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应深入清理的20个“问题观念”(8)

作者:潘峰 更新时间:2015-11-06 12:23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三严三实”,“问题观念”,“四个全面”
【职称论文摘要】
要破除此一问题观念,需从思想上、行动上解决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不能为问题,这是症结所在。为此,要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深入、有效地换脑筋、变思维、转心态,从以下四点下工夫:一要顺应党心民心以要作

       要破除此一“问题观念”,需从思想上、行动上解决“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不能为”问题,这是症结所在。为此,要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深入、有效地换脑筋、变思维、转心态,从以下四点下工夫:一要顺应党心民心——以“要作为”取代“不想为”。无论“不想为”出以何种原因,根本的还是轻视和淡忘了党的事业、人民期待。为此,“一切何必当真的观念,一切干一下就得了的想法,一切得过且过的心态,都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大害而无一利的,都是万万要不得的。”那种“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的意识,那种知难畏难、让工作拖着走的状态,那种“过慢生活”“做太平官”的想法,都要努力革除。尤其是中青年干部,要保持“本真”“求真”“认真”“叫真”的锐气,“做事不能应付,做人不能对付”,绝不陷入慵、懒、散、慢、拖习气。二要排除心理障碍——以“勇作为”取代“不敢为”。全面从严治党下的各项工作都要合规合纪合法,这是为官有为、干事成事的保障而不是障碍。要说有障碍,只存在主观上,存在不良思维习惯中,存在掂量个人进退得失中。那种看不到攻坚克难、创新进取使命的意识,那种没了好处就消极被动的情绪,那种因怕个人出事就不干事、少干事的心理,那种因沾惹“四风”甚至腐败就懒政怠政的问题,都应彻底改变。要争做改革的促进派,不做“摇头派”“梗阻派”“观潮派”,更不做“促退派”。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中,特别需要“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的好干部。三要施展素质能力——以“善作为”取代“不会为”。深水区的改革就是逆水行舟、爬坡过坎、攻坚克难,要拿出真本事、真功夫、真水平;思想上的困惑、纠结和悖论,只有在创新进取中才能化解、走出新天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能遵规守纪又能开拓创新的干部才是好干部,才显“看家本领”“英雄本色”。善于作为、善作善成推动着党员干部顺应历史潮流而前进,为党和人民创造业绩,而不被历史潮流所淘汰。四要争做改革促进派——以“能作为”取代“不能为”。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干部,总是把“不能为”归咎于制度、体制、机制等是不对的;这些所谓“根子问题”正是有待于通过“关键少数”的筹划、带领和推动来解决的,也是为官有为的重要内容。否则的话,让一般党员和群众怎么办?这就必须承担使命、敢于碰硬、迎难而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突破“不能为”重重障碍,在韧性进取中破解难题、走出新路。 

  15.“改革创新离不开打擦边球”。以往多年,有关“改革创新”的理解和提法太多了,如“先改革后规范”“遇到黄灯跑过去,遇到红灯绕过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搞变通”“选择性执行”“找门路、搞公关、靠操作”“跑审批、跑项目、跑资金”等等,都被看作是“思想解放”的表现,是“能干、会干”的同义语,是“改革创新”的标志。现在看来,这些“打擦边球”的所谓“创新”,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创新,而许多是要整治的违规违纪、不正之风、胡作乱为,所以有人就说“能干事的干部都有问题”。如果说在以往的改革中出现此类现象有某种不可避免性,那么在今天深水区改革中就要大力纠正此类观念和行为,以更加健康正确的观念来引导改革创新。当然改变已经习惯的东西需要有个过程,目前正处在这一转变中:一方面,此观念及行为习惯的影响仍在旧轨道滑行并起作用。如有的事项还在“下不为例”的名义下运行,有的决策还未真正做到公开透明、科学民主、合法合规,有的领域推行规范化管理困难重重,有的建设项目不跑不要还是吃亏,有的单位关键环节和岗位监督还不到位,有的地方“一把手说了算”依然固我;反映在“四风”和腐败问题上,就是十八大后一些党员干部仍然“不收敛、不收手”。令人深思的是,一些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平时讲反腐败和贫富差距慷慨激昂、愤愤不平、呼吁改革,大谈发达国家权力如何规矩、官员如何有谱、法治如何细密;但一旦遇到规范自己的工资收入、福利奖金、外出进修、课题费、咨询费、劳务费等等,就改换腔调、不能理解、制造阻力,成了“两面人”“两重性”。另一方面,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改革创新时间还短,相应的观念及习惯还不成熟,实践方式、思路、方法有待提升完善,如上文所述矛盾、碰撞、犹豫、等待较为普遍,“不敢为”“不知为”“不会为”较为突出。此一“问题观念”既反映了旧的惯性思维困境,又反映了工作中矛盾纠结状态,要尽快破解和“脱困”。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思维和方法的论述十分丰富和深入,依据这些论述可以归纳出现阶段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要在充分的理论准备和理论指导下改革创新,要在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取向下改革创新,要以问题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创新,要以“三个有利”标准改革创新,要依法依规改革创新,要任用改革促进派改革创新。具体看:经济领域要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和政府重要作用,社会领域要追求公平正义,政治领域要发扬民主和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文化领域要提升文化自觉自信,生态文明领域要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党的建设领域要从严治党、从严管党。在这样的要求下推进改革创新,就能深化改革实践,形成鲜活生动、健康向上的改革创新观念,进一步有效推进改革创新。这里有一个紧密相关的问题,即如何对待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全面深化改革不允许犯颠覆性错误,这是肯定的;但改革创新又要敢破敢立、敢于吃“第一只螃蟹”,有的失误又在所难免,应允许有失误,这是必然的逻辑。其中的关键,是搞清“允许”与“不允许”的界限,避免不该有的失误。总的看,按照以上基本要求推进改革创新出现的一定失误是允许的,违背这些基本要求出现的任何失误都是不允许的。具体说,具备高质量改革方案下的偶然失误是允许的,合规合法前提下的个别失误是允许的,合乎“三个有利”标准的暂时失误是允许的,探索新领域的初次失误是允许的;而因担责尽职不到位或“为官不为”导致的失误是不允许的,违反民主和法治程序带来的失误是不允许的,因“四风”和腐败问题造成的失误更是不允许的,普通领域的重复失误即失职渎职也是不允许的等等。掌握以上基本要求和界限,可以超越“打擦边球”纠结而进入改革创新新境界。(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