为大众“审丑的流行”,但这并不妨碍《江南》的走红。这其中不缺乏名人效应和新媒介的辐射式传播。简单夸张且搞笑的“骑马舞”伴随着这首歌曲红遍了全球,对那些哪怕带有一丁点娱乐精神的人来说,不知道骑马舞就意味着“与世隔绝了很久”。而其中,《江南style》的青少年粉丝群体可谓一马当先。毫无疑问,年轻人对社会流行,个性张扬的事物有着独特的嗅觉,《江南style》中包含了太多的流行而富有个性的元素:骑马舞、恶搞等等。无论是《江南》中流行的快速镜头剪辑,还是大量国际化,城市化的标志性符号运用,这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商品生产线上,是司空见惯的产品。本文从青年亚文化的角度分析《江南style》走红全球的原因。
  一、《江南style》的“仪式抵抗”
  从旋律上说,江南style是一首标准的,韩国流行音乐特点十分明显的动感舞曲,但江南style却有着相对明显的青年亚文化特征的歌词和MV,当《江南》红遍全球之后,网友纷纷用“屌丝的逆袭”来形容这一奇特的文化现象。尽管这是种玩笑式的称呼,但却十分精炼地概括了在《江南》中所表现出的青年亚文化特质。“屌丝”一词可用“社会下层人士”代替,“逆袭”解作“反击”,由此可理解为“社会下层人士对中上层阶级一次反抗”。而在伯明翰学派看来,“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和霸权的抵抗”是其核心的一环。斯图亚特·霍尔曾指出,青少年亚文化形成独特的风格,目的是为了“抵抗社会”。《江南style》的“抵抗”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
  1、自身被边缘化阶级地位的强调
  “屌丝青年”可以泛指那些没钱,不受异性欢迎,打扮老土,缺乏社会交际的年轻人,与“高富帅”“白富美”相比,他们及其家庭在经济和社会权力上都处于劣势。PSY也是这样一位“屌丝”,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过上富人的生活,但无情的现实总给予他打击。于是,PSY只能在小区的儿童沙地上一边晒太阳,一边幻想着身边伺候自己的美女;想参加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最后也只能在公园里看老人下棋。
  共同的处境构成了身份的认同。尽管伴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伯明翰学派一直赖以为中心的“阶级”正在迅速地消解或转型,但江南style却也表现出了足够多的“困境特征”——并从生活层面延续到心理上的情绪发泄——这足以让绝大多数观众产生共鸣,继而加入到这一“抵抗仪式”之中来。
  2、对上流社会阶层权力的消解
  “oppa(哥哥我)是江南style”是整个歌曲中重复次数最多的歌词。毫无疑问,这种对富人阶层戏谑的模仿有着对阶级矛盾的表达,而矛头的指向,是韩国江南区的人们总是一副“趾高气昂”的姿态:他们不用面对沉重的生活负担,可以悠闲地参加各种休闲活动,并随时对挣扎在生活中的打工一族们发号施令。而对“哥哥是江南style”的反复演唱和夸张的骑马舞,则代表了一个无权利,边缘化的社会下层人士通过一系列具有符号象征意义的举动表达了对主流,权威,中上层阶级的反抗,对贫富差异,权力不等的不满,并对上流人士的权威形象作出消解。
  《江南》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同样是出于对上流社会讽刺的需要。MV中,女性均是身材火辣,穿着性感,是男人眼中的“理想女性”。在PSY看来,一旦自己成为富豪,只要喊两嗓子“哥哥是江南style”,便会有大量美女拥簇而来。由此,对女性形象的建构可以看作是《江南》中对上流社会讽刺的突破口:女性一方面美丽优雅;另一方面却也放纵不堪。至此,上流社会的生活在讽刺的语境中被展开,富人们故作优雅,装腔作势的丑态一览无余。
  3、对消费潮流的抵抗
  科恩发现二战后伦敦东区的传统工人阶级因为资产阶级资本的入侵,首先失去了原有的生活空间,原本属于工人阶级的文化娱乐便失去了社会空间而难以继续存在。然而,哪里有主流文化的压迫,哪里就有亚文化的反抗。①于是,工人阶级子弟走上街头,将街道变为斗争的场所,打出“恢复父辈文化”的旗帜。
  在《江南》中,“江南区”对工人阶级来说,象征着灯红酒绿,糜烂奢华的贵族式生活,俨然是资产阶级“消费的世界”。富人们学习西方贵族的生活方式,借以表达自身“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这样的观念同样入侵了工人阶级,在当代社会大众媒介的猛攻之下,加之以消费社会的消费特征,这种生活方式不仅仅是有钱便能购买,而且也变为“高人一等”的代名词,于是,PSY一方面厌恶有钱人的“趾高气昂”,一方面又羡慕着那种生活方式。
  二、风格——草根的狂欢与个性表达
  随着传统意义上“阶级”的消失或转型,青年亚文化也绝不会依旧停留在“阶级抵抗”这一单纯的层面上。伴随着新媒介的产生和消费社会的到来,青年亚文化已经呈现出之前所没有的新特征。

      例如,个性夸张的“骑马舞”,作为一种颠覆的风格,既属于“仪式抵抗”中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成为了一种象征时尚、有趣的符号。《江南》风格由来是基于一种草根的想象,而这种想象表达之后,充满个性化风格的特点也恰恰与当代青年亚文化的特点有着一定的相同。
  1、抵抗的娱乐化
  《江南style》的走红,原因在于《江南》在其粉丝看来“很有趣”——并不是当真要用骑马舞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就《江南》本身的叙事内容而言,其抵抗因素原本就寄托于一种搞笑,戏剧性的语境氛围之中。MV中的PSY大腹便便,却又西装革履,油头粉面,大部分时间还带着墨镜装酷,再加上极具喜剧色彩的故事情节,伯明翰学派所说的“阶级抵抗”元素就已经遭到了削弱。《江南》的绝大部分时间,最明显的意图,依旧是逗观众一笑,让其眼前一亮,继而记住自己。在这一逗一笑之中,曾经作为一种风格的娱乐已然跳上了与抵抗相等的位置。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