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应深入清理的20个“问题观念”(9)

作者:潘峰 更新时间:2015-11-06 12:23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三严三实”,“问题观念”,“四个全面”
【职称论文摘要】
16.做官做事要低调。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以党的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为时界,之前更多表现为高调,之后更多表现为低调。产生这种迅速而巨大变化的原因,是由于转变作风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推动,同时因为迅

         16.“做官做事要低调”。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以党的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为时界,之前更多表现为高调,之后更多表现为低调。产生这种迅速而巨大变化的原因,是由于转变作风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推动,同时因为迅猛发展的网络舆论监督无处不在以及瞬间放大缺点、问题、污点的作用,促使干部谨言慎行、小心从事、深沉内敛。相对于以往任性自大、缺乏敬畏、言行无忌的坏作风,这种改变无疑是必须的、可喜的,体现了作风建设新成效。然而任何一个事情一旦极端化、一概化,就会违背客观转为倾向或偏向,带来负效应,此一观念的流行及后果即如此。当前令人忧虑的是,在这种争先恐后的“降调”“低调”甚至“失调”中,凝神聚气、敢于担当、干事成事又如何做到?现在能够看到的有关现象是:有的谋划工作着眼不高、余地过大、指标不硬,无形中软化了目标;有的推进工作家长里短、各有客观、缺少硬举措,无形中减弱了执行力;有的宣传群众缺乏热情、思想苍白、语言无力,无形中失去了动力支持;有的研究问题回避尖锐、不关痛痒、人云亦云,无形中掩盖了问题隐患;有的总结工作不得要领、没有特点、贫血少肉,无形中埋没了群众实践经验;有的队伍建设惯性取舍、拒斥锐气、消磨冒尖,无形中抑制了队伍积极性等等。更具体的表现则是:汇报交流工作过去要限定时间,现在要鼓励用完时间;涉及新闻媒体过去大谈如何有效凭借,现在考虑如何巧妙回绝;营造环境过去追求社会效应,现在安于现状冷清无声。无论如何,这不应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进取、干事创业的良好状态,需要改进提升。 

  直接地讲,干工作只要干得好、干到位、有水平、有业绩,是高调还是低调,抑或高调低调兼备,均无不可,老百姓都会理解和支持。其中的关键,是看实际水平和实际成效,高调华而不实不行,低调混日子也不行。进一步讲,党员干部所做工作并非个人私家之事,是公务、是党和人民事业,因而要动员群众和公共资源达成共同目标,要把精神的、物质的力量充分放大,力争最佳成效。这样,除了个别干部特殊性格的制约,最好还是展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风格,而不一味追求低调做官做事。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更应如此,这是工作需要,而非个人爱好。再进一步讲,做官做事连接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标准尺度,高调容易暴露不足、缺陷、毛病、问题等,这也是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此避而远之的重要原因;但从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看,仍无需片面追求“做官做事要低调”。不但如此,还应进一步坚信:担当责任不怕高调,坦荡做事不怕高调,求真务实不怕高调,本领过硬不怕高调,善始善成不怕高调,相信群众不怕高调,清正廉洁不怕高调,作风纯正不怕高调。随着从严治党、正风肃纪的深入而辩证地发展,此一“问题观念”应尽快更新和扬弃,以达到事业和时代发展要求。当前应特别强调:要在忠诚、干净、担当中,热忱、激情、精气神不能降,勇气、锐气、劲头不能减,目标、尺度、要求不能低,措施、办法、考核不能软,求实、进取、创新不能松,努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再立新功。
有关干部评价及选人用人方面 准确评价和选用干部,关系到干部工作导向和干部标准落实,关系到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和事业发展。从党的十八大后选人用人改革和要求来衡量,这方面应当矫正的“问题观念”也较多,典型的也有不少。
17.“看干部不要死盯小节”。此观念流行已久,影响大而广泛,习惯而不察。与其相关的还有“没有十全十美的干部”“要包容干部的缺点”“人至察则无徒”等等,涉及执行纪律则是“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实际上到今天,随着经济社会开放式快速发展,民主化程度提高和民主监督包括网络舆论监督的全方位、微观化,加之现代管理科学对于“走向精细化”“细节决定成败”的强调,此观念已经落后过时了。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即“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尤其是,当固守这种“落后过时”再加上治党不严、规矩纪律失范、政治生态污染等状况,干部工作难免偏差和问题。在以往,我们已时时痛感这样的偏差和问题:如当把道德修养、人品德行看成“私人空间”时,带来的就是理想信念的动摇;当把私改“三龄两历一身份”看成“小毛病”时,带来的就是政治忠诚的坍塌;当把联络感情、跑票拉票看成“平常和正常”时,带来的就是选人用人的扭曲变味;当把“有问题的能人”看成选拔使用对象时,带来的就是老实人的落魄和边缘化;当把工作上搞搞形式、应付检查看成“不能完全避免”时,带来的就是责任担当的虚化;当把吃喝玩乐、拜访受礼看成“人之常情”时,带来的就是“四风”和腐败现象的加剧;当把口无遮拦、生活任性看成“个人性格”时,带来的就是广受民众谴责的形形色色无节操等等。忽视和放任小节,必定消解和损害大节,最后也就谈不上什么大节。正如俗话古语所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样,作为党员干部最重要的素质和要求,可能只存留于档案和考核的抽象评语中,而与本身及实际没有了关系。问题还在于,随波逐流易,逆水行舟难。丢失了“小节”并损害了“大节”,要重新找回和建构难度很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了这一努力,但前面的路还很长,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矫正“看干部不要死盯小节”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不论是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现代管理科学理念,还是目前干部队伍状况和全面从严治党趋势,都要求看干部必须盯紧小节,要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地看小节,通过小节把握大节。为此应作出相应努力:一是深入汲取教训。十八大后大批量干部出事落马,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为什么我们一向强调干部的大节,却就在大节上“牛栏关猫”管不住,如此脆弱无力?其中的教训一定十分深刻。如何才能抓好干部的大节,抓大节与关注小节是什么关系?如何在识人用人中深入反映这种关系,并不断形成成熟做法和规范?在这方面,应从已有教训和典型案例分析中得到许多有益启示。二是树立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辩证思维”,在识人用人上特别重要。识人用人最基本的,就是识大节和辨小节两个方面。辩证思维要求以大节统摄小节,明察小节以掌握大节,并依据对象的动态变化客观分析和深化,得出正确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深层的机理、机制和各方面的复杂关系,都要以辩证思维来驾驭。这样,不仅要清晰掌握对象的当前状况,还应总体预知其发展变化;即使有走向反面质变的个例,也应有苗头可察,不致造成识人用人重大失责和渎职。三是走向精细化。这是时代发展和现代管理科学的要求,也是干部工作创新的必然。为此,贯彻标准、铺排程序、考察考核、综合研判等等,都应作精细化努力,包括借重计算机和网络手段。缺少这方面的探索进取,识人用人科学性、准确性就无法保证。近两年来,中央巡视组工作重视8小时之外、细节苗头和街谈巷议,成效显著,这为我们作出了示范。四是全面从严执纪。“教育从严、处理从宽”也已落后过时,不符合现代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也不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从严治党的“严”是全面的严、一竿子插到底的严,不能有例外人员和例外环节。把党规党纪挺在前面,严格执行党的“六大纪律”,是识人用人“看大节、盯小节”的重要保障。(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