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作者:周海清 更新时间:2010-09-17 09:01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
【职称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应用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了解市场,对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必须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市场经济下人才培养特点;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重视学生能力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也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市场产生了对广告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大量需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相对紧缺。高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艺术设计与艺术表达能力,掌握艺术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具有较强的艺术设计能力和艺术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那么,高校应当如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构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艺术设计是一门紧密追随时代潮流并引领时代潮流的专业。市场需求和市场规律是设计师进行设计活动的基本原则,也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风向标。所以,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首先充分了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关于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艺术创造能力。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有充足的实习、实践类课程作为保障。艺术设计专业应当在保证基础性课程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和开课顺序,为学生增加实习、实践类课程,通过实习、实践,培养学生具备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设计理论知识、工程知识、人机工学知识等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创造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人才培养特点
  为了使培养的人才满足市场需求,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当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灵活化。针对艺术设计和市场联系密切的特点,要全面规范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使学生既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又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以增强学生在未来设计市场上的竞争力。
  调整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突出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不但要体现应用性,更应当立足于学生未来就业后岗位对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因而,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内容要因地、因时制宜,时刻保持敏锐的嗅觉,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
  加强艺术理论、专业理论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当代艺术设计是科学和艺术、营销和市场、时尚和地域文化高度结合的设计。它要求设计师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外,还要有雄厚的艺术设计理论做基础,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做后盾。这就要求高校加强文学、美学理论、自然科学等课程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使学生能站在历史、社会和人文的高度,透视和准确把握各种市场现象和大众心理,把握流行趋向。因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不仅仅会模仿别人,更要自主创造;不仅追随潮流,更能引领风尚,而这是需要丰厚的理论和文化修养作为基础的。
  三、改革教学方法,促进能力全面提升
  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在实践中熟悉和了解市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感受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设计理念,使设计的内容更加贴近市场,并通过市场检验设计成果。
  要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必须全面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艺术设计教育的师资不仅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需要具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跨学科的思维能力。那些既有艺术设计实践经验、艺术专业的教学经历,又有跨学科知识背景的教师是当前艺术设计教学最为理想的师资。其中,艺术设计的实践经验是基础和前提性条件。如果教师缺乏设计实践经验,专业技能的积累严重不足,就容易导致对学生设计作品的评价仅仅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上,缺乏目标客户、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等全方位因素的考虑和审阅。同时,缺乏设计实践,还会在设计方案实施的可行性考察及后期效果的预见上产生偏差,并在技术层面的教学上产生欠缺。因为艺术设计是一门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变化的经验性、应用性学科,设计师审美观、市场感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大量的设计实践项目的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之上,它的成果会受到材料、工艺、施工等客观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师如果缺乏设计经验,在设计表现、设计方法和设计观念上就会产生滞后感。因此,要培养具有较强设计能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具有丰富设计实践经验的师资作为保障。
  其次是改变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重视课堂教学,却不重视实践环节,理论和实践相脱离,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甚至企业需要对毕业生进行再培训。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是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目前能够较好地体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工作室模式”。工作室模式以个案教学为特征,既有独立的探究方向,又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等特点。它是一种建立在多学科系统性知识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进行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它顺应了市场需要,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实践,给学生提供了把握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良好操练平台。
  再次,要重视立足企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地。它使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有机统一起来,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真实的产生场景和氛围。了解企业对自身的实际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艺术设计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往往首先在企业中得到实际应用,学生直接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实习、实践,能够第一时间学习和了解最新的东西。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进入学校建立研发机构。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校内与校外的实习、实践结合起来,既能保证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需要,同时密切了校企关系,促进产学研结合,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最后,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是培养目标的直接反映,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起着指挥棒的用。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课程考试,它是一种结果评价,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不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因为它忽视了学生设计过程中的过程评价和对学生创造能力的考察与评估。因此,有必要对评价方式进行彻底改革。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