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环境美学中的身体问题(4)

作者:聂春华 更新时间:2012-10-15 10:43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环境美学;身体;感知
【职称论文摘要】
卡尔松的环境美学强调主客之分和审美认知的重要性,从表面上看似乎重复了西方主体性意识哲学的美学论调,但其实不然。在西方意识哲学那里,审美对象呈现在主体的意识中而不是身体的感知中,因此对审美主客性的讨论


  卡尔松的环境美学强调主客之分和审美认知的重要性,从表面上看似乎重复了西方主体性意识哲学的美学论调,但其实不然。在西方意识哲学那里,审美对象呈现在主体的意识中而不是身体的感知中,因此对审美主客性的讨论是不需要身体出场的;但卡尔松对环境审美的讨论却是以反对身体和环境的融合为前提。
  如果说环境审美在伯林特那里是由主体走向身体的一元化思路,那么在卡尔松这里则是从身体走向主体的二元分化的思路;在伯林特那里意识主体必须回到身体才能克服主客二元对立的传统美学,而在卡尔松这里身体又必须重新成为意识主体才能从一般对象中凸显审美对象。但无论如何,身体都构成了他们讨论的焦点,尽管他们对身体在环境美学中的地位有着近乎相反的态度。这说明在环境美学中,身体不再销声匿迹于漠视之中,而是进入了各种观点相互争夺的竞技场,成为了内在于环境美学自身的一个基本问题。
  二、身体在场与感知联觉
  如上所述,不管赞成或反对,身体已进入了环境美学的讨论阈。在20世纪以前,身体在西方思想中一直处于隐匿状态。在西方的两希传统中,身体一直被视为需要加以防范的对象。柏拉图认为身体是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因此真正的哲学家尽可能躲开肉体而关注灵魂,要“尽量单凭理智,思想里不掺和任何感觉,只运用单纯的、绝对的理智,从每件事物寻找单纯、绝对的实质,尽量撇开视觉、听觉——一句话,撇开整个肉体,因为他觉得灵魂有肉体陪伴,肉体就扰乱了灵魂,阻碍灵魂去寻求真实的智慧了”。灵魂和身体之间的二元对立同样是基督教神学的主题,在奥古斯丁看来,心灵的美德和欲望的肉身是两回事,前者不是身体性的,而肉身的欲望只有被压制才能神圣化,才能通往上帝之城,“如果神圣而坚韧的善好不屈服于充满肮脏欲望的肉身,身体自身也会被神圣化,只要她的意愿能保持坚韧不屈服,神圣就不会离开身体自身,因为是意志使身体服务于神圣,而这意志还存在,只要它依然存在,那么它的力量就仍然存在”。从柏拉图到基督教,一个基本的二元设置就是灵魂和身体的对立,灵魂被想象为一种应然在场之物,而作为其对立面的身体也就被视为需要被驱逐出场之物。但这样一种预设其实也间接表明了身体的实际在场和灵魂的缺席,否则就无驱逐身体出场的必要了。文艺复兴期间的人文主义者也正是在此二元结构中对抗神性,卜伽丘的《十日谈》、拉伯雷的《巨人传》、莎士比亚的戏剧以及达·芬奇的绘画,掀起了这一时期身体意识的短暂苏醒。
  但在笛卡尔那里,西方哲学经历了一次方法论的转变,导致身体由短暂的苏醒又重新回到被遗忘的角落。笛卡尔打破了西方近代以前那种在身体和灵魂之间设置二元对立的结构,而是以“我思”的意识主体去反抗和替代柏拉图的理念以及基督教的神性,以往的身体和灵魂的对立现在变成笛卡尔的意识主体和客体表象的对立。如果说在柏拉图和基督教那里,身体至少还被视为需要加以防范和驱逐出场的对象,那么在笛卡尔这里,身体则被彻底遗忘了。这种主体性意识对身体的压制甚至一直延续到胡塞尔的现象学。胡塞尔循着笛卡尔的思路,将外在世界视为在我的本质直观中出场的事物,因此世界是作为意识的表象而在直观中被给予的,在场的也并非身体而是先验意识。
  身体问题真正得到关注,是从对笛卡尔到胡塞尔的这种主体性意识哲学的反思开始的。特别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重新将身体从被遗忘的角落寻找出来。笛卡尔对“我思”以外的来自感官和身体的东西都表示怀疑,但梅洛—庞蒂认为意识要借助身体才能出场,因此身体才是最原初的,并由此赋予身体一种新的出场意义。正如前所述,柏拉图和基督教在灵魂和身体之间设置的二元对立导致了身体的实际在场却需要被驱逐出场的形象,因此灵魂作为世界之本源也就成了身体实际在场背后的“原始在场”;而在主体性意识哲学中,自我成为了唯一的在场,世界只是作为自我的表象而存在。梅洛—庞蒂则赋予身体取消主客对立的使命,认为既不是意识自我也不是灵魂,身体才是真正的“原始在场”,因而身体的在场即“身体的空间性是身体的存在的展开”。
  伯林特所讲的环境审美同样起于身体的原始在场而非主体意识的在场。他认为:“自我不是一个内在化的意识或是一种深入的主观性,而是一个认识到自己的特性与其居住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扩展的自我。”伯林特的环境美学延续了梅洛—庞蒂在身体和环境之间建立同质性的思路,但他认为梅洛—庞蒂仍然为笛卡尔的传统所阻碍而没有真正摆脱二元论的束缚,因为梅洛—庞蒂虽然发展出了身体和环境的同质性观念,但是他仍然把“我的身体”作为空间中感知其他事物的原点,这样实际上就建立了“我的身体”的优先地位,在伯林特看来这仍是一种自我中心的二元论遗留。从这种细微的差别我们可以发现伯林特和梅洛—庞蒂在建立身体和环境的连续性上的不同态度:伯林特是在驱逐意识主体在场的前提下建立身体和环境的同质性,但他同时认为不能把意识主体的特权转加在身体之上,否则就意味着身体和环境并未真正融合;而梅洛—庞蒂则是在身体原始在场的前提下重建身体的主体性,他虽然仍然坚持主体性的不可或缺,但认为主体性是建立在身体基础上的“身体—主体”,而不是身体缺席的“意识—主体”。 描述美学“尤其适用于环境领域”,环境的审美描述其实也就是身体性描述。审美描述与传统美学话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能借助对自然或环境的描述而激发感知者和读者的身体的“在场感”。与理论性语言诉诸于感知者和读者的抽象概念不同,审美描述总是对环境中的感知者的一系列感知、意蕴、位置、运动等的描写,它离不开感知者的身体在场;同理,这样一种审美描述所激发的也是读者的移情和在场感,而不是各种抽象概念的辨析和比较。因为环境的审美描述并不等于环境的审美体验,因此它有助于促进感知者对自身环境体验的反思和升华,有助于感知者将个人化的感知导向一种认知性的理论总结,从而填补审美经验与审美理论之间的间隙;环境的审美描述有助于感知者加深对环境性质的理解,一种能够激发在场感的描述比理论性语言更能激发感知者对感知过程中的参与性、一体性和多感知性的领悟。此外,环境的审美描述能够有效地导引读者设身处地地经历感知者的在场,从而实现其审美的教育功能。(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