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应深入清理的20个“问题观念”(10)

作者:潘峰 更新时间:2015-11-06 12:23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三严三实”,“问题观念”,“四个全面”
【职称论文摘要】
18.团结出干部。这是近些年比较盛行的观念,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影响较大,至今仍有领导干部在讲话中提及。特别在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民主考察干部时,更少不了这样的提醒:大家要考虑单位和干部发展不能耽

         18.“团结出干部”。这是近些年比较盛行的观念,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影响较大,至今仍有领导干部在讲话中提及。特别在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民主考察干部时,更少不了这样的提醒:大家“要考虑单位和干部发展”“不能耽误干部进步”“不要让岗位空着”“支持别人等于支持自己”;够条件的干部也“要从长计议、理智从事”“防止互相拆台、几败俱伤”“避免损害环境、堵塞出路”等等。依此思维,又扩展至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评议、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和表彰奖励等等,引导了一般党员和群众。此种从局部环境和干部的进步着眼来调节矛盾和竞争的观念,不能说完全不对、不解决问题,甚至有时候很能解决问题;但必须看到,这里所谓“团结”的基础不对,没有放到党和人民事业、干部德才标准和远大目标上,这决定了此观念的局限狭隘以及现实条件下的“新官场学”属性,决定走不了太远和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一是表面的一团和气。出于“出干部”的“团结”往往是应时的、实用的、“言好”的、形式的,这种“临阵磨枪”虽也抬升了票数、应对了程序、烘热了氛围,但相比平时,团结没有多了一分,反而加重了美言捧场、浮华不实、虚以委蛇的不良风气。二是明显的本位主义。这里追求的“出干部”是本地域、本单位、小圈子的干部,不是“五湖四海”,还包含着不让外来干部“占位置、堵路子”的意思,实际是干部问题上的本位主义。在一些业务性、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行业、部门和单位,这种本位主义就更为突出,甚至会“团结”到“只能出、不能进”。三是对问题的遮掩。由于这种“团结”的关注点不在问题而在优点、优势,更在支持度和票数,因此,问题可能被层层遮掩和回避。被推荐考察对象的缺点、不足和问题显露不出来,地方、单位的矛盾触及不到,推荐考察中的不足也不好察觉。可以对比一下,同一单位和同一批干部,考察提拔时的报告,一定与平时考核尤其是巡视组巡视报告相去甚远甚至有天壤之别。如下的情形也并非个例:“团结出干部”时“风平浪静”,是个“好人家”;过不多久便暗流涌动甚至波涛汹涌,要吃力解决团结稳定的问题。四是对民意的裹挟。在此观念引导下,干部群众对考察提拔对象的评价和看法也渗入了选择性,该说的不说了,该多说的少说了,该说西的说东了,该质疑的不疑了,失真、失实、失语在所难免。随着选人用人的深化改革,此一观念越来越站不住,应当尽快变革和更新。 

  从根本上说,怎么“出干部”是有确切标准和途径的,团结是一个作为作风的、当然也是很重要的具体标准;但这并不是全部,也不是首要的。只是这些年把干部和班子的和谐稳定强调过了头甚至绝对化,才导致此一观念盛行和流行。试想一下,如果把“团结”作为“出干部”的唯一标准和途径,那么“德才出干部”“实干出干部”“实绩出干部”“群众口碑出干部”“急难险重出干部”“艰苦环境出干部”等等,又作何理解、放置何处?联系到近些年政治生态的问题,一些干部专注于官场周旋、关系经营甚至附炎趋势、沆瀣一气,使团结扭曲变质,就更有彻底反思和改变的必要了。为此,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要做的,在目前应注意:一要突出团结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共同的理想信念,忠诚、干净、担当,党的宗旨和党规党纪,各方面的优良作风。无基础的团结没有谱,可能走到不可想象的地步。二要对团结作确切把握。我们所说的团结是“和而不同”即包含矛盾动力的团结,是有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修正缺点和错误的团结,这是合乎“天行健”“地势坤”的君子之道之风。那种片面追求无矛盾、无异议、“风平浪静”的团结是有问题的,等于鼓励了不分是非、一团和气、大家都好的低级庸俗之风;尤其是通过这种团结“出了干部”,负面影响就更深更远,对党和人民事业无益而有害。三要掂量团结的权重问题。在选人用人的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中,到目前是以一定的赞成票为入围线,这一步团结的权重实际上已经很重,而且接下来的组织考察、研究决定还有形无形起大的作用。目前的份量适不适合党的十八大以后选人用人要求,该不该改变,需要研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当前相比于团结的份量,应当加重“敢于担当”的权重。通过适时适当的调整,使尽职尽责、工作叫真、不怕惹人的干部得到使用和重用,让低级庸俗特别是变质变味的“团结”出不了干部,并形成鲜明有力的用人导向。四要放宽眼界选人。社会发展要增强流动性 ,政治文明进步也要增强流动性。更大程度地打破地域、系统、部门、单位界限选用干部,“近亲繁殖”“武大郎开店”、山头主义等才容易克服,“团结出干部”也才容易抑制。矫正此一观念,关系到匡正用人之风、用人信誉和用人导向,关系到干部问题上的风清气正。

  19.“领导认可是硬道理”。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在选人用人探索中走过了曲折的螺旋式发展历程;相应的,党员干部的相关观念也经历了大幅度变化和辩证扬弃过程。这一发展变化的大体轨迹是:改革开放初期——“领导认可”观念。基本停留在高度集中、领导拍板、组织办理水平,还谈不上民主公开、推荐选拔、投票选举等等,同时认为这样没什么不正常。改革开放推开后——“领导认可加群众支持”观念。随着领导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对干部的“四化”要求和干部培训正规化,选人用人开放性、民主化、程序性的形成,加之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全面推开、如火如荼,“领导认可”观念弱化而“群众支持”观念增强,相关文件和法规也给予固定和倡导。世纪之交的10多年——“强烈的群众支持”观念。选人用人民主化突飞猛进,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全面推开且形式多彩,“公开、公平、竞争、择优”深入人心,“凡提必竞”“凡提必考”热闹非凡,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硬化为制度等等,都充分放大了这一观念,同时也出现了“唯票取人”“唯分取人”“划圈是硬道理”的偏向。党的十八大后——“责任担当”观念。把“领导认可”与“群众支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度结合起来,更加集中和充分体现民主集中制,同时引入责任追究制,突出各级党组织的选人用人责任担当。这一新的选人用人变革起步不久,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扰,包括“领导认可是硬道理”的干扰。值得注意的是,每当新的历史阶段开启时,类似情绪化、偏颇极端和浅薄的观念总是出现和流行,这也是常见现象;但其偏离主流和对已经扬弃旧观念的简单回复,必定曲解和影响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探索进取,如不加以引导和克服,有时还真的可能导致把一些事情办偏办糟。到目前,我们已明显感到此一“问题观念”的干扰和影响。(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