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与中国作家作品的比较

作者:张凤燕 更新时间:2015-11-12 12:0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野草》;中国作家作品;比较研究
【职称论文摘要】
《野草》诞生于古今中外文化大碰撞、大转折、大融合的特殊时期,不仅受到外国作家作品的影响,与中国古典文学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作为中国现代散文诗创作的里程碑,《野草》必然会对中国现当代的散文诗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并与之发生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关于《野草》与中国作家作品关系的比较研究中,索源、反响、平行研究等多种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为《野草》的研究开拓了一片别样的天地。在这里,有传承有变革,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野草》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中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当然,这个研究领域的范围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和改进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5)05-0068-06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5.05.010
《野草》诞生于古今中外文化和文学大碰撞、大转折、大融合的特殊时期,它瑰丽多姿的艺术魅力独放异彩,不仅是新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而且是沟通中国古代与现代文学的桥梁。它的里程碑地位,又使之成为现当代散文诗现代性探索的传统。《野草》与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的这种密切关系,吸引着研究者们运用索源、反响、平行研究等多种比较研究方法,从不同视点走进《野草》的艺术世界。
一 、《野草》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探源
在对《野草》的艺术探源问题上,不少研究者把波德莱尔、屠格涅夫、夏目漱石等外国作家作为研究对象,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野草》受他们作品的影响似乎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但是《野草》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现代散文诗的里程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鲁迅善于批判地继承中外文学传统,从中吸取营养,获得借鉴,进行他的艺术创造。
《野草》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单从题材上也能略见一二。比如《我的失恋》就是鲁迅运用东汉文学家张衡《四愁诗》的格式,以饱含讽刺的打油诗的形式写成的。以外,《好的故事》中提及的《初学记》,《死后》中涉及的明版《公羊传》,《腊叶》中的《雁门集》等这些古典文学作品都作为题材写进了《野草》当中。当然,这仅能说明鲁迅读过这些古典文学作品,至于鲁迅如何汲取古典文学的营养,融入自己的创新,创作出《野草》这部不同以往的散文诗著作,还有待从学理上做出进一步的考察和论证。
早在1935年,署名剑的作者在《北平晚报》上发表的《评小品文作家》中,就引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诗句“大用外腓,积健为谈”来评价鲁迅《野草》的艺术风格,敏感地在《野草》营构的独特意境中发现了它与中国传统美学的某种内在联系[1]。随后的1940年,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正式研究《野草》的论文,绀弩在《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一文中用孔子衡量《诗经》的标准,看到了《野草》反传统的特色。文中这样写道:“孔子曾盛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诗以悱恻缠绵,温柔敦厚为主,扩大开来,中国的思想,也都以中庸为主。……鲁迅先生的思想本来是反传统的,而《野草》却最为特色,全部是乐而淫,哀而伤,毫无温柔敦厚,不偏不倚之气”[2]。建国前的这两篇文章虽然缺少学理上的论证,但无疑可以看做1980年代以后出现的《野草》与中国古典文学比较研究的萌芽。
新时期以来,随着《野草》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开始尝试系统地探究《野草》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联系,如刘增人《略论〈野草〉的艺术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血肉联系》[3]、王吉鹏《鲁迅〈野草〉的古代艺术渊源》[4]、贾玉民《〈野草〉的构思与古代笔记小说》[5]、肖剑南《观澜索源:〈野草〉与中国古典散文诗》[6]等是这方面的代表。较之《野草》与外国作家作品缘源的研究,尽管这方面的成果不甚丰厚,但是也比较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在形式和精神面貌上,《野草》确实与中国古代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影响研究特别强调应该基于事实性这一点上,贾玉民在《〈野草〉的构思与古代笔记小说》一文中,列举出很多可以直接对照的例证,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如在《野草》对梦幻形式的运用这一点上,虽然有研究者认为是受屠格涅夫的影响,因为“在《屠格涅夫散文诗集》中,有9篇直接描写梦境,其中4篇是以‘我梦见……’为开头的,而《野草》中也有9篇写到梦境,其中7篇也是以‘我梦见……’开头的”[7];或认为是受夏目漱石的影响,因为“在二十二篇散文诗中,有九篇使用梦幻表现……《梦十夜》由十篇散文诗组成,其中五篇使用了梦幻表现”[8]等等,但贾玉民却认为以写梦的方式来寄托作者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是很常见的手法,以鲁迅对古代笔记小说的研习程度,《野草》“应该说受笔记小说启发者为多”[5]。但是贾文的研究仅停留在相似事例的列举和对照上,而对于古代笔记体小说为什么较之屠格涅夫、夏目漱石的散文诗,对《野草》梦幻形式的运用启发更多,缺少进一步的论证。
其实在《野草》艺术探源这一问题上,一直以来存在着非中即西的偏颇,研究者缺少一种整体关照的意识。这种弊端同样也出现在《野草》单篇文章的研究中。如对于《墓碣文》这篇构思颇为令人费解的文章,孙玉石认为其与波特莱尔的散文诗《哪一个是真的?》在“巡视墓碣文、同死者相对的奇幻的艺术构思,在幻境的形象中揭示比较朦胧的思想表现方法”[9]上是颇有类似之处的;而在贾文中则把《墓碣文》与《述异记·周氏婢》相比较,认为:“二者都写梦中与死者对话。……二者都是死者向生者说话,且语气也很相近”[5]。两篇文章各自把《墓碣文》与《哪一个是真的?》和《述异记·周氏婢》在题材上的相似关系说清楚了,但是引发出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这三者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从这三者的关系中可以看出鲁迅在艺术借鉴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这方面至今还鲜有论者。
事实上,在历来对于《野草》中外艺术渊源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一方面由于过分注重接受者和影响源之间相似因子的两两比对,而忽略研究接受者对影响源的消化、吸收、融合和超越;一方面由于缺少对中西文化渊源的整体把握,而忽略接受者对于不同影响源的选择性接受以及这种选择性接受的“历史文化传统层面的远因和现实需求层面的近因”[10]。

        二、《野草》对现当代作家作品的反响研究 

  张梦阳曾经指出:“鲁迅的存在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鲁迅对他同时代的中国文化施予了巨大影响……鲁迅与中国同代文化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11]。《野草》作为新文学“不可逾越的散文诗里程碑”[12], “为散文诗的诗美实现提供了一份难得的现代性探索的传统”[13],这使它必然会对中国现当代的散文诗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并发生错综复杂的关系。
反响研究中涉及到的同时代作家主要有穆旦(如全红的《穆旦对〈野草〉中怀疑精神的历史传承》[14])、冯至(如李斌的《冯至1920年代佚失的散文诗〈夜话〉、〈野店〉——兼与鲁迅〈野草〉比较》[15])、冯雪峰(如王吉鹏的《〈野草〉在冯雪峰〈真实之歌〉中的回响》[16])等;涉及到的当代作家主要有张承志(如马丽荣的《“冥冥中信任的只有鲁迅”——〈野草〉与张承志的散文创作》[17])、耿林莽(如王志清的《〈野草〉传统:从鲁迅到耿林莽》[12])、彭燕郊(如李红云的《接续〈野草〉传统而独树一帜——试论彭燕郊的散文诗〈混沌初开〉》[13])、朦胧诗人(如彭文忠、张洪的《朦胧诗中的鲁迅因子》[18])等。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