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克莱德曼到郎朗:大众文化视阈中的钢琴艺术

作者:叶健 更新时间:2012-06-04 09:2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中,钢琴,艺术,视阈,文化,曼,郎朗,大众,克莱德,
【职称论文摘要】
 引    “我已经很怕在中国出席钢琴独奏会了,因为在这里可以体验到中国钢琴生态形形色色的活灵活现。如果是郎朗或李云迪的音乐会,琴童们就会像面对神祗一样,或者说像IT业的小屁孩见到比尔·盖茨或丁磊、张朝阳们一般,基本上属于‘教主崇拜’一类。但是最可怕

 ——刘)枫
   这段乐评是对当下“钢琴热”现象的描摹。明星钢琴家的“教主崇拜”与钢琴大师的“名不见经传”,反映出的正是大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典型现象。
   本文拟从大众文化视阈透视钢琴演奏、考级及相应的“钢琴热”带来的新文化景观。在阐析大众文化对于钢琴艺术发展的良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着力发掘其内在实质及存在的问题,如:是热爱钢琴艺术本身?还是追逐钢琴所带来的各种虚幻光环?热爱音乐?还是热衷于音乐之外的各种实际利益?并试图揭示出中国新一轮“钢琴热”的“南辕北辙”,即:中国人学钢琴成为“时髦”的真正成因及弊端。
  一、大众文化背景与钢琴艺术的文化身份
   在现代工业及至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中,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市民化、市场化、同一化的趋势。大众文化应运而生,并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及新的文化模式。“大众文化是一种以文化产业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传媒为手段,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市民大众为对象的社会型、大众化的文化形态。它具有商业性和产业性、强烈的实用功利价值和娱乐消遣功能及批量复制和拷贝的创作生活方式;具有主体参与、感官刺激、精神快餐和文化消费都市化、市民化、泛社会化的审美追求。”②由此,文化的本性、旨趣和功能都有了质的改变,文化固守的精神追求——自律与自足、批判与创造已被掩蔽,在大众文化中取而代之的是他律与“类物”、迎合与摹仿。
   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在全球化语境下大众文化在中国方兴未艾。在这一时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都市消费时代来临;同时,经过“文革”后二十多年的教育投入,国民文化程度普遍提高,民众对文化教育和精神生活有着更多的渴求与关注;再者,外来大众文化的进入、现代传播技术的影响,也造就了大众文化在中国的繁荣与崛起。反映在艺术领域,无论是商业片、网络歌曲还是广告设计等等,无不体现出大众文化发展的显著特征与强大动力,呈现出当代中国开放、多元、兼容的文化景象。本文选取的观测点——钢琴艺术在大众文化视阈中与不同层次文化的交流、融合也体现出以上特点。
   钢琴艺术曾经是贵族文化的一部分,其发端、形成,与“上流社会”密不可分。作为舶来品,自明代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进献古钢琴于万历帝以后的两三百年间,钢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因为乐器本身的稀有、造价不菲,加之其演奏技术的艰深、不易掌握,音乐内容的抽象性、不易理解,其传播范围仅限于由宫廷至教会学校、再到专业院校。其身价非寻常人家所享有,其内涵亦非普通百姓所享用,是不折不扣的“小众”艺术,因此也被冠以高雅艺术与精英文化的身份象征。
   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钢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如火如荼。在数以万计的琴童与追随者中,既有真正的乐迷与知音,也有大批大众文化作用力之下的拥趸。究其文化心理的形成主要有:
   1.对于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向往。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增长率逐年提高,人们的收入也在大幅度增加。告别了温饱问题,有车有房、富足安稳的中产阶级生活成为民众的新追求;与此同时,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使得西方文化理念的渗透与接受更加平常,钢琴艺术作为文化上层建筑和西方经典艺术品种,成为民众眼中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它仿佛寓意着一个新的阶层、一种物质生活的梦想。
   2.大众审美心理的文化自觉。经历了“文革”等政治运动后的今天,人们的思想不再有诸多禁锢,生活状态更放松,休闲时光、浪漫情调成为一种更广泛的精神生活梦想。钢琴由其造型、音色、表现方式兼具怡情性、赏心悦目,学习钢琴、欣赏钢琴音乐犹如中国古代赏习“琴棋书画”的那般雅事。在这一文化心理的推动下,钢琴艺术以其高雅品貌在与大众
  文化的互动中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壮大发展。
   二、大众文化的初步体验——
   克莱德曼和他的通俗钢琴曲
   上世纪80年代末,来自法国的通俗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在中国广受欢迎,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从1992年在北京的第一场音乐会起,他来中国演出达到一年数次的高频率,从音乐厅到公共场所的背景音乐,克莱德曼的通俗钢琴曲处处可闻。
   克莱德曼及其钢琴曲的魅力在于:其一,明星气质为演奏加分。金发的克莱德曼容貌俊朗、台风幽默洒脱,在轻松愉悦的音乐之外尽显法兰西的浪漫与优雅,被舆论称为“钢琴王子”。其二,入乡随俗地改编曲目。克莱德曼和他的团队始终将观众作为接受主体,充分考虑观众的欣赏趣味来选择曲目。自《太阳最红》、《梁祝》的改编以来,他还陆续演绎了数十首中国钢琴曲,力图与中国观众引发更多的共鸣。
   作为大众文化兴起初期来到中国的通俗音乐家,克莱德曼及其团队对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
   1.克莱德曼的音乐会是国内演出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早期实践。直到克莱德曼的到来,中国人才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演出合同。中国国际文化艺术总公司的总经理江凌一直是克莱德曼的中国代理。她说,第一次请克莱德曼时,法方拟就了一份包罗万象的主合同,包括国际和城际的交通运输、住宿、日程、餐饮、技术细节等等。这摞合同书让江凌震惊不已。因为他们都是为了服务于国家与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作演出考虑的只是文化和国际影响,连票房这个词都还没听说过,更想不到宾馆、饭菜都能被写进合同里。中方工作人员为了这份合同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演出全面化的市场运作模式第一次登陆到中国。从此,中国的演出市场进入了正规的市场化运作。中国人从这次开始知道,合同里所有琐碎的要求都是为了演出的顺利成功。③
   2.让中国观众接近钢琴及钢琴音乐,大量由古典乐曲、中国乐曲改编而来的钢琴曲使得钢琴艺术不再遥不可及、晦涩难懂,钢琴音乐就在你我身边,清晰、明快,甚至不需要繁复的演奏技术就能如卡拉OK般自娱自乐、陶醉其中。克莱德曼和他的通俗钢琴曲在中国的流行,对钢琴艺术起到了极大的普及作用,他拥有的广泛受众正是诞生广大琴童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天才钢琴家也当横空出世。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