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美养德,以德审美”的音乐通识教育*

作者:李花 陈红 更新时间:2018-04-13 12:0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美育;德育;价值;功能
【职称论文摘要】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大学作为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车间,应该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音乐通识类课程则不仅能在学生的美育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德育方面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但音乐的功能也在于它具备德育功能。前苏联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于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儒家则认为,音乐“通乎政而改风平俗”,“正音”可使人之间和敬、相亲、和顺,而“淫音”则乱世、乱心。的确,优秀的音乐作品有利于欣赏者的身心健康,对人的思想道德的影响深远而有力。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大学作为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车间,应该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音乐通识类课程则不仅能在学生的美育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德育方面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教学过程中的音乐美育
(一)与时下流行审美接轨
以《音乐剧欣赏》课程为例,古今中外音乐剧佳作数不胜数。除了一些相对经典的音乐剧目要在课堂上播放展示外,也要引进大量的时下热门流行音乐剧,其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经典美学和时尚美学的差异所在。例如经典音乐剧电影《音乐之声》和最新奥斯卡音乐剧电影《爱乐之城》对比之下,除了制作手法的差异,我们更能从唱段唱法、表演情绪、演员形象、画面构图、色彩色调等多方面感受到大众审美的流行趋势所在,而这些流行趋势也正能体现当代人的思维方式。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本质来说就体现着文明的时代特征。音乐通识类课程让学生多接触流行音乐文化,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当下的流行审美。
(二)鼓励学生表达审美偏好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塔。每个人对于美学的感悟和理解因为他们的性格差异而不同。大学主张尊重学生个性培养,音乐通识类课程就能提供平台让学生展示个性,发展特长,相互交流。课堂上,老师可以定期举行一些展示的环节,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品味和审美。如模仿选秀节目,挑选评委点评,既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通过点评和交流,提升了大学生的歌唱审美能力。
(三)激发学生创造力
音乐是灵动的、富有生机的,所以音乐的表达方式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音乐常能引发人的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而想象力又是创造力的源泉。课堂上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思考乐曲的更多可能性,包括唱法、编曲。如果学生能够即兴进行改编,那就更要鼓励其进行展示。可以多增添一些原创类的单元,让同学们自己走上讲台,创作简单的旋律并进行填词,或者试写小歌、小乐曲,根据乐曲改编歌词等练习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审美力
学生想要自主地进行创作创新的前提是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作为通识教育,公共音乐课程不要求学生掌握高深的乐理知识和表演技巧,但对于基本的节拍、音高等还是要有基本的了解。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排列组合才有可能创造出新鲜地音乐力量。同时,对于外行人来说,对于音乐的欣赏也许只停留在乐曲表面。所以,为了更进一步地发展学生的审美力,传授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相关技巧也是必要的。
二、音乐美学中渗透的德育教育
(一)把德育作为教学目标渗透到课程当中
让德育成为贯穿课堂的重要主题,要求教师自身树立德育意识,并把德育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进行思考和调整课堂的安排,选取合适的课程主题,设立恰当的互动环节以达到这一目的。比如,可以举行“爱国歌曲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表演红色歌曲,积极向上的音乐剧目。或者让同学自编自导,改变一些经典的红色影视剧桥段,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一些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每节课都应该安排一些德育的侧重点,让德育通过公共音乐课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心中。
(二)丰富教学手段做到因材施教
做好德育教育的关键是要了解教育的对象,也就是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性格特征,根据受教育群体的年龄层次、专业领域、心理状况等因素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手段,寓德育于教学实践当中,才能更好的促进德育,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大學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性格基本已经成熟定型,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审美观。大学教育注重人才性格培养,所以教育者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对于理工科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严谨,但人文素养方面却亟待提高。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讲解乐章的同时向学生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开拓学生眼界,是学生能全面发展;对于文史类学生,他们的思想偏于浪漫,富有想象力,更能理解一些充满华彩、情绪饱满的唱段,但对于一些规则的、结构工整的乐曲则明显少了很多耐心。这时公共音乐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能广泛地发展爱好。
形式方面也可以有巧妙的设计,例如歌曲接龙来提升学生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校歌改编培养荣校意识和集体意识;民歌大赛来激发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兴趣,促进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等。
(三)用作品本身进行德育教育
课程中最多的部分是优秀作品的欣赏,如何选取作品则是教师应该认真把控的。如《我相信》、《飞得更高》、《最初的梦想》等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情绪饱满、慷慨激昂,能激发学生对于梦想和信念的坚持;如《真的爱你》、《鲁冰花》、《烛光里的妈妈》等音乐作品,一方面可以带领学生感悟父爱母爱的崇高伟大,让学生时刻铭记要感恩父母,另一方面又可以引导学生由感恩父母向感恩师长、感恩朋友、感恩社会延伸,从而由小爱升华至大爱;再如《我爱你中国》、《龙的传人》、《黄种人》等作品,它们处处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情怀,学生在欣赏学唱时,无形之中就感受并升华了爱国主义热情。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首要职责就是把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切情感,以达到德育的教育目的。 

  (四)教师自身的德育意识培养
教师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公共音乐教育的任课教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身,以身作则,以传递德育理念。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榜样,容易成为学生模仿和趋同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塑造自身外在和内在形象,并利用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和形象管理去影响学生的品的发展。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仪态、生动幽默的语言、激情的演唱、准确娴熟的指挥,都会时刻影响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深远影响。如在校歌学习中,教师可以将自己母校的校歌也诠释给学生,并讲述自己在学校的积极向上的趣闻及自己对母校及恩师同窗的怀念等,让学生受教师的感染而更尊师重道、爱校荣校,同时珍惜同窗友情,减少社交矛盾。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