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渗透式教学法初探

作者:刘锋 更新时间:2014-05-08 15:2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法,教学,学科,历,
【职称论文摘要】
 新课标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强调历史是一门综合课程,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这就意味着要拓宽历史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实践能力。在今天,单科独进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就历史科而言,教材中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极其丰富,如语文、思想品德、地理、物理等。它们在教材中的渗透虽然不是系统的而是零碎的,但在教学中准确适度地传授所涉及的这些学科的有关知识,将它们与历史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却很有必要。下

     一、语文学科的渗透
  历史课程的总目标之一: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作为当今人文学科的主体,语文与历史两大学科的关系源远流长。一部经典之作,往往难以界定其学科归属,譬如作为公认的史学经典,《史记》中的文学成就亦是非同凡响。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语文知识不胜枚举,如唐诗宋词、《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这些文学知识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又对历史知识的普及发挥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如果学生文学知识掌握得好,会给历史学习带来很大帮助。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曹操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我引导学生回顾曹操的诗歌《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由于这首诗歌学生已经在语文课上学习过且背诵过,这样以来多数学生都想展示自己对诗歌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师指引下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随即活跃起来,而我加以补充、总结。在学习“赤壁之战”一课时,由于大多数的学生对《三国演义》故事已经耳熟能详,所以我放手让学生去展示自己,让学生讲述《三国演义》中有关“赤壁之战”的历史典故,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能与学生重温这段历史,再适当地让学生明白文史学科之间表达上的差异性,适时适度地把语文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迁移过来,有机地联系、适当地渗透,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本课学习目标: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让学生知道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区别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
  总之,加强历史与语文之间的横向联系,使知识互相迁移、渗透,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思想品德学科的渗透
  历史课程总目标之二: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杜威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古往今来,历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被统治者加以多番利用。各种历史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其中不乏思想道德领域中的正面典例,这些具体内容与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实施历史德育提供了客观条件。初中历史教材中收录的大量历史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动材料。借助历史道德形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认识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历史上既有忠心报国的爱国志士,如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在抗日战争中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的张自忠等。也有提倡爱民、重民思想的先哲,如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还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成大业,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此外,文明礼让、尊师敬业、天下为公、舍生取义、追求真理、不畏艰难等丰富的道德内容在历史教材中都可找到鲜活的事例。尽管这些历史往事早已如尘烟散去,但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内涵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由此可见,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依托教学和教学实际需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地理学科的渗透
  历史课程总目标之三: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丰富的地理知识是学好历史的重要基础。而历史事件的发生,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因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除了要分析经济原因、政治原因之外,还要分析其他地理因素。我们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决不可忽视了地理因素,离开了地理因素而掌握的历史知识将是不全面的,这不利于理解历史的时代特色,而且历史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图表、地图,也为我们历史教学提供了解读历史事件的依据。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分析地理因素对历史事件的作用,要注意对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史地两个学科的有效结合,对于学好历史是必不可少的。
  四、加强与学科教师的合作
  当然,如前文所述,历史所涉及的不仅语文、思想品德、地理学科的知识,图音体等各类艺术都有渗透。既然历史课内容丰富多彩,牵涉到各门学科的知识,而历史老师又不可能是一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万金油”。那么 ,要做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重要的不只是备课,组织上课,更重要的还是学习和研究,提炼新知识,渗透新知识。但学习和研究永远不可能是独立的工作,需要在教师备课时与其他相关各门学科的教师进行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进行集体探讨备课。这样,历史教师授课时就不只是独立学科地讲,而是多学科、跨领域地渗透与交融。
  从当代世界人才培养的取向来看,多学科的结合、跨学科的教学是大趋势,笔者将继续探索在历史课上灵活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全面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切实锻炼自己过硬的综合能力,进而增强综合实践能力,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