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否定的哲学:论龙树《中论》(3)

作者:孙守飞 更新时间:2011-02-28 11:0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遮诠式的方法论;缘起性空;实相涅槃。
【职称论文摘要】
综上而言,龙树的中观哲学主要集中在缘起性空和实相涅槃两个方面,它们构成了这种非哲学的哲学的主要内容。但要强调的一点是,他的中观哲学之所以称得上是一种哲学,恰恰是因为其借助一套独有的遮诠式的方法论来实


  综上而言,龙树的中观哲学主要集中在缘起性空和实相涅槃两个方面,它们构成了这种“非哲学的哲学”的主要内容。但要强调的一点是,他的中观哲学之所以称得上是一种哲学,恰恰是因为其借助一套独有的“遮诠式的方法论”来实现的。内容离开表达的形式和方法,肯定不行。龙树的中观哲学在本体论上如果说是先天不足的,那么它的方法论却可以弥补这种不足。暂不论中观哲学的内容和意义如何,单就作为一种方法论而言,中观哲学完全可以形成一套独特的对治世界的解释系统,尽管这套解释系统最后可能将面临无所旨归的困境。
  
  三、龙树中观哲学的意义何在?
  
  牟宗三先生在《佛家体用义之衡定》中评价中观哲学,认为其是“无系统相之系统”,其“惟旨在消解”。他进一步批评佛教空义是“颟顸而混漫,无以经世,无义以方外”[13]。笔者认为,就算牟宗三的观点是一种断见,只要是一种有着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哲学,也必须要应对他的指摘。但是,我们看到,龙树的中观哲学做的工作多在于“消解”或否定,而肯定的缘起性空和实相涅槃,实际上并没有回答现世的问题。它对现世问题的对治毋宁说只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全盘解构和逆向追问。但是,这种方法论上的努力,主要表现在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否定上,这也恰恰是其存在的意义所在。当然,在龙树那里,所谓的意义都是戏论,都是虚妄的二元分别。不过,笔者却认为,就算世间万物都是因缘所起,但这种因缘说并不能真地否定他们的真实存在,以及对他者的区分。因为不能证明矛盾的双方同时为假,对于无法证明的东西,我们就不能说它是错的,或者是一定不存在的;缘起性空所揭示的因果关系是有矛盾和局限性的。中观哲学的空义试图取消空间性上的因果关系,又不从时间性的因果关系上来确切地论证世界的空,空如何可能?更何况,世界如果如中观哲学所说是空的,我们必须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中观哲学破斥的限度和范围何在?二是空能否被认知?空如何才是空?如果没有空者、能空和所空,空是什么?三是我们如何能够逻辑一致地表达空和中观哲学?
  美国宗教学者保罗.J.格里菲思在《批判的限度》一文中认为:“如果佛教是真正的宗教或真正的宗教之一,那么设想只有真正的信仰才是它的一部分,只有正义的行为和态度才会被它所推崇,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换句话说,如果有理由相信某些信仰是虚假的或某种行为\态度是错误的话,就有理由相信这些信仰或态度\行为不是佛教的。”[14]这里,我们就要面对了另外一个问题:佛教和正义之间是什么关系?笔者认为,龙树的中观哲学在很多时候无法给正义的问题提供一种标准和解答,在哲学所含摄的价值论方面,我们几乎看不到它对于正义的正面表达。一种哲学如果无法直面善之价值冲突的问题,那么,这种哲学的意义想必是会让人失望的。中观哲学那种否定世界的方法,试图揭示世界最后的实相和无明状况,从价值论上来说,它可能也被作为一种信仰的行为和态度(因智成信),被人们怀疑和追问;从本体论上来说,因为其漫无所归,无限轮回,则难免沦入虚妄。格里菲思对佛教信仰真实性的质疑,从某种程度上指出了龙树中观哲学没有应对的问题,也可以告诉我们,从哲学方法论上否定这个世界很容易,但如何肯定这个世界,思考和对治自身的缺失或盲点,反而不那么容易。
让我们再次回到龙树的《中论》。《中论·观三相品》中说:“若灯能自照,亦能照于彼,闇亦应自闇,亦能闇于彼。若灯与闇相违故,能自照亦照于彼。闇与灯相违故,亦应自蔽蔽彼。若闇与灯相违,不能自蔽蔽彼。灯于闇相违,亦不应自照亦照彼,是故灯喻非也。”从这段关于灯喻的归谬论证中,我们可以得出,龙树的中观哲学是无法带给人们以清晰明了之光的。在它那里,无所谓黑暗也无所谓光明,二者于它皆是一种颠倒的“无生”的因缘观。但是,人生的黑暗到底是一种无法挥去的底色,作为一个在雨夜赶路的人,如果前面呈现出一点哪怕是虚造的光亮,那么,那将是怎样的一种万般滋味在心头呢?中观哲学用遮诠法否定了这点光亮,在笔者看来,其存在的特殊意义或许仅仅在于一点:如果个体的人生是处在一种荒谬的悲哀的境地,那么,龙树的中观哲学可以告诉我们,这种境地是不存在的。对待荒谬的最好办法在它那里,就是和荒谬一起归入空有,无所谓过去、现在和将来。
  
  注释:
  [1][英]渥德尔:《印度佛教史》 第348页,王世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渥德尔对此有这样的表述:佛陀着重拒绝一切玄学意见……哲学的基本概念如时间、空间、运动、因果关系,如此等等,本身都是玄想性的,龙树用严格的分析表明例如照哲学理解一个运动如何发生是不可想象的。此表述见[英]渥德尔:《印度佛教史》第348页,王世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3][英]渥德尔:《印度佛教史》  第351页,王世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4][日]阿部正雄:《禅与西方思想》 第130页,王雷泉、张汝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5]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第104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日]山口益:《般若思想史》第63页,肖平、杨金萍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7]华方田:《试论〈中论〉的思维方法》,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10期。本文关于《中论》方法论的总结多受益于此文。
  [8]转引自[美]伊丽莎白·纳珀:《藏传佛教中观哲学》第23页,刘宇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10][11][12][日]松本史朗:《缘起与空——如来藏思想批判》第224、224、228、228页,肖平、杨金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转引自[美]伊丽莎白·纳珀:《藏传佛教中观哲学》  第9页译者序,刘宇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美]保罗. J .格里菲思:《批判的限度》,载[美]杰米·霍巴德 保罗·史万森主编:《修剪菩提树:“批判佛教”的风景》第150页,龚隽、冯涣珍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