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学作品中的狸形象比较

作者:李欣欣 更新时间:2017-12-04 12:3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狸;中日;形象;文学
【职称论文摘要】
在中日古代到近代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怪异小说当中,有不少关于狸的描写。本文将通过中日词典对狸的形象的描述,和文学作品中脍炙人口的狸形象,了解两国对狸这种动物的认知,分析狸形象的不同以及其背后思维的区别,以期更深地了解中日文化,加强相互间的理解。

       中图分类号:H13;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4-0118-01
一、狸的容貌
1.中国词典
《语言大典》中对狸有以下描述。①豹猫。也叫“钱猫”、“山猫”、“狸子”、“狸猫”、“野猫”。体大如猫,圆头大尾,全身浅棕色,有许多褐色班点,从头到肩部有四条棕褐色纵纹,两眼内缘向上各有一条白纹。……[1]
《辞源》中有说明。貍:獣名。①哺乳動物。猫属。同“狸”。爾雅釋獣:“貍、狐、貒,貈丑。其足蹯,其迹。”②貓貍的省稱。[2]
从以上中国词典的描述中可发现,“狸”是与“猫、野猫”相似的猫科动物。。在古代,它也被使用到地名或人名的领域。现在,人们已经很少使用这些用法。
2.日本词典
《国语大辞典》中描述如下。“犬科哺乳类,体长约70cm,尾粗腿短。体毛一般为灰褐色,面部和足部为黑色,背部有不太清晰的十字形黑毛。穴居夜行杂食性动物。警惕性较低,经常在人类居住地出现……在传说中经常以变成人的妖怪形象出现。”
《广辞苑》中描述如下。①“犬科哺乳类,头长50-60cm,尾长15cm。在山地或草原以洞穴为巢,群居……会变化骗人,而且会敲打腹鼓。”②“表情愚笨,实际却很狡猾。也指具有同样特质的人。” [3]
参考以上当中出现的对狸的描写会发现,在日本,狸是犬科动物,它的形象经常是擅长变化的妖怪。公元720年的《日本书纪》中有一段文字,就提到过类似动物。日本人把“狸”读作tanuki,源自镰仓时代的《古今著文集》,后来便一直沿用至今。
二、与狸有关的故事
1.不受欢迎的中国的“狸”
查阅有关狸的故事,会发现在中国典籍中数量较少。其中“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鲁迅全集第五巻《准风月谈·“滑稽”例解》中,就有此故事的描述。小说《三侠五义》中写有这个情节:宋真宗无子,刘、李二妃皆怀孕,刘妃为争当皇后,与太监密谋,在李妃生子时,用一只剥皮的狸猫将小孩換下来。[4]
狸的故事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六朝志怪物语,其中以《搜神记》为主,里面有五篇与狸有关故事。卷十七当中到倪彦思家里到处捣乱的狸怪(倪彦思家狸怪);卷十八当中想要戏弄人反被戏弄的老狸(董仲舒戏老狸);被狸怪搞的家破人亡的故事(吴兴老狸);寄宿人类家中,对善良主人报恩的老狸(刘伯祖与狸神);在田间对人搞恶作剧后被打跑的狸怪(句容狸婢)。[5]除了少数狸怪能够福佑人类之外,它们总是和不安、干扰、灾难、死亡等联系在一起。在对待精怪的问题上,人类的做法一贯明确而果决。它们最终或被烧死,或被杀掉,或主动远离人类。这样的结局无不表现了人类除之而后快的“驱怪”心理。
此外,在中国近代有名的志怪小说,如《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当中,几乎没有狸怪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当时人们都把猫叫做“狸”,而少有单独的狸的故事出现。
2.日本的“狸怪”
和中国较少的狸的故事相比,日本民间故事中狸的形象就显得丰富多彩和深入人心。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动物有关,一类是与人类有关。由于动物习性的相似性,狸总是和狐同时出现,最有代表性的故事就是“化けくらべ(变化比赛)”,在日本也有“狸は八化け、狐は七化け”(狸有八种变化,狐有七种变化)这句俗语。而且狸特别善于变化成和尚,因此就有很多故事发生在寺庙里,最有名的就要数“文福茶薪”了。传说在日本上野国茂林寺的茶釜,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茶水。而将此茶釜带来的守鹤和尚,就是狸的化身。[7]
在日本四国地区,由于当地没有狐的出现,与其具有相似习性的狸就自然地被当地人供奉。在每年10月,当地人会举办“狸まつり”(狸子的祭礼),多年来,已经成为当地别有特色的习俗,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看。并且有许多狸的故事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历史文化而被保留下来,并被日本人津津乐道。[6]最具知名度的“阿波狸合戦”(阿波狸之战)的故事,曾两次被拍摄成电影,并且其中的长老金长狸也被尊崇为金长大明神,如今在小松岛市的金长神社中仍然被当地人供奉。
在日本,除了传说之外,在明治时期也出现了以狸为主角的童话故事,并被收录到当时的畅销书“广介童话选集”中。明治时期汉学家石川鸿斋的小说《夜窗鬼谈》中,也收录了四篇关于狸的故事。[8]
在中国的志怪小说当中,狸都被描写成具有幻化之术,会骗人的狡猾的动物,并且给人一种凶恶神秘的印象。《论语》当中,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名句。对于从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来说,对于人类以外的“怪力乱神”都会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到了近代,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中国人都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而且大部分人都没有宗教信仰,不相信有神佛等存在的人自然也不相信动物具有变化的能力。在中国人心中,“狸”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猫科动物。在此背景之下,对“狸”、“狐”这些有灵性的动物的印象并没有成为一种主流意识。
日本的民俗学者柳田国男先生表示“日本妖怪最大的特征是具有两面性,而且会很简单地进行善与恶的转换”。“狸”对于日本人来说是比较熟识的动物,既有凶恶的形象也有蠢笨的形象。在中世初期的日本,“狸”被当做是野猫或是在山里的一种奇妙的动物,到了室町时代,逐渐被认为是狸或浣熊一类的动物。而且,在文献中出现的“狸”的样子,在江户时代前期很多都是凶恶的形象,再到后期又出现了蠢笨的形象。“狸”这个汉字和动物形象,是从中国传播而来,但在日本文化的影响下,它的意义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扩大了,日本人对于狸的印象也一直在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 王同億.語言大典[M].三環出版社,1990年.
[2] 辭源(修訂本)第四册[M],商務印書館出版,1988年.
[3] 新村出. 広辞苑第四版[M]. 岩波書店. 1991年.
[4] 鲁迅.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